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来源:小奈知识网


浅析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工程测量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的涉及面非常宽,实际工作也非常精细且繁琐,因此不能出现任何疏忽。对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进行测量,主体施工实施放线工程与复核审查,再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形成工程校验所需的详细数据。

标签: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1 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的必要性

作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工作,测量放线指导建筑施工,保证建筑质量及进行。房屋建筑测量整体定位可分为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以及主体施工测量三部分组成。反过来又被定义为第一次建屋放线;放线完成后开钻,进行审查测量;住房建设正式开始,直到完成房屋建筑测绘工作。这三部分组成房屋建筑施工测量放线施工,为确保整个住房建设的整体质量,所以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要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2 房屋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

2.1 施工测量的精确性

施工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建(构)筑物的大小、性质、用途、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总之,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应高于低层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应高于非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应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局部精度往往高于整体定位精度。

2.2 施工测量的有序性

整个施工过程往往会涉及多个环节、多道工序。由于施工现场各工序交叉作业,材料堆放、运输频繁,场地变动及施工机械的震动,致使测量标志易遭到破坏。为此,测量标志从形式、选点到埋设,均应当考虑其安全性和便于检查;假如有破坏,应及时恢复。通过施工测量工作的有序性,以确保施工测量的精确性。

2.3 施工测量的协调性

施工测量是直接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因此,测量人员必须保持好同两方面的协调,才能做好施工测量工作。一方面要与施工组织计划相协调。测量人员在进行施工测量前,必须了解设计的内容、性质及其对测量工作精度的要求,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及现场变动,使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满足施工的需要。除此之外,要保持好同施工组织计划中各方人员的协调。测量人员要随时与施工单位、业主、现场监理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及现场变动情况,确保测量工作的顺畅进行。

3 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分析

3.1 基础施工测量

在基础施工阶段,工程地形比较复杂、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比较多,所以为了保证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测量工作,在临近开工阶段,应该设置2-4个桩位从而形成场内导线控制网。同时还应该在场区内比较完整的基岩上进行控制桩的设置,其控制点也直接设置在基岩上,并且要做好对控制桩的保护。在进行正式的施工测量时,对控制桩各轴线直接投测时主要采用经纬仪和50m钢卷尺,把设计界面作为各构件的放线基准进行放线;S3水准仪與五米塔尺则主要被运用与高程引测。需要注意的是,施工阶段的控制桩在受到撞击或者地面沉降影响之后发生移位是非常常见的,那么每次轴线投测之前就必须要求对控制桩的位置进行校核。

3.2 平面控制网的测放

根据测放出的主轴线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平面控制网一般需经过两次测放来完成对整个建筑工程工程的安装与校正。(1)第一次测放(即地下室部分):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根据基坑外围地面控制点,在基础垫层上进行平面控制网的第一次测放,测放时首先根据已经测放的主轴线点结合内业计算成果,用全站仪将建筑轴线测放在地下室基础垫层上,并在基坑周围做好控制轴线引桩以备测量放线用。地下层测量放线的基准均从基坑外围地面控制轴线做起始,每次测量放线前进行复测检查,确保各次放线位置正确一致。(2)第二次测放(即地上部分):对于±0.000m 以上即采用“内控法”,当±0.000m层结构楼面混凝土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开始进行第二次控制轴线的测放。根据测设好的基坑四周主轴线控制引桩,将主轴线点恢复至±0.000m层楼面,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点位的精度调整,然后用事先预埋的钢板刻上十字线作为标示。

3.3 沉降观测

(1) 沉降点的设置

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

(2) 沉降点的测量

沉降观测采用S1 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结构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

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15m,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观测时间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晨或者是傍晚。

3.4 标高控制网的测放

应根据建筑工程工程施工的特点及现场的实际情况,但标高控制网的测放一般同样需要经过两次测放来完成对整个建筑工程工程安装与校正的高程测量控制。第一次测放(即地下室部分):当基础垫层浇筑完后即可在基坑护壁四周测放一个新闭合回路,以便预埋件和第一节柱的测量控制。要求闭合引测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以消除系统误差影响。第二次测放(即地上部份):当±0.000m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应进行±0.000层标高基准点的测放。方法是根据工程原始标高控制点在四个角柱外侧+1.000m 处建立一个闭合回路并与第一次的闭合回路再次闭合,作为地上部份建筑工程的测控水准基点组。标高基准点的垂直引测。每安装一节柱后,位于±0.00米的标高基准均需向上引测。为克服超高层结构施工中用大盘尺垂直引测基准标高时的累积误差影响,工程中的标高基准最好采用先进的全站仪应用三角高程的原理垂直向上引测。每次引测到目标高度后的四个点均需再次闭合,且闭合差≤2mm,位置为其所在楼层结构面上1.000m处。闭合的四个点作为本层上一节钢柱及其它构件安装与校正的高程控制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保证整个房屋建设工程正确、合理、安全施工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证房屋建设施工质量的有力保障,工程测量施工技术的方法,决定了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走向,因此,必须引起房建工程管理人员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祁立柱,赵卫国.测量技术在质量指导和控制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11).

作者简介:姓名:花玉林,性别:男,出生年月:1986年10月17日,籍贯:江苏省泰州市,学历:大专,职称:助理,研究方向:房屋建筑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