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搭建新型“智慧校园+银行”教育生态圈系统的思路

来源:小奈知识网
金融观察

搭建新型“智慧校园+银行”

教育生态圈系统的思路

□  冯富琴 光俊叶

摘要: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如火如荼,银行积极参与智慧校园建设是服务社会、造福下一代的千秋大业,也有助于探索新型获客活客途径。本文结合当前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就如何建设高校“智慧校园+银行”教育生态圈提供思路和解决路径。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大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已然成为各个学校发展的必然方向。智慧校园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与校园教育有效结合,创建一个数据化、网络化、智慧型、协作型的教学、管理、科研体系,从而为校园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智慧场景建设是银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的新手段、新模式,也是商业银行批量获客活客的重要途径,开展深度的银校合作,搭建“智慧校园+银行”的教育生态圈系统,不但能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也能为我国信息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极具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一、当前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建设,轻应用”问题:一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期,硬件设备投入过于集中,却忽视了校园信息化统一应用与展示平台,缺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忽视了与师生的交互体验,没有实现人与设备的有机融合。二是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更侧重于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虽然一定程度提高了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不够,对教育管理、学生生活管理等流程中重要数据的获取、使用和精准分析都不够充分。三是大多数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工程是搭建校园一卡通系统,即将水电卡、借阅卡、就餐卡、考勤卡等各项卡的应用功能结合在一起,制成一张统一的智能IC卡片,但是由于IC卡无法与所属人进行有效绑定,丢卡、忘带卡给学生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给不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9年第8期 总第438期

法分子冒用卡、复制卡留下可乘之机。

二、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路及解决路径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广泛运用,其中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cognition)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等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俗称“刷脸”,是一种依据人的面部特征自动进行身份鉴别的生物识别技术。与其他生物识别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具有直接、友好、方便和鲁棒性等特点,通过对人脸的表情、姿态分析,还能获得其他识别系统难以获得的一些信息。将人脸识别系统应用于高校的学生信息管理、考试管理、学生安全管理、校园生活服务等,通过“刷脸技术”自动识别教师与学生信息,同步建设相配套的行为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将大大促进高校管理质量的提升,推动数字化校园向“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学习、智慧家校”这一新型智慧校园模式快速发展。

(一)智慧教学系统。目前学校普遍采用人工考勤或刷卡考勤的方式,代签或代刷卡现象严重,且不利于考勤数据的整合管理。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可提高会议签到、晨跑签到等活动的效率,并且杜绝了代签到现象。对学生的考勤,可采用在课堂上通过人脸抓拍机不断轮巡扫描抓拍,并将抓拍的照片传到后台进行实时比对,实现无感知的人脸考勤。整个系统无人工干预、自动识别、考勤结果难以造假,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他们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以反映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通

40

过长期观察课堂行为数据,可以看出班级的课堂行为趋势,从而为班主任或者学校领导辅助决策提供依据,落实因材施教策略。

(二)智慧消费系统。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一卡通的消费模式,将IC卡信息和人脸信息关联后,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解决IC卡遗失、忘带、盗刷等带来的资金损失风险。学生无需任何校园卡和现金,在食堂就餐、超市购物等直接使用人脸识别消费系统进行支付,快速买单,方便快捷,提升了支付效率。在图书馆时,学生可以使用电子阅览室的刷脸消费服务,解决忘带卡而无法消费的问题,免去了携带卡片的不便,优化师生服务体验。

(三)智慧门禁系统。当今校园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人员大量涌入,学校管理难度加大,校园安全方案任务也越来越重。在让校园更开放以满足学校融入社会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校园本身的安全措施建设。保护校内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环境秩序的安全有序,是无卡化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在校园各进出口区域部署人脸识别人员通道系统,校内师生通过人脸识别高效进出校园,进出记录均可查询统计。校外人员进入,通过人证比对、证件扫描登记访客,访客人脸数据自动下发到人员通道,访客人脸识别进入校园。同时可对访客的人脸数据进行比对,防止其为潜在危险的人员,如:惯偷、公安黑名单人员、邪教分子等。

(四)智慧图书馆系统。传统的刷卡方式对人员的管理和识别不具有精确性和唯一性。在图书馆出入口处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刷脸借书系统,学生采用刷脸方式进出图书馆,完成借还书服务,可解决学生忘带卡以及携带书籍过多不方便取卡的问题。同时,此系统可以统计学生的进出记录、在馆学习时间、借阅书籍信息等,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五)智慧宿舍管理系统。采用通道考勤管理模式,在学生宿舍楼出入口部署人脸识别通道闸机,学生通过宿舍楼出入口时进行刷脸识别,比对成功后闸机放行通过,这种管理模式既可以考察学生的上课情况,也可以对学生的归寝进行考勤,还可以严格把控进出宿舍楼的人员,有效防止尾随以及无权限学生进出宿舍楼,解决之前纯人工的管理方式,杜绝了原先IC卡通道捡卡刷卡或者代刷卡现

金融观察

象,避免了学生安全管理存在的漏洞。

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路的突破,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广泛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是否会侵犯学生隐私,以及如何安全地保存学生的人脸信息,防止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等。

智慧校园建设不仅是学校的重大事项,更是整个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倡导并鼓励校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全社会的金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空间也将进一步加大,对银行自身来说,这是批量获客、寻求业务发展、开拓教育市场、调整业务结构的内在动因,而对高校而言,既可提升高校管理的水平,又可提高学校师生的金融服务质量,甚至还可为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提供以银行为媒介的各类实践操作平台,进而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商业银行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不应再局限于仅针对学生的教育产品的创新和制度设计,而应抓住共同建立智慧校园的契机,通过信贷、企业年金、统一全校缴费平台、教师工资代发、理财、个人贷款、家校通平台等线上线下协同、公私联动的一揽子金融产品,撬动与高校的深度合作,进而与高校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战略合作关系。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只是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优势助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行技术改进的一小步,而智慧校园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一个多功能综合服务的平台和全方位的智能感知环境,并能随时随地为校园里的每一个人提供信息化和资金服务,我们将继续探索解决智慧校园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和需求,为搭建更好的“智慧校园+银行”教育生态圈助力。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2].张翠平,苏光大.人脸识别技术综述.中国图形图像学报,2000,5(11):885-887

[3].李武军,王崇骏,张炜,陈世福.人脸识别研究综述[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6(2)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9年第8期 总第438期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