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离异家庭孩子教育案例

来源:小奈知识网


离异家庭孩子教育案例

篇一: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主讲:许建华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孩子教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可是,同样是家庭教育,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的父母能够使子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为家庭也为自我写下光辉的人生篇章,甚至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光点;有的父母却由于教子无方,使子女终生碌碌无为,断送了子女美好的前途,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甚至出现家庭悲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师如同父母,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方式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换句话说,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如果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分具体情况,不对症下药,效果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可行的方法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 1 页 共 12 页

这方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 李同学(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母亲;生重病的外婆;患小儿麻痹症的舅舅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居住环境老城厢;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因而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心事重重,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等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有时,。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李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学习上,从预备班到现在他每学期都在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到了年级第6名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他轻松地融入了班集体,我为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高兴。

案例二:

第 2 页 共 12 页

学生: 张同学(男)

家庭成员: 离异的父亲

家庭情况: 父亲下岗,收入低微

该生特征: 小学里是人人讨厌的差生,早晨迟到一周两三次,作业天天不交或漏交,找到他态度极好,认错很快,但就是没有行动,天天如此,老师普遍反映无法教育的“差生”

教育方法:自从进入我班后,我就把他作为我私下里的重点帮教对象,上门家访,和家长取得联系;陪他做作业,约法三章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了解他的过去,知道在小学里老师不把他当“人”看,小孩一点自尊没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就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慢慢地孩子有了自尊,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育效果:作业按时交了,迟到的次数少了。更让人高兴的是,上学期开学时,在讨论班级教室门由谁来负责开时,张同学第一个举手,愿意担这个责任。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抱着信任的态度就把每天早上开教室门的任务教给了他,一学期下来他基本能够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他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越来越多的赞扬声,越来越自信。从他的身上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每个老师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真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案例三:

第 3 页 共 12 页

学生: 陈同学(女)

家庭成员: 母亲病故,父亲为金融业“白领”

家庭情况: 家庭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月零花钱上千。用其父亲的话讲,“她失去了母爱,我要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

该生特征: 预备班时成绩比较差,但听其父亲说小学成绩还可以,初中毕业中考成绩不是很好,勉强进入了我校高中美术特色班学习美术;平时的文化测验成绩也还可以,有点“小聪明”,但每到大考

就会头脑发晕,具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方,很爱打扮,注重自身形象“美”

教育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希望她利用一周的时间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负荆请罪”,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 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上课时不再偷照镜子了,学校要求同学做到的“一日常规”她都能做到,发型、发色“正统”。据其父亲讲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进步显著,美术专业成绩也开始领先于不少其他同学

以上三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

第 4 页 共 12 页

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篇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

主讲:许建华 时间:205.8.13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孩子教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可是,同样是家庭教育,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的父母能够使子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为家庭也为自我写下光辉的人生篇章,甚至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光点;有的父母却由于教子无方,使子女终生碌碌无为,断送了子女美好的前途,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甚至出现家庭悲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师如同父母,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方式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换句话说,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如果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分具体情况,不对症下药,效果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可行的方法就能

第 5 页 共 12 页

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方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 李同学(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母亲;生重病的外婆;患小儿麻痹症的舅舅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居住环境老城厢;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因而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心事重重,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等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有时,。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李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学习上,从预备班到现在他每学期都在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到了年级第6名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他轻松地融入了班集体,我为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高兴。

第 6 页 共 12 页

案例二:

学生: 张同学(男)

家庭成员:离异的父亲

家庭情况:父亲下岗,收入低微

该生特征:小学里是人人讨厌的差生,早晨迟到一周两三次,作业天天不交或漏交,找到他态度极好,认错很快,但就是没有行动,天天如此,老师普遍反映无法教育的“差生”

教育方法:自从进入我班后,我就把他作为我私下里的重点帮教对象,上门家访,和家长取得联系;陪他做作业,约法三章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了解他的过去,知道在小学里老师不把他当“人”看,小孩一点自尊没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就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

光点,并且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慢慢地孩子有了自尊,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育效果:作业按时交了,迟到的次数少了。更让人高兴的是,上学期开学时,在讨论班级教室门由谁来负责开时,张同学第一个举手,愿意担这个责任。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抱着信任的态度就把每天早上开教室门的任务教给了他,一学期下来他基本能够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他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越来越多的赞扬声,越来越自信。从他的身上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每个老师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真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第 7 页 共 12 页

