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基础与积累。(35分)
1.书写。认真抄写下面这段话,请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
经过gǎi gé kāi fàng 4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jǔ shì zhǔ mù 的成就,国家面貌有了rì xīn yuè yì 的变化,国际地位更是有了qián suǒ wèi yǒu 的提升。中国梦,强国梦,中华儿女zhú mèng qián xíng ,共赴bō lán zhuàng kuò 的辉煌征程。
3.按照音序先后顺序,短语“禾下乘凉梦”正确排列顺序的选项是( )
A.禾梦凉乘下 B.禾凉梦乘下 C.乘禾凉梦下 D.乘禾梦凉下
4.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读音都正确的选项是( )
A.绰(diào)梢棒 倔强(jiàng) 细嚼(jiǎo)慢咽 ...B.木栅(zhà)栏 掺和(huo) 生死未卜(bǔ) ...C.揩(kā)眼泪 参差(cī) 鲜(xiān)为人知 ...D.倭(wō)瓜花 威吓(hè) 只(zhǐ)字不提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
A.入场卷 一筹莫展 中流砥柱 完璧归赵 C.挖墙脚 百口莫辩 别出心裁 斩钉截铁
6.下列词语归类正确的选项是( )
B.湿淋淋 自做自受 兴高采烈 跋山涉水 D.露陷儿 暗然失色 赴汤蹈火 相形见绌
A.真伪 褒贬 虚假 稀稠
B.玫瑰红 柠檬黄 橄榄绿 葡萄紫 D.大公无私 假公济私 公而忘私 铁面无私
C.负荆请罪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
7.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
红军战士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雪山草地,( )道道天险,( )百万敌军,一次次从困境中( ),在绝境中( ),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 A.征服 攻克 击退 奋起 重生 C.征服 攻克 击退 重生 奋起
8.给语段加标点,正确的选项是( )
B.攻克 征服 击退 奋起 重生 D.攻克 击退 征退 重生 奋起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1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 A.:,,。,;,,,。 B.:“,,。”,;,,。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选项是( )
C.:“,,。“,,,,。 D.:“,,。“,。,,。
A.初夏的月湖是一年中最令游人流连忘返的季节。 B.我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着《爱的教育》。
C.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D.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家园。
10.下面诗句中没有体现人的志向或品格的选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1.袁隆平爷爷生前曾留下这样的手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助力增产,厉行节约,保障粮食安
全。”下面哪句名言与他手迹表达的意思最相符?( ) A.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
B.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C.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D.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2.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C.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D.伟大的祖国母亲,她飘动的长发是千万条清澈流动的河流。
13.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对应名著全部正确的是( )
①高尔基 阿廖沙 成长的故事
②倒拔垂杨柳 三打祝家庄 一百单八将 ③千里走单骑 元末明初 章回小说 ④刘易斯·卡罗尔 情节荒诞 语言幽默
A.《爱的教育》《三国演义》《水浒传》《骑鹅旅行记》 B.《爱的教育》《水浒传》《三国演义》《爱丽丝漫游奇境》 C.《童年》《水浒传》《三国演义》《爱丽丝漫游奇境》 D.《童年》《三国演义》《水浒传》《骑鹅旅行记》
14.将下列五句话整理成一段意思通顺的话;正确的选项是( )
2
①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 ②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 ③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 ④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⑤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A.①④②⑤③ 文言文阅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15.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①默而识(zhì shí) 之 .②是知(zhī zhì) 也 .16.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1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你的读书经验,向你的小伙伴推荐以上选文中的一种读书方法,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尺牍情长,见字如晤 ..
