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是指通过听、看、问、思等方式,对特定的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对策的活动。
解答此类试题应掌握以下知识和方法:
(1) 确定调查的主题和对象。一般情况下,调查的主题要结合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来确定,所选主题应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并具备开展调查的条件。有些调查主题所需的调查对象相对固定,有些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选取适当的调查程序和方法。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课题,制定调查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社会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等。至于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社会调查,要根据调查的主题和对象来确定。
(3) 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形成的文字材料,目的是要通过调查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撰写调查报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地反映调查情况。
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是:①标题:有时包括正、副标题。②引言: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程序及方法等。③主体:具体叙述调查的基本情况,列举调查得来的事例、数据,并进行恰当的议论和分析,概括出经验和规律。④结论和建议:对报告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方法例谈:图表题的审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1)看标题,明确答题方向。图表的标题即表头是对图表内涵的高度概括,对理解图表内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2)看图表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图表一般包括大量的数据信息,是我们分析论述的依据。分析图表内容要从纵向和横向、整体与部分多个角度来进行,要运用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来透析。
(3)看注释,查缺补漏。注释是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表信息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通过注释,往往能准确把握图表反映的观点或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4)联系教材知识,合理作答。即根据从图表中提取的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答题时语言要规范,答题角度要多样化。
小论文的审题和答题方法与技巧
政治小论文是考生学习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要形式,
具有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显著特征,因此成为思想品德学业考试的重要题型。
小论文的审题和答题的思路和步骤是:
(1) 明确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即短小精悍,一事一议,小中见大;而是“精”,即观点鲜明,主题突出,论据典型,论证严密;三是“美”,即标题简约,论点深刻,事例新颖,真情实感。
(2) 了解小论文的常见题型。一是材料式,即试题给出文字材料或漫画,要求根据材料内容或漫画寓意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一般在200~400字之间。
(3) 掌握小论文的写作步骤。一是确定标题;要认真研读和领会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漫画的寓意,找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提炼出观点鲜明、语言精致的标题。二是提出论点:要针对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漫画的寓意,开门见山,直接两处中心论点,揭示出本质的问题。三是分析论证:要紧扣中心论点,揭示出本质的问题。三是分析论证:要紧扣中心论点,恰当运用教材知识和典型事例,充分有力地论证点。四是表明态度,提出做法:针对中心论点,联系实际,表明正确的态度,提出可行的做法。
概括题的审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概括题是近半年学业考试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此类试题通常给出文字、漫画、图片图表等材料,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想,或概括材料蕴含的知识和道理。
正确解答概括题、一般要求做到“三步走”:
(1) 认真审题,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可从文字、漫画、图表图片找出标题、关键词、主题等,概括总结出材料的中心意思。
(2) 仔细思考,明确概括方向。要依据所给文字、漫画、图表图片等材料信息,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归纳、提炼材料蕴含的知识和道理。具体来说,需要明确三个层面: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做”。
(3) 回归建材,概括整理答案。在把握题目材料的中心意思以及明确概括方向的基础上,回归教材,运用相关知识,概括总结出答案。答案应尽量全面、完整。 材料一:
2008.5.12 震后的汶川 2011.5.12 重建后的汶川
材料二:三年前,山崩地裂,残坦断壁,家破国毁;三年间,受苦受累,流血流汗,殚精竭虑;三年后,汶川重生,巴蜀(四川)崛起,这里处处见证着不屈的脊梁.........在这场集全国之力的重建工作中有许
许多多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顾灾区,默默奉献,倾尽全力,不求回报,崔学选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崔学选,山东缓建者,全身心投入北川县城重建工作,他克服重重困难,强忍病痛折磨,把工地当成家,把灾区群众当亲人,他每天超负荷工作15小时以上,倒在了援建一线。上海援建者吴世伟、福建援建者孙建平、重庆援建者游久
刚。。。。。。等等数不尽的名字,道不完的故事。三年来,庞大的援建者队伍和散布在祖国各地的援建者家属们,用他们的朴实行动,谱写出一首壮丽的援建之歌。
请你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然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写出你的感想。(相关知识点提醒;“承担社会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是一道以图片和材料为背景、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承担社会责任)考点为内容的概括题。根据概括题的审题和答题的思路的方法,本题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微淘“红颜和培育民族精神”(或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点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①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②国家吃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③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中华民族曾经历无数考验和巨大的灾难,中华民族从来就是知难而进、百折不饶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民族,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④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抗震精神体现了广大志愿者身上伟大的民族精神。⑤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抗震精神就是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⑦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铺下民族精神。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材料分析题具有形式多样化、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既能开阔考生的视野,又能提高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
第一步,阅读材料,抓住中心。解答材料分析题,考生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思想,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
第二步,抓住关键词,审清设问。审清设问,是答好材料分析题的关键所在。审清设问必须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二是审清题目类型,看题目是辨析题,还是归纳分析题。
第三步,回归教材,确定答案框架。在审读材料和分析设问的基础上,考生要根据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设问的要求,找到问题与教材的结合点,确定答案框架。
第四步,仔细推敲,精心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考生要做到理论与材料密切结合、有机统一。答案应言简意赅,要点齐全,具有层次、逻辑性,其具体要求是:观点正确,要点齐全;紧扣题意,简明扼要;行文有序,条理清楚。
行为评析题的审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行为平习题要求对材料中的人物言行或现象进行评价,重在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纠错从政。
解答此类试题既要“评”,又要“析”。“评”十大好此类试题的基础,“析”是大号此类试题的关键。一般来说,解答行为平习题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步,明确标准。常见的“评析”标准应是相关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国策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道理。依据此标准,对人物言行或现象作出判断。
第二步,理性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和道理,对上述作出的判断进行分析、评价,即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分析评价和尽量全面、客观、条理。
第三步,表明态度。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提出正确的做法。对错误的言行或现象,要指出其危害和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