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心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爱在心中
五月是快乐的,她总是在护士的歌声中穿行;五月是惬意的,她总是在护士的足迹中溜跶;五月是无私的,她的心总是和护士的心贴得很近。五月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护士节。 自从护理先驱南丁格尔女士提着一盏小马灯点燃生命之光,使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天使”多么美丽的名字,多么令人向往,人们似乎看到了西施的俊美,也赋予了护士这个职业太多太多的企盼。
我是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士,工作已经 7年。刚参加工作时,我既有过“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生不逢时的感叹”,也有过“自以为是,盲目盲从,无所作为的迷惘”。但是,当我头戴燕尾帽,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看见所有同仁们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无私奉献时,我沉默了,也醒悟了。原来“天使”的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苦和累:每天在病房里奔波,年复一年重复着单调枯燥的工作;节假日远离外面的喧嚣和亲人的守望,坚守在病房;在白、夜班的频繁交替中,我们的青春时光在悄悄的溜走,留下的——是付出后的一丝慰籍和沧桑!
我时常在想那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这个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我想我能奉献的就是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的核心便是“爱”。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必须有一
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的确,我们不难想象,一位身患疾病、精神失落的病人,他是多么渴望能得到别人,尤其是医务人员重视和关爱啊!这种重视和关爱,无疑是一味难得的良药,能帮助病人从精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用信心和毅力去战胜病魔。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曾断言:“医务工作者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一是语言。”语言,充满爱心的语言,它虽然不是药物,但事实上却起到了一般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面对病人,一声体贴的问候,宛如一股暖流沁人心脾,刹那间让病人体味到医患之间的平等和亲切,并从中得到心灵的安慰和莫大的鼓励。
我们的专科平凡而特殊,病号以颅脑外伤居多,病人不清醒,伤情急重,甚至有些病人一时都联系不到家属!我体验过患者面对病痛的无奈,我目睹过无数悲欢离合的场景,我感受过患者信任的目光,也遭遇过“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的尴尬场面……
但,我无悔!
在广泛开展优质护理的今天,护士是苦累的,也是喜悦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那种经历辛苦劳累后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感谢是令我们最最骄傲自豪的!但那份苦与累又有谁能说的清呢?去年我们病区收治了一位患有精神障碍导致颅脑外伤的病人,又联系不到家属,我们真的是又做爹妈,又当儿女,打针,喂药,喂饭,擦身,换床单,清理大小便,大家都笑谈真的是对自己亲生父母都没这么勤快过,但因为她有精神障碍,根本不领
情,还时常打闹,我们有几个人在给她护理过程中都被她抓伤了!心中的那种委屈不言而喻,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经过大家的悉心照料,患者颅脑外伤已完全治愈,当我们把她安全转送到精神病院时,大家都如释负重。是啊,每个病人在我们这里安全地度过治疗期就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我们再苦再累也要保证着上乘的服务质量,也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作为一名护士,我知道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做到优质服务。假如我拥有无数的专业资格,又通晓广博的医学知识,但却没有“爱”,我也只不过是一部会行走的医学文献;假如我能掌握尖端的医疗技术,能医疗百病,但却没有“爱”,我也只不过是一个高科技的机器人。让我们用微笑相待,真诚以待,将优质护理持之以恒,把爱心播撒到每一位患者的心中。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