[材料一]
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主要采用口口相传的形式传递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口信”。为了更好地取信于对方,也为了避免遗忘和出错,人们在口信的基础上逐步创造了“实物信”,即用各种各样的实物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比如“结绳信”,就是在绳子上结上大小不一的各种疙瘩,并涂上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各种
3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②③⑤①④
二、阅读与理解。(35分)
不同的事情。人们用它来传播信息和交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竹子和木板作为书写的工具。把竹子或木板刮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滑的小薄片,用毛笔蘸了墨在上面写字。竹片叫“竹简”,木片叫“木简”,又称“牍”。用来写信的木简通常一尺长。那时候的书信没有个人情怀的倾吐,主要用于传递军事信息和陈述政务。
西汉时期,我国有了造纸术。到了东汉中后期,民间逐渐把纸当作信件的书写材料。两汉书信开创了书信发展的新纪元,并从公函国书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
魏晋时期,纸张作为书信载体使得运输更简便省力,因此得以大量使用。这一时期,书信得到了空前普及,渗透生活的各个领域。至唐宋时期,书信发展成熟。许多进步文人在书信中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当时政治风云的变幻联系在一起,勇于触及时弊,使书信成为揭露黑暗与刺讽丑恶的犀利武器。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书信发展的春天,白话书信的出现是书信大众化的里程碑。书信不仅是一种交流感情的工具,而且成为时髦文化。
(选自《作文素材》2021年第一期,有改动) [材料二]
◎《信·中国》是央视一套的人文类节目,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涵。节目中的50多组信件是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封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伟人、名人的信,也有不为人知的普通共产党员的信。观众跟随着信件的朗读者身临其境地回到信件写就的年代,感受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
◎在济南经一路91号,有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古老建筑,如今成为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展馆内以书信为主要藏品,展示了许多珍贵的书信原稿,成为国内首家集展示、收藏、教育、研究于一体的书信主题博物馆。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一封封来自或寄往抗疫一线的家书令人动容。为了留住这些珍贵的抗疫“档案”,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开展家书征集活动。 [材料三]
记者:这段时间,我们读到太多暖心的抗疫家书。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下,一线战疫英雄因为疫情紧急出征,为何还会采取书信这种相对传统、缓慢的方式与家人沟通?
张丁:近年来,家书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可是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家书又重新回来了。我想有几个原因,首先一个客观原因是与家人的离别。大量抗疫一线工作者远离家乡,有的即使战斗在本地,也由于疫情传染的特殊性不得不与家人暂时隔离,一别就是几十天。他们可能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没有完整的时间与家人联系,或是有些话直接说不出口,这时写信的人就多了。虽然“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或已过去,但书信的意义却没有衰减,“见字如晤”背后所蕴含的是无法替代的情感表达。有人会觉得写信不如打电话、发微信方便但其实写信过程中一笔一画的书写、一字一句的斟酌才能最恰如其分地表达内心所思所想。 记者:我们今天提到家书的时候,有人感叹家书这种文化在萎缩、流失,您如何看?
4
张丁:确实,家书文化正在萎缩。严谨一点说,是传统家书正在急剧萎缩,甚至消亡。也就是这二三十年的时间,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新的通信方式轮番登场,快速发展,传统家书文化已经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变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无法阻挡。但是,我们要看到基于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电子邮件、短信、微信、语音、视频等新的通信方式,它们等于是家书的新形态,功能与传统家书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家书文化不会消亡,它会以一种新形态存在。
(节选自记者与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的访谈录,有删改) 19.联系上下文,“尺牍”在标题中的意思是( ) A.一尺长的木片 C.书籍
20.阅读材料一,照样子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在文字发明以前 ③ ⑤ 魏晋至唐宋时期 书信的发展 ① 把信写在竹简、木简上 ⑥ 书信的作用 ② ④ 抒发个人情感 B.书信 D.尺子
⑦ ⑧ ⑩
⑨ 出现白话书信 21.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书信文化的传承上,大家有哪些行动?分条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22.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下,有人认为,书信这种相对传统、缓慢的交流方式,会逐渐被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代替;也有人认为,书信不会完全被代替,依然有存在的价值。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呢?联系三则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想法。 现代文阅读。 墙
①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似的线路爬满了红砖墙。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除了偶尔有几张水电费催缴通知外,贴满了代办信用卡、疏通下水道的“牛皮癣广告”。
②小王一家人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了进来。老人从乡下老家带的土鸡蛋太多,小王怕天气太热,鸡蛋时间一长就放坏了。
