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自行车道的设计探索
【摘 要】自行车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灵活方便、经济可靠、低碳环保、适合短距离出行的优点,具有小汽车和公交车无法取代的优势。自行车道一般单车道设计道宽为1.5m,双车道道宽为2.5m,四车道道宽为4.5m,分离式自行车道的路肩宽度应为1.0~1.5m,以便于布设路灯及安全设施与绿化带。自行车道的纵坡,坡率宜控制在2%以下,最大纵坡坡率应控制在3%以内;彩色自行车道路面以其美化道路空间环境的明显效果,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的特有功能,逐步被应用于运动休闲功能自行车道的设计中。
【标签】公共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自行车道;道路设计;彩色沥青路面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压缩自行车道的道路规划建设思路,不仅不能缓解城市交通问题,让市民的出行更轻松,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交通堵塞,影响城市的正常秩序。在不同的城市,人们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时,会综合考虑交通工具的特定适用范围、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和交通服务质量等因素。出行距离为5 km以内的短距离出行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占有高达35%~76%的比例[1],在这样的出行范围内,自行车交通的优势比较明显。经历了机动车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后,许多西方城市重新开始重视并推广自行车交通,从法国里昂和巴黎的“绿色交通计划”,到英国的“限制汽车、鼓励骑行”行动、丹麦哥本哈根的“城市自行车计划”,再到美国的“完全自行车”和德国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平静交通”等行动,一个和谐有序的自行车交通环境,需要政府、相关组织和自行车拥护者的通力协作。西方城市自行车交通的重新重视在中国的许多城市自行车交通,支持自行车交通发展与城市低碳生活的号召作用的影响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出行成为一个城市的零排放政策的一部分。
1 自行车道规划设计 1.1 自行车道功能划分
按其服务功能的区别,城市自行车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交通功能型(见图1)[4]和运动休闲型自行车道(见图2)。
图1 城市交通功能自行车道
图2 运动休闲功能自行车道
图3 自行车与行人合用车道
图4 自行车的专用车道
根据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相对位置不同的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专用自行车道和自行车道分开(独立)。前者主要是护栏、路肩或绿化带和机动车道分开;后者是独立修建于相应路基上的道路系统。自行车专用道根据自行车与行人的位置关系通常又可分为自行车与行人合用车道和自行车与行人分隔开的专用车道两种类型(分别见图3、图4)。分离式自车道适宜布置在自行车上、下班流量大而集中的地段,这些地段通常是连接城市居民区与工业区;或是单独作为风景区内部的旅游专线来布置。自行车道每条骑行带宽约1.0m(包括自行车车把宽度
0.6m和摆动转向宽度0.4m),自行车道距路缘石的净宽约0.5m,因此自行车道一般单车道设计道宽为1.5m,双车道设计道宽为2.5m,四车道设计道宽为4.5m,分离式自行车道的路肩宽度应为1.0~1.5m,以便于布设路灯及安全设施与绿化带。
分离式自行车道对线形的要求不高,其曲线半径一般为30m,曲线长在10m以上,实在困难时,半径可小至5m。考虑到骑行人上坡的体力消耗与下坡的安全必须限制自行车道的纵坡,合理的道路纵坡宜在2.5%以下;当纵坡大于2.5%时,应对坡长加以限制,日本规定纵坡3%时,最大容许坡长为500m;纵坡为4~5%时,最大坡长相应为200~100m,并应考虑添加2.5%及以下的不小于100m的长缓坡段以利下坡安全,结合我国实际经验,自行车道纵坡,宜在2%以内,最大纵坡不宜超过3%。
2 交通功能的自行车道设计 2.1 线路的选择
交通功能的自行车道主要以服务于商场、学校和其他旅游设施为目的,主要是连接住宅区和办公区、工业厂房、公共设施以及娱乐区的自行车道。便捷与安全是城市交通功能自行车道规划设计的最重要原则。根据出发地与目的地的实际调查资料,考虑人流量增加,综合分析目前自行车道的使用情况,拟定合理的线路布置,或利用既有的道路线路确定来进行自行车道的规划布局。然后进行沿全线路的岩土地质条件调查,确定其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和指标,对于规划中的地下通道和挡土墙,应测定建筑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取得当地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调查了解沿线单位的厂外管线资料。
