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的愿望。而要保持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最早的经典《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把养生防病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人都期望自己的健康、事业、家庭朝良好的方向发展,希望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以健康作为基石,要使这座基石保持坚固,尤为关键的是要学会养生固本,防病保健。
养生,就是坚持用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养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顺应四时、劳逸结合、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运动有恒、舒畅情志,从而做到养生“治未病”。所谓顺应四时阴阳,就是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自然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是养心。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会损害健康和寿命。还有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营养养生等
健康是生命的支柱,没有健康,家庭和事业就变得苦涩无彩。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是健康,有人用 “1”代表健康,“0”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权力、快乐、家庭、爱情、房子、车子......“1”一旦失去,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家是生命的归宿,没有家庭,就会失去正常的生活秩序,健康和事业都难以为继。现代人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美满幸福的家庭可以
让自己放松、平静,让人身心健康,也有助于一个人事业的发展。 事业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也是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从养生学的观点看,有了事业的追求,就有了\"精神支柱\",容易做到\"精神内守\",这是养身固本的关键;另外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一个人没有事业,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健康的维持,家庭的和睦也无从谈起。
作为一个现代人,既要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要拥有适量的财富,这样不但可以保障自己的健康生活,还可以帮助他人,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做到精神上的富足,即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追求自我成长的同时,帮助他人一起成长。
我们的精神世界,主要由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生经验组成。一个拥有美德的圣贤,不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都能洁身自好;一个洞明世事的智者,不论遭逢什么样的人生境遇,都能从容面对。所以说,只要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我们就有能力做好心理调适来面对外来事物的干扰。 中国哲学从自然万物的生化,到为人处世之道,莫不以\"和\"为贵。 这一思想渗透到医学中来,强调天人和、形神和、气血和、脏腑和等观点,简言之,即健康也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疾病则是上述关系的失和,\"阴阳乖戾,疾病乃起\",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医学的最终目的--\"和\",就是维护人体健康。既要保持人体心身的和谐,也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内经》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顺四时而适寒暑\"等等,就是要人们维护人与自然的阴阳协调,主张把心身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作为养生的最高准
则。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因为个人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以实现,成就健康人生;集体只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才能成长壮大;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和集体的贡献。只有个人、集体、社会的和谐,才有共同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健康没有快车,只有慢车,而维持这辆列车前进的动力就是要学会养生。中国五千年养生文化的渊源与基础,为我们的自然养生,创造健康人生提供了依据和条件。很多人寄希望于医生来保健或治病,而忽视了人体自身就具备了抵御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敖氏自然养生理念认为人体自身就有无限潜力,坚持自然养生就可以远离疾病,通过提升和激发人体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可以激发人体这个天然药物宝库,来抵御疾病。
敖氏自然养生倡导的中医自然养生疗法,不仅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健康问题,更加注重帮助提升人们自身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这是敖氏自然养生理念的灵魂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