③媳妇说:“要不给邻居送点吧,我们刚搬来,少不了要麻烦人家。” ④小王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的门。厚厚的防盗门阴沉着脸。
⑤门后一阵“竈竈宰宰”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他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们送几个过来。”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意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⑥小王感到有些失落,他抬腿上了楼,敲了敲楼上邻居家的门。一个男人探出头来,粗声粗气地问
5
道:“你找谁?”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男人一愣,打量一下小王,又看了看篮子里的鸡蛋:“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说完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⑦小王站在阴冷的楼道里,感觉心里很冷。
⑧没过几天,孩子变得不安生了,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吵得一家人不得安宁,也搅得楼上楼下都睡不好觉。小王媳妇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要不你去给大家道个歉,伸手不打笑脸人,等人家骂上上门来,不如咱先去陪个笑脸。”小王一想到前次吃它的闭门羹,心里就一万个不愿意。
⑨最后一家人商量决定,用小纸条统一给大家表示一下歉意吧!
⑩第二天。一名,单元门前的空墙上出现一张手写的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感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的小脚印。
⑪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
⑫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是XX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
⑬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夜里有蚊子,我们家有婴儿驱蚊器,下班就给你们送过来!” ⑭第五天、第六天……
⑮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大家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我们就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会吧!”
⑯关了电视,放下手机,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一轮明月慈祥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好长时间没有这么悠闲地赏月了,真美啊!\"“哦,原来那张纸条是你写的啊!”“你就住在我对面?搬进来几年了,愣不知道我对面住的是什么人,哈哈哈……”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小区原来的死气沉沉。
⑦夜深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 2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24.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25.本文的题目是《墙》,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的含义。
26.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你们一家和邻居之间相处的温馨时刻,把最难忘的一件事记录下来。如果没有这样的事,读了文章,你准备如何和邻居相处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超过100字)
6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27.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与伙伴同行,会收获友情;与师长同行,会收获智慧;与书同行,会收获知
识;与爱同行,会收获幸福;与勇气同行,会收获成功;与挫折同行,会收获坚强……请以《与 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③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7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
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解析】【分析】用正楷认真抄写题目中的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注意“志、最、重、具
底、脊、梁”等字的书写。
故答案为: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孩子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答案】改革开放;举世瞩目;日新月异;前所未有;逐梦前行;波澜壮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书写时可以先多拼读几遍,注意
“革、瞩、异、逐、澜”等字的书写。
故答案为:改革开放;举世瞩目;日新月异;前所未有;逐梦前行;波澜壮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3.【答案】C
【解析】【分析】音序就是汉字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禾下乘凉梦”这五个字的音序分别是:H、X、
C、L、M,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为:C、H、L、M、X,即:乘禾凉梦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字母表的掌握情况,字母表包括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平时注意熟记,能读能写,并能运用。
4.【答案】B
【解析】【分析】A.绰:读chuò时,表示宽裕。读chāo时,表示抓起。故“绰哨棒”的“绰”应读“chāo”。
嚼:读jiáo时,表示上下牙齿磨碎食物。读jué时,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故“细嚼慢咽”的“嚼”应读“jiáo”。有误。 B.正确。
C.“揩眼泪”的“揩”应读“kāi”。鲜:读xiān时,表示新鲜。读xiǎn时,表示少。故“鲜为人知”的“鲜”应读“xiǎn”。有误。
D.只:读zhī时,表示单独的。读zhì时,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故“只字不提”的“只”应读“zhi”。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8
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项,入场券:进入某些活动场所的凭证,也比喻参加某种赛事或活动的
