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 行书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编辑人:马日利
一、 实用价值 大家都知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现在在世界上流行的各种文字,除了规整的印刷体之外,一般都另有一种生动活泼,易认易写的“手写体”。我们的行书,就是现行汉字最理想的“手写体”。它兼有楷书易于辨认和草书便于快写的双重优点,最适合于日常书写用字的要求。人们平时起草文稿、写信、抄写文件、签名等等,一般都使用行书而很少使用其他的字体,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趋变适时,以行书为要”。正是由于行书具有优越于其他字体的实用性,所以从它产生的时代开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学好行书,对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二、 艺术价值 行书不仅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行书的产生和成熟给书法艺术增加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中国的传统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表现形式的独特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汉字形体的演变与书法艺术的发展一向是相辅相成的。书法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字形体的演变;而汉字每演变出一种新的字体,又都给书法增添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从书法艺术的总体上说,正是由于有了行书,才使书法在表现形式上显得完备丰富,绚丽多彩的。人们常把“晋书”(晋代书法)与元曲、宋词、唐诗、汉文章并举,将晋代的书法视为一个时代的文艺最高成就的代表,这说明书法发展到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这个高峰最高点的标志,就是以二王为代表的
行书书法。第二,行书开阔了书法审美的新天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中国书法就总体而论,是一个复杂的艺术体系,它是由篆 (包括甲骨、文金文)、隶、草、行、真等不同字体为表现形式所构成的。虽说不同字体即不同表现形式之间有着种种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各自所能造就的艺术意境,所能包容的审美范畴,所能体现的审美情趣,还是有所侧重、有所不同的。行书作为一种流美的字体,往往最适合于表现一种既生动而又不过分激越的艺术境界。试看历代名家的行书佳作,有的像“风行雨散,润色花开”;有的似“浮云变化,干态万状”;有的“如河间少年,自不拘束”,有的“如卢徇下朝,风度闲雅”;有的还能给人以春潮带雨,顺水行舟之感,引人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境。如此种种既生动而又不过分激越的艺术境界,若改用其他任何一种别的字体,恐怕是难于创造出来的。由此可见,行书书法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艺术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