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原则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敦煌莫高窟 C:故宫
D:明十三陵
2、主题班会的形式主要有() A:演讲比赛 B:诗歌朗诵会
C: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D:主题讨论会
E:主题报告会及汇报会
3、不属于社会公益劳动的项目是____ A:赫尔巴特 B:哥的尼 C:杜威 D:华生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意思是教师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这说明教师必须扮演() A:传道者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示范者角色
5、德育过程有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____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陈鹤琴 E:张雪门
6、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地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A:敬业精神 B:渊博的知识
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D:高超的能力
7、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8、学而时习之反映的是____的教学原则。 A:教师 B:学法 C:课程表 D:学校环境
9、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拾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如此重复,乐此不疲,这现象说明婴儿喜欢__。 A.手的动作 B.重复连锁动作 C.抓握动作 D.玩东西
10、我国学者将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到已知条件和待解决问题的关系,理解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解决的方向属于__ A.发现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11、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2、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现象属于() A:定势 B:正迁移 C:负迁移 D:心智技能
13、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转移能力有限 D:分配能力较差
14、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_状态。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用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6、下列因素中,哪种因素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属于学习__ A.有机体的成熟 B.适应与创伤 C.疲劳
D.个体的经验
17、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__。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国家课程
19、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__。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20、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__ A.130 B.140 C.150 D.160
21、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能力分组制
22、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____ A: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2、”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3、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戊戌变法——《马关条约》——五四运动
B: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
C: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写《出师表》——张骞出使西域 D:虎门销烟——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4、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5、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__。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__。 A.教学思想管理 B.常规管理
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7、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__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8、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甲午学制 D:癸卯学制
9、现代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起源于______美国的“指导运动”。__ A.17世纪末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早期 D.20世纪初期
10、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____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关系的是() A:递进关系 B:参透关系 C:互补关系 D:转换关系
12、现代比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有。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多元中心课程理论 C:目标中心课程理论 D: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E: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13、下列不属于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B:重视课程的社会化和生活化 C: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D:重视个别差异 14、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15、教师对待班里所谓的“差生”应该。 A:顺其自然
B:发现闪光点,给予赏识和表扬,加以引导 C:严厉批评教育,促进努力学习 D:请家长来学校
1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1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____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8、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特殊的复杂性 B:强烈的示范性 C:显效的长期性 D:劳动量的隐含性
E:劳动的协作性 19、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形式为最适宜,其结构包括__。 A.目标 B.主题 C.情景 D.任务 E.评价标准
20、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_的统一过程。 A.“惑” B.“学” C.“忆” D.“思” E.“行”
21、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是__ A.语言表述水平 B.层次分明 C.系统完整
D.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2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进行调节,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