资格。“入场卷”故应改“入场券”。有误。
B项,自作自受:自己做下的坏事,自己承受恶果。形容咎由自取。故“自做自受”改为“自作自受”。有误。 C项正确。
D项,露馅儿: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故“露陷儿”改为“露馅儿”。黯然失色:形容心情不佳,脸色难看,相比有很大差距,远远不如。故“暗然失色”改为“黯然失色”。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字形的辨析,这些词语一般都来自课文的重点词语,除了平时的积累以外,我们可以通过读音、词语意思来判断,因为有些给的是形近字,但读音大不相同,或者给了不同偏旁的字。
6.【答案】B
【解析】【分析】A.“真伪、褒贬、稀稠”都是由反义词组成,“虚假”不是。归类不当。
B.正确。
C.“负荆请罪”是历史故事,“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是神话故事。归类不当。 D.“大公无私、公而忘私、铁面无私”是褒义词,“假公济私”是贬义词。归类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分类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内容、意义、结构、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分类。
7.【答案】A
【解析】【分析】征服:指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攻克:指攻下(敌人的据点),也用于比喻。击
退:指用打击使对方后退。奋起:指振作起来。重生:指死而复生。根据词义,结合本题句子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征服、攻克、击退、奋起、重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8.【答案】B
【解析】【分析】从“说过”可知,后面的句子都是司马迁所说的话,这里使用冒号。句子之间的停顿用逗
号。“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和“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讲述的两种不同死的意义,表示并列中间使用分号。句子结尾用句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要了解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当
9
句子做短暂停顿时,采用逗号,表达完一个完整的句意时采用句号,当出现同类句子形成并列时采用分号连接。
9.【答案】D
【解析】【分析】A.搭配不当,应该为“月湖的初夏”或把“季节”改为“地方”。有误。
B.“一次又一次”和“反复”意思重复,应该删掉“一次又一次”或“反复”。有误。 C.成分残缺,应该在“决定”前面加上主语“科学家”。有误。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做题时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10.【答案】C
【解析】【分析】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南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
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表现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对人民的同情。没有体现作者的志向和品格。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这句诗是借物喻人,意思是处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凭借秋风的传送。这句话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11.【答案】C
【解析】【分析】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出自司马光
《训俭示康》。
B.“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C.“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
D.“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根据语境和句子意
10
思,选择C项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言警句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2.【答案】D
【解析】【分析】A、B、C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D.把“长发”比作“河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3.【答案】C
【解析】【分析】高尔基的《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
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一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施耐庵的《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叙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可应选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作家及其作品。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重视这一类文学常识的搜集与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4.【答案】D
【解析】【分析】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清楚前因“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
断了右腿。\",再写他的状态“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他现在的样子“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最后写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首先通读每一条句子,了解每条句子所讲的内容。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或关键词句进行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11
【答案】15.zhì;zhì
16.以……为羞耻;满足
17.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读到不明白的地方时,要学会向别人请教,不能不懂装懂,否则,遇上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