案例三:

学生: 陈同学(女)

家庭成员:母亲病故,父亲为金融业“白领”

家庭情况:家庭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月零花钱上千。用其父亲的话讲,“她失去了母爱,我要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

该生特征:预备班时成绩比较差,但听其父亲说小学成绩还可以,初中毕业中考成绩不是很好,勉强进入了我校高中美术特色班学习美术;平时的文化测验成绩也还可

以,有点“小聪明”,但每到大考就会头脑发晕,具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方,很爱打扮,注重自身形象“美” 教育方法:针对

这种情况,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希望她利用一周的时间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负荆请罪”,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上课时不再偷照镜子了,学校要求同学做到的“一日常规”她都能做到,发型、发色“正统”。据其父亲讲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进步显著,美术专业成绩也开始领先于不少其他同学

第 8 页 共 12 页

以上三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篇三:对离异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对离异家庭学生教育个案指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从教10以来,发现每个班都有父母离异的现象,少则四对多则近十对,而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的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杨浩就是其中一个。

我班男生杨浩,13岁,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在他小学四年级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终于在他小学毕业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杨浩就在家庭矛盾激烈争斗中成长。父母离异后,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由于离婚,又忙于生计,天天上夜班,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其母平时也无力管教他,只是偶尔在周末会和他一起吃顿饭,这样使他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家庭中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使他自卑,苦闷。消极悲观的心理,沉迷于游戏,上课易开小差,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时,就不愿意听,作业应付了事,错误率高。对作业做不做,考试

第 9 页 共 12 页

成绩高低都抱无所谓态度,对老师的批评也无动于衷。缺乏学习信心,似乎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什么事都干不好;认为“反正我是坏学生”,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我不行,我不可能干好”,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了半截,又没有勇气赶上去;神态消沉、自暴自弃;小学毕业时语数英三门功课都是刚刚及格。不管老师怎样耐心教育,他都麻木不仁的样子,教育效果不佳。

二、个案指导情况:

在暑假家访的基础上,认真翻阅分析杨浩家庭情况,又通过与他的谈心和周围同学的了解,对其的家庭比较了解。在全面掌握了杨浩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家庭生活教育情况后,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杨浩脾气性格以及目前的表现,与目前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我首先从指导家庭教育着手,开展对他家庭教育的指导系列工作。

1、指导创设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针对杨浩离异的特殊家庭,我认为杨浩家庭的问题关键在于他无法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他希望父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渴望有完整的家庭氛围。于是我多次与他的父母亲进行交流,指出他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离异家庭造成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离异家庭的缺损还导致孩子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作为离异的家庭,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这样才

第 10 页 共 12 页

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的观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其母亲经常打电话关心杨浩的生活、学习情况,周末总是接到自己家里生活,以一个母亲的爱去关心杨浩,真诚地与杨浩交心。母亲之爱给了杨浩温暖,他和他母亲的关系靠近了。杨浩的父亲尽量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交流,检查作业,指导孩子做作业,复习功课,营造共同学习的家庭学习氛围。与杨浩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的父母关系。

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我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我与杨浩的交谈中,我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杨浩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

我既是班主任,又是数学任课老师,我发现他非常聪明,特别对记忆力强、写的一手工整的好字和对几何学习的兴趣。我以他的聪明来鼓励他一定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以树立自信心。此外,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心,告诉他自己是聪明的大男孩了,要用智慧去生活,给父母惊喜,用他的最佳表现去改变父母关系。在我的指导帮助下,杨浩既懂得了如何对待父母,同时也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个案指导成果:

半年来,通过我对甲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对甲正确教育引导,使杨浩本人和家庭状况产

第 11 页 共 12 页

生了系列的变化。

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父亲无论工作再忙多累,都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小孩,进行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的指导,母亲虽不在身边,心却时刻牵挂,电话谈心,周末小聚,让他感受到母亲还是很爱他的。

杨浩的脾气性格有了明显的改变,性格开朗,与同学之间争吵少了,上课专心听讲,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