2.2 自行车道路面及横断面设计 自行车道表面应该坚实耐久,平整防滑;铺面设计优先考虑选择透水性材料,基层宜选用透水性不良的材料,碎石层下设反滤层。自行车道铺面设计常用有以下4种路面形式,包括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块材简易路面、木质铺面路面。
按下列分类确定修建宽度:双向主干线修建宽度一般推荐3.5m,双向次干线的修建宽度一般推荐2.5m。单向线,一般推荐2m以上。根据设计荷载,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典型的结构层是25mm厚的沥青碎石,细粒料沥青混凝土罩面,碎石料粒径小于6mm,100mm水泥结碎石基层,道路两侧用80mm~150mm水泥混凝土路缘石。
2.3 路面附属设施 2.3.1 排水
自行车道路面的排水,宜采用自然排水,可采用起拱1%~2%的横向排水,排水井盖的缝隙要与行车方向垂直,避免自行车轮陷入其中,另外井盖应与道路面平整,
2.3.2 栏杆
自行车道栏杆设计的作用包括分割空间、禁止进入范围和防治危险等,设置原则如下,设置在搞成落差大的路边、沟渠边、河岸边及桥梁上专用的自行车道边等;栏杆设置的高度应控制在1.1m~1.5m;栏杆材质应首先考虑坚固耐久的要求。
3 运动休闲功能自行车道的设计 3.1 线路的选择
运体闲功能自行车专用道规划和设计目标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自行车休闲
运动的需求。为了营造具有连续性好、沿线景致类型多样、曲径通幽的自行车道沿线环境,应该把运动休闲功能自行车道连接城市主要公园、自然景区和人文景观等地,自行车道沿着河流山川走势、道路绿化隔离带延伸的方向、穿过城市步行街。3.2 自行车道彩色路面设计
彩色沥青路面因其特有的铺面性能,如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耐寒、耐久性,美化道路空间环境的明显效果、提升城市的艺术品位,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提高交通安全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运动休闲功能自行车道设计中。
3.2.1 彩色沥青路面的种类及应用
根据彩色沥青道路选用的铺筑材料和道路路面施工工艺的不同,可以把彩色沥青路面分为以下6种:
1.掺入彩色颜料;2.路面铺设施工期间用压路机把彩色碎石压入路面面层中;3.彩色表面处理;4.采用普通沥青与彩色颜料拌合铺筑;5.掺入浅色结合料的沥青路面;6.应用彩色水泥灌浆沥青的路面。
彩色沥青路面可以改变道路的单一色调,美化道路沿线环境,规范道路类别,便于道路运营管理,另外彩色沥青路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长期铺筑普通沥青路面所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优化环境,因此彩色沥青道路广泛应用与城市道路、人行道、自行车专用车道、学校操场等。
3.2.2 彩色自行车道设计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满足预测交通量、交通特征和道路功能定位的要求;
(2)路面材料要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环境友好,并且要兼顾对工期、投资和彩色路面质量的要求;
(3)沿线道路路面整体配合视觉效果醒目流畅; (4)重点强调彩色自行车道与周边生态型环境的融合,注重道路景观效果。 4 结论
自行车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灵活方便、经济可靠、低碳环保、适合短距离出行的优点,具有小汽车和公交车无法取代的优势。
1. 根据自行车道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类型,大致可将城市自行车道划分为2种类型,即交通功能自行车道和运动休闲功能自行车道。
2. 自行车道一般单车道设计道宽为1.5m,双车道道宽为2.5m,四车道道宽为4.5m,分离式自行车道的路肩宽度应为1.0~1.5m,以便于布设路灯及安全设施与绿化带。自行车道的纵坡,坡率宜控制在2%以下,最大纵坡坡率应控制在3%以内。
3. 彩色自行车道路面以其美化道路空间环境的明显效果,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的特有功能,逐步被应用于运动休闲功能自行车道的设计中。
参考文献
[1]任辉,徐莹.城市自行车道多功能规划设计的探索[J]. 甘肃科技,2011,27(11): 86~88
[2]潘海啸,汤諹,麦贤敏,等.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J].城市交通,2010,8(6):40~43
[3]和红星. 西安城市自行车交通规划及使用系统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5~10
[4]韩西丽. 多目标城市自行车道网络规划设计探索[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44), 604~6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