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译文: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是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5.本题考查了选择正确的汉字读音。①识:读shí时,表示认得;识字。读zhì时,表示记住;博闻强识。“默而识之”的意思是将知识默记在心。故“识”的意思是记住,应读“zhì”。②“是知也”的意思是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知”是通假字,同“智”,意思是智慧。故应读“zhì”。 故答案为:zhì;zhì
16.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句子的整体意思,理解具体语境中字词的意思。①“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故“耻”的意思是以……为耻。②“学而不厌”的意思是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故“厌”的意思是满足。 故答案为:以……为羞耻;满足
17.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是: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是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故答案为: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18.本题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文章意思,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及自己的读书经验来回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做学问,不要光是在书本上下功夫,还要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要谦虚好学,多向他人请教。
故答案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读到不明白的地方时,要学会向别人请教,不能不懂
12
装懂,否则,遇上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答案】19.B
20.口信、实物信;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传递军事信息、陈述政务;两汉时期;写在纸上;纸张得到大量使用;揭露黑暗与刺讽丑恶;“五四”新文化运动;交流感情,成为时髦文化
21.①央视一套通过人文类节目《信·中国》,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涵。②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展示了许多珍贵的书信原稿,成为国内首家集展示、收藏、教育、研究于一体的书信主题博物馆。③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开展了家书征集活动,来留住珍贵的抗疫\"档案”。
22.我认为书信不会完全被代替,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各个时期的书信形式不同,作用也不同。随着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新的通信方式轮番登场,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书信虽然已不常用,但不会消亡,而是以一种新形态存在。比如,有时候,爸妈不理解我时,我会写一封信给他们,让他们知道我的想法,爸妈看到后会跟我好好沟通,我们从而能更了解彼此。
【解析】【点评】本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
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尺牍”在标题中的意思是书信。 故答案为:B
20.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认真阅读材料二,筛选相关句子照样子完成表格应该不难。从“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主要采用口口相传的形式传递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口信’。为了更好地取信于对方,也为了避免遗忘和出错,人们在口信的基础上逐步创造了“实物信’,即用各种各样的实物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人们用它来传播信息和交流思想”可知,①应填:“口信”和“实物信”。②应填:传播信息和交流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竹子和木板作为书写的工具。把竹子或木板刮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滑的小薄片,用毛笔蘸了墨在上面写字。竹片叫'竹简’,木片叫'木简’,又称'牍’。用来写信的大简通常一尺长。那时候的书信没有个人情怀的倾吐,主要用于传递军事信息和陈述政务”可知,③应填:春秋战国时期;④应填:传递军事信息和陈述政务。从“西汉时期,我国有了造纸术。到了东汉中后期,民间逐渐把纸当作信件的书写材料。两汉书信开创了书信发展的新纪元,并从公函国书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可知,⑤应填:西汉时期;⑥应填:写在纸上。从“魏晋时期,纸张作为书信载体使得运输更简便省力,因此得以大量使用。许多进步文人在书信中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当时政治风云的变幻联系在一起,勇干触及时弊,使书信成为揭露黑暗与刺讽丑恶的犀利武器”可知,⑦应填:纸张;⑧应填:成为揭露黑暗与刺讽丑恶的犀利武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书信发展的春天,白话书信的出现是书信大众化的里程碑。书信不仅是一种交流感情的工具,而且成为时髦文化”可知,⑨应填:“五四”新文化运动;⑩应填:成为时髦文化。
故答案为:口信、实物信;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传递军事信息、陈述政务;两汉时期;写在纸上;纸张得到大量使用揭露黑暗与刺讽丑恶;“五四”新文化运动;交流感情,成为时髦文化
13
2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在书信文化的传承上,大家有如下几种行动:①央视一套通过人文类节目《信·中国》,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涵。②通过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展示了许多珍贵的书信原稿,成为国内首家集展示、收藏、教育、研究于一体的书信主题博物馆。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一封封来自或寄往抗疫一线的家书令人动容。为了留住这些珍贵的抗疫“档案”,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开展了家书征集活动。
故答案为:①央视一套通过人文类节目《信·中国》,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涵。②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展示了许多珍贵的书信原稿,成为国内首家集展示、收藏、教育、研究于一体的书信主题博物馆。③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开展了家书征集活动,来留住珍贵的抗疫\"档案”。
