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上课日期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那里的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是旅游的好去处,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那里的美丽风光。(欣赏图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指导预习 老师指导学生预习导学案(20分钟) 小组交流 由组长带领,先讨论在导学案中学会的内容,归纳总结并确定展示形式,再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班内讨论。(10分钟) 个性展示 教师点拨 认读生字词 小组展示 1、学生领读,提醒易错字音 2、读词语,提醒易读错的词语,易写错的字 整体感知 1、说一说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合作探究,互助提升 注意“汇 浸 软 刮”的音 指导“ 嫩绿 ”这个词 抓住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学习收获 1) 分段读课文,相互评价。 2) 我们组发现:课文是按照 春、 、 、 四季变化引导学生概括每段的段意,分析写作顺序,想象画面,形成对本课的初步感受。 的顺序写的,我最喜欢小兴安岭 季的景色,我仿佛看到了 怎样的画面,读给大家听。 3) 我能画出文中优美的词语与大家交通过优美的词语,感受作者的用词生动的特点 流,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4)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互助提升 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学习收获 2、展示汇报 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课文,并学习作者1) 读第一段,我能从 等词语上感受的写作手法 到的树木的多,我还能画出其中的比喻句 是哪句?它把 比喻成 。 2) 读第二段,“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句中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准确的特点并的“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呢?为什发现这样写的好处 么?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哪些? 3) 读第三段,我从“葱葱笼笼”“严严实实” “挡住”“遮住”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想象画面,使段落形象化 么? 我还能找出这一段中的比喻句。 4) 在秋天,森林向人们献出了什么? 可以用一些四字的词语来说 5) 在冬天,那里的雪厚厚的, , 常常没过膝盖。那里还感受那里的物产丰富 有 、 、 、等 动物。 6) 说说自己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 2、展示汇报 有感情的读,读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 7) 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为什么说小兴安 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 从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上来分析 宝库,是因为什么? 色,并把相应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8)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你们热爱祖国的美丽风景吗?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说 拓展空间 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作业闯关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