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2分题第2课总第20课《新世界 有规则》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 (第2分题)(总第20课)

《新世界 有规则》课题教学设计

1.课题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第二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同时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

《新世界 有规则》这一课有两个节点,一是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学会网络安全防护的小技巧;二是做到不损害別人,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前一课时《新世界 很精彩》侧重介绍了网络媒体的多样性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而《新世界 有规则》则把眼光聚焦到了小学生如何在发展迅猛的互联网中守规则,健康上网这一问题。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感受到互联网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新世界有规则》更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互联网。本课时引导学生得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人、不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等,不造谣不传谣、不设骂诽谤、使用文明网络语言等,要扬长避短安全文明地上网。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0岁左右,已经有较多接触互联网的经历,互联网常用的在线学习、购物、沟通交流等功能已经相当熟悉。但由于接触时间毕竟不长,社会经验缺乏,辨别能力也尚未成熟,很容易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所诱惑,对自身造成伤害。同时,基于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社会,都经常会用各种方式向孩子们灌输关于互联网的安全文明知识,孩子们又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探索、体验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已有的感性经验中自行总结、提炼出安全文明上网的方法和标准,将以往抽象的教条内化于心,通过活动体验、交流讨论,引导他们真正明白该如何合理、正确、安全地使用互联网。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如何有效利用网络。 2.懂得要讲究网络道德,遵守网络规则,学会文明安全地上网。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了解网络游戏的利弊,掌握避免沉溺络游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小调查、提建议、阅读感悟、情境体验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文明安全上网,避免沉迷网络游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新媒介素养。

4.图文说明

教材58页图文,向大家揭示了在网络世界规则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三幅电脑屏幕插图的呈现,将抽象的网络安全交往问题转化为浅显生动的网络社会语言,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主持人的话是这部分教学的落脚点,旨在增强学生对网络安全防护小技巧的积累。 第一幅:避免泄露隐私。

教材正文直接指出不要轻易地给出真实的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学校名称、密码等。 第二幅:远离不良信息。

教材直接教育学生如果遇到暴力等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信息时,要马上远离。 第三幅:慎重网上交友。

教材中点出如果遇到网友相约,未经父母同意,没有大人陪同,绝不能去。 教材59页图文,指出在网络世界里,既要学会保护自己,又要做到不伤害他人。 通过网络恶作剧和网络黑客侵袭的个案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后果。 相关链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旨在融合法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5.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联网是个虚拟神奇的世界,它也有特定的规则,我们要学会网络安全防护的小技巧,遵守网络规则。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规则。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以及相关故事资料。 学生准备狼、羊面具,提前排练情景剧。

7.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我是文明小网民。

1.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它就像一张神奇的大网,看不见,摸不着,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观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视频。)

2.师: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你们一般都用互联网做什么?(引导学生从互联通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金融,社会服务等方面介绍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服务。)

3.课前老师也在咱们班做了一个关于互联网用途的小调查,从调查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屏幕上出现调查结果的条形统计图。

小结: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同学们上网目的各种各样,内容也丰富多彩。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主要用来玩游戏、沟通交友。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它和现实世界一样也有自己的规则。要想在这个新世界里快乐、安全地生活,我们首先要学会遵守规则,并保护自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互联网,去探究互联网有哪些规则吧!出示课题《新世界 有规则》。 【设计意图:在谈话导入中,引导学生巩固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使知识之间有序衔接。趁机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网络世界规则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主动愉快地参与后面的教学活动。】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究网络世界规则。 第一节点:保护自己的规则。

1.出示课件一:明明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各种自己兴趣相投的好朋友。可是聊了一段时间后,远方的好友提出让明明把家庭住址和姓名告诉她,要给他邮寄一份最新游戏攻略。

师:假如,你就是明明,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学生七嘴八舌说看法)

师:把个人信息轻易告诉别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哪些麻烦?(受到电话骚扰、丢失财物、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遭遇诈骗等)

【设计意图:由“明明的故事”为起点,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参与活动。在班上交流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了解到在网络世界要懂得保护自己,避免泄露隐私。】

2.出示课件二:远离不良信息

师: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不良信息包括哪些方面?(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如黄赌毒的信息、凶杀暴力信息、中奖信息、网络谣言、出售违禁物品等信息)

师:遇到网上不良信息,我们该怎么办?同桌交流。(离开网页、不乱点相关链接、不出于好奇去关注、不去尝试、不轻信、不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交流,让学生明白网络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危险。在交流中,懂得不良信息包括哪些方面?遇到不良信息,我们又该怎么做?】

3.我是最棒小明星:网上交友要慎重

甲(戴着狼面具)乙(戴着羊面具)两位同学网上热聊——

甲:嗨!老朋友,在忙啥呢?跟您聊天特开心,您是我最好的朋友,有心里话的时候就喜欢跟您畅谈,很想跟您成为真正的朋友。我们周六上午9点,在人民广场见面,好吗?

乙:(摸摸脑袋,不知所措) 小组探究:

1.网友会像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一样真实吗? 2.遇到网友相约怎么处理为好? 3.班上探讨交流,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教师小结: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友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幻和伪装的。遇到网友相约,我们要委婉地拒绝,绝不能私下与网友相约,确有需要应该经过大人同意或陪同,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板书:学会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听故事、同桌交流、情景剧表演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使学生

明白在网络世界里要避免泄露隐私,远离不良信息,慎重网上交友,学会保护自己。】

第二节点:不伤害别人的规则。

1.课件出示网络世界小镜头:陈博晓的恶作剧。 小组讨论:

①陈博晓的做法错在哪里?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陈博晓网上散布同学失踪的谣言,会给同学家长、学校带来惊恐和麻烦,也容易在网上被误传,扩大不良影响;出于好奇心尝试黑客软件,会给他人上网带来巨大不便或损失。)

②在网上还有哪些行为会伤害到别人?(传播谣言、谩骂他人、转发不良信息、传播病毒等)

2.课件介绍《网络暴力》这部剧情片,学生谈感受。(女孩Taylor是个很漂亮的17岁女孩,她正在为两件事感到头疼:父母的离婚,以及自己在学校下层的地位。Taylor的妈妈在她生日那天送了她一台电脑,想到能够没有妈妈在身后监视而享受自由、独立的上网过程的她就欣喜不已。但很快,她访问一知名社交网站时成为被出卖、被攻击的对象,之后她就开始逐渐疏远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敢再看见自己自小就认识的最好朋友Samantha。由于在学校抬不起头来,Taylor几近崩溃,在经历了这样一个人生中的转折点后Taylor幸运地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她看到其他的同龄人,包括自己的一名同班同学都有过相似的经历。Taylor的妈妈也根据这次事件向学校建议,希望他们帮助、防止其他人再遭受如此严酷的伤害。)

3.教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活动。板书:不伤害别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听故事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发布虚假信息的危害,做到不伤害他人。渗透法治教育,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资料,让学生明白网络的世界也是受法律保护的,网络世界也是有规则的。】

第三环节:我是认真的小法官。

师:国家为全国青少年制定了网络文明公约,小法官们一起来放声宣读吧! 第四环节:总结。

互联网世界纷繁复杂,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损害他人,做到安全、文明上网,在这个新世界里快乐生活。

8.板书设计:

新世界 有规则

学会保护自己 不伤害别人

避免泄露隐私 传播谣言 远离不良信息 谩骂他人 慎重网上交友 转发不良信息

传播病毒等

【设计意图:板书应该是提炼本节课内容的精华。使学生真正懂得网络世界规则,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做到不伤害别人。了解网络世界的安全风险,能够遵守网络规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