22.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合理即可。如:我认为书信不会完全被代替,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各个不同时期的书信形式不同,作用也不同。随着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新的通信方式轮番登场,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书信仍有其存在的意义。但书信不会完全被代替,在新时代,传统书信虽然已不常用,但不会消亡,而是以一种新形态存在。 故答案为: 我认为书信不会完全被代替,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各个时期的书信形式不同,作用也不同。随着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新的通信方式轮番登场,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书信虽然已不常用,但不会消亡,而是以一种新形态存在。比如,有时候,爸妈不理解我时,我会写一封信给他们,让他们知道我的想法,爸妈看到后会跟我好好沟通,我们从而能更了解彼此。
【答案】23.①小王给邻居送鸡蛋;②说冰箱里还有很多;③表示理解;④推荐尿不湿;⑤送婴儿驱
蚊器;⑥中秋节联欢会
24.不可以删去。因为第一个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防盗门以人的情态,第二、三个画线句写了人物的动作,都表现了面对敲门声,屋内人的戒备与冷漠,从而体现了小区居民之间关系的疏离。 25.“墙”既是实指,又虚指人们的心灵隔膜以及消除了隔膜充满爱心的心灵。
26.我要待人真诚,与邻居互相来往,互相帮助,不要斤斤计较,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有难忘的事,可以把事情简要地记录下来。)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
内容,读懂短文。
23.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通过对短文的阅读与理解,本题按照图示可填空为:第一处应填“刚搬家,给邻居送鸡蛋”。②处应填“冰箱里还有很多”。③处应填“表示理解”。④处应填“推荐尿不湿”。⑤处应填“送婴儿驱蚊器”。⑥处应填“中秋节联欢会”。
故答案为:①小王给邻居送鸡蛋;②说冰箱里还有很多;③表示理解;④推荐尿不湿;⑤送婴儿驱蚊器;⑥中秋节联欢会
24.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厚厚的防盗门阴沉着脸”“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说完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这几句话都表现出人际关系的冷漠,好像都在心理上设了一道不能逾越的
14
“墙”,如果去掉,就没有了这个意思,所以不能去掉。
故答案为:不可以删去。因为第一个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防盗门以人的情态,第二、三个画线句写了人物的动作,都表现了面对敲门声,屋内人的戒备与冷漠,从而体现了小区居民之间关系的疏离。
25.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本文题目是《墙》,通过阅读与理解短文可知,“墙”是贯穿整篇文章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事件、人物、情感连成一体,是文章的线索;用“墙”做标题还能引发联想,设置悬念;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看,“墙”有实指和虚指双重含义,文章中的“墙”实指横亘在邻居之间相互不交流沟通的“墙”;另象征人们心灵的隔膜,最后这层隔膜被消除,小区里充满了爱。 故答案为:“墙”既是实指,又虚指人们的心灵隔膜以及消除了隔膜充满爱心的心灵。
26.本题对知识的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你们一家和邻居之间相处的温馨时刻,把最难忘的一件事记录下来。如:记得去年的中秋节,让我很难忘。由于我家邻居赵爷爷和赵奶奶就一个儿子,在国外留学,不能回家,因此,我爸妈商定好,把赵爷爷和赵奶奶请过来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我听了很高兴,于是,我们两家在一起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中秋节。
故答案为:我要待人真诚,与邻居互相来往,互相帮助,不要斤斤计较,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7.【答案】与书同行 书一直陪伴我成长,在人生的道路上与我同行。
幼时,陪伴我成长的是《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章话》。它们教会我如何分辨善与恶的本质区别。同时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在它们的陪伴下,我的童年生活很快乐。
现在的我更热衷于富有哲理性的书。例如我喜欢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在他的身体受到病魔严重摧残的时候,他仍然在以写作的方式为革命贡献他的一份力。每次当我深夜做作业有睡意时,便会看看它。心想和保尔比起来,我所遇到的困难还没他的千分之一呀。
书是知识的大仓库,是是知识的海洋,书更是我们的上生道路上的益友。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的阶梯”。可书籍何尝不是人生道路上的阶梯呢,我们从书中获取知识,知识又是我们迈向人生顶峰的重要条件。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开向生活的一扇窗口。与书同行,让我们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都德说过:“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这句话诠释了书的真正含义。因为书是我的朋友,是一位永远在我们身边的不离不弃的朋友。
与书同行,让我们谱写青春的篇章;与书同行,让我们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本题为半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与 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
于400字的记叙文。想想在你成长的道路,与什么同行让你有所收获,有所成长。选择最想与大家分享的
15
去写。
【立意角度】这是篇写事的作文,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出自己的收获,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小作者通过记叙自己读书的历程,写出了读书的收获。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能运用积累的有关于读书的名言,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