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来源:小奈知识网


做一位研究型教师

——听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与实践报告有感

昌乐外国语学校 滕祖霞

2月14号,在小学语文寒假培训会上,我聆听了陈秀丽老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与研究》的报告,受益匪浅。陈老师是学校教-学-评项目组的核心成员,又是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每一次聆听陈老师的发言,我都会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大提升,”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理论本身就是在教学中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的,这次能够详尽的了解这一理念,让我激动不已。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堂评价是一致的,是指向学习目标的。我们在教学时面对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围绕评价任务来进行。如何确立评价任务?当然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如何制定?当然要基于课程标准。下面以一节课为例谈一谈自己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交流、练习、测试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陈老师的报告有理论有实践,以实际课堂为依托为我们分析了教学中如何体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归纳起来,怎样做到“一致性”?就是在设定目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目标就是这一节课的灵魂、指明灯,并且通过“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手段来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陈老师教学评一致性的报告,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研究一定会在昌乐小学语文的沃土中结出累累硕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