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

来源:小奈知识网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

一 某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这种题型一般根据句子所处的位置来回答:

01 该句话在文章第一段出现,从结构上来讲,作用是开篇点题,点明文章中心,或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为后面的描写埋下伏笔。

02 该句话在文章中间某段出现,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内容上说,是让文章更加流畅、自然。

03 该句话在文章最后一段中出现,从结构上来讲,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或与题目相照应。

二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遇到这种题,首先要明确有几个问题,然后按顺序逐个、清楚地回答。

01 表达方式包括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细分下来,描写还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综合性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以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一定要清晰、具体地进行回答。

02 作用则要根据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分别进行阐述,如,描写的作用就是使文章

生动、形象、感人;抒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议论的作用在于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写作主旨,反映了思想感情等。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作用就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阅读兴趣。

三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01 首先判断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年级语文需要掌握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常用的、经常考到的有4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

02 确定好使用的修辞手法后,再分别说明其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人易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有:使所表达的事物更加鲜明,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对喜爱的事物,可以让它形象生动,使人倍感亲切自然;对憎恨讨厌的事物,可以使它丑态毕露,让人产生强烈的厌恶感。

排比的作用有: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使文章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夸张的作用有: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引起丰富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本质及特征。

四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深刻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01 遇到这种问题,不能简单地从原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作答,而要在阅读和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再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名言警句,丰富表达内容,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把文中所讲的道理加以表达。

02 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有的文章直抒胸臆,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也有的表达得比较含蓄,要多加揣摩。常见的关键词包括:歌颂、赞美、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惆怅、忧愁、惋惜、思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伤心、悲痛、遗憾等。

五 这篇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是什么?

01 这类题目,回答前要多读原文,除了清楚文章具体内容,更要抓住关键的句子和重点段落,认真加以理解,在对内容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再对文章的中心或主旨进行提炼。

02 回答时,可以从文中每一段去找中心句或关键句,主要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中去发现,找到这样的句子后,再确定是否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03 对这类问题比较完整的回答,一般要用关键词(多为关联词)来作答,如:“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六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以上是记叙文的阅读,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查的以下内容:

01 说明对象的确定,要根据说明文的分类,如果是事物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一类问题事物的起因,所以,其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

02 说明顺序的辨别,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中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般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要注意交代清楚空间的位置,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写建筑物的结构一般用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能更好地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03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方法包括: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考得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5种。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分类别的作用是将较为复杂的事物说得简单、清楚。举例子能使内容更具体,增强说服力。打比方和修辞手法中的比喻相似,用来突出事物的特点,让说明对象更为形象和生动。列数据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方便读者理解。作比较与修辞手法中的对比相似,在说明某些抽象的事物时,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展现出事物具体而鲜明的特征。

总的来说,小学三年级的语文阅读理解题,比较简单,有规可循,除了加强日常训练外,还要注意考试时的解题步骤,一是读好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二是读清楚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带着问题,重新仔细地阅读原文有关内

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逐条解答;四是检查,主要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