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aaj.org
JournalofAgriculture
基于社区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山东诸城市为例
程伟,郑满生
(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青岛266109)
摘要:为了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探索了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及特点。通过对诸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背景、组织规划、经费来源、建设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果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为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的建设思路和模式。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服务;农村社区;诸城中图分类号:123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16080029ConstructionofRural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BasedonRuralCommunity:
ACaseStudyofZhuchengCityinShandong
ChengWei,ZhengMansheng
(Libraryof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Qingdao266109,Shandong,China)
Abstract:Tocoordinatetheurbanandruralbasicpublicservice,takingZhuchengCityinShandongProvinceasanexample,weexploredtheconstructionmodeaswellasthefeaturesofruralbasic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Theconstructionbackground,organizationplan,financialsources,constructionmechanism,theachievementsandtherunningstatewereanalyzed,providinganewconstructionthoughtandmodeofruralbasic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inChina.
Keywords:PublicCulture;ServiceSystem;EqualService;RuralCommunity;ZhuchengCity0引言
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特别强调“覆盖城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滞后,城乡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任务非常艰巨,其重要原因是资金短缺,财政投入乏力,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总量偏少、区域分布不均、预算内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比例不增反降[1-2]。文化服务和农民需求脱节,农村公共文化资源远离农民的日常生活、重视“送文化”而轻视“种
文化”等因素也是制约着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因[3]。此外,中国村级文化建设在文化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供给生产体制等方面存在障碍[4]。
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诸城市在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时大胆创新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难题。诸城市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问题被众多学者关注[5-8],但是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学术界关注较少,一些相关研究多是实践经验介绍,如李秀忠[9]介绍了诸城市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实践,徐培进[10]对诸城农村“两公里文化服务圈”建设思路进行了分析,宋桂娟[11]、张玉莲等[12]介绍了诸城市农村社区图书室的建设经验。臧运平等[13]对
基金项目:2016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1607374)。
第一作者简介:程伟,男,1979年出生,山东临沂人,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数字信息技术。通信地址:266109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Tel:0532-86080422,E-mail:chengwei790213@163.com。
通讯作者:郑满生,男,1979,陕西榆林人,副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农业信息服务。通信地址:266109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Tel:0532-86080489,E-mail:zhengmansheng@163.com。收稿日期:2016-08-31,修回日期:2016-11-1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86·
程伟等:基于社区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诸城市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对诸城市农村社区化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及特点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的建设思路和模式。1诸城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诸城市经济发达,2015年位于全国百强县第27位,是山东省文明城市。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已建成文化馆、博物馆、名人馆、超然台、青少年宫、老年文体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场馆。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文化服务场所缺少,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文化人才缺乏,文化队伍不健全,优秀民间文化得不到保护和发扬;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少,农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赌博、宗教等一些不良文化在农村开始蔓延,严重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诸城市农村村庄数量多、分散广,条件差异大,若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建设标准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政府财力难以承担,工作人员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形不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难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
如何破解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二元结构,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加快先进文化的传播,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为诸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诸城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建设方式,通过农村社区化建设,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社区中心村集中建设社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教育培训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所阵地。
2诸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与特点
2.1建设背景
1987年诸城改县为市(县级市),辖13个镇,22个乡,1340个村(居)委会。期间经过多次调整行政区划,到2007年8月,诸城市共有9个镇、1个乡、3个街道、1257个行政村、89个社区,总面积2183km2,总人口108万,农村人口70万[14]。2007年诸城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为了打破城乡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二元”结构,创造性地实施了“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建设。所谓的“社区化”就是对原有的自然村公共服务进行整合,将相邻5~6个自然村,1000户到2000户,服务半径在2~3km左右的区域,规划为一个
社区[15],全市1257个自然村被系统的规划为208个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承接政府行政部门延伸在农村的政务服务及有关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平台设有卫生、环卫、文教体育、人口计生、社会保障、警务室、志愿者七个服务站,通过这些服务站来提供政府延伸到农村的“一篮子”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每个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建设:即有图书报刊阅览室、多媒体播放室(农民文化教育培训教室)、文体活动室、棋牌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有专兼职文化管理员队伍(含文化工作志愿者队伍)、群众文体队伍、文艺骨干队伍、有文体广场、文化宣传橱窗(简称五室三队一广场一橱窗)。诸城市希望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达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2.2组织规划
公共文化服务是诸城市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服务一样都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完成。首先,诸城市文化部门借助农村社区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的基本公共文化建设,农村社区化为公共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其次,规划了社区文化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构成(五室三队一广场一橱窗),建立了“社区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大院→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文化格局。第三,确立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责成乡镇政府是本辖区内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的主体。第四,制定了实施方案,如《诸城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服务站(文化大院)建设标准》、《诸城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实施方案》和《诸城市镇(街道)文化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等,确保各社区中心文化建设顺利实施。2.3经费来源
诸城市文化部门依据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即财政投入、企业赞助投入,社会捐助投入、群众自办文化投入。如在建设初期,市财政承担了公共文化设施及产品购置费用,乡财政更多的是承担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通过开展企业冠名、文企互动等方式,获得了新郎希努尔、万兴集团、得利斯等诸多企业投资资金1100多万元;通过开展捐赠图书进社区活动获得捐书50多万册;通过资金资助、政策扶持等方法鼓励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12]。在运行阶段,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主要来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87·
自乡镇政府,同时也积极吸引社会投入,市政府主要起到监督、引导和辅助作用。2.4建设机制
健全的机制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诸城市在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从组织领导、队伍保障、财力保障、考核激励和活力运作等方面制定了完备的机制,促进了社区文化服务的“建、管、用”常态化,增强了社区文化服务的发展活力。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诸城市委市政府为了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特别成立了农村社区化发展办公室,各乡镇均成立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个社区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办公室,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积极参与、乡镇和社区具体落实”的建设工作体系。
二是队伍保障机制。诸城市要求每个乡镇文化服务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每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2名左右的兼职工作人员,构建了“1+2”人员配备模式。其中专职人员一般由大学生村官担任,上岗前要经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上岗证后聘任为专职管理员。兼职人员一般由自愿者担任,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了自愿者的基本条件、类型、义务和权利。
三是财力保障机制。诸城市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费用纳入市、乡(镇)两级财政预算,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和投资方式兴办社区图书室及其它文化服务项目。从而建立起以市、乡(镇)两级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以单位自愿帮助为辅助,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是考核激励机制。诸城市将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考评体系,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制定了社区文化工作考核细则,明确发展责任和奖罚标准。每年年底组织考核验收并进行奖惩,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行政部门工作业绩的依据之一。为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列支600万元设立了大舜文化奖,奖励文化精品项目和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
五是活力运作机制。诸城市在建设“两公里文化圈”的进程中通过统筹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整合有效资源、统筹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注重人才工作组织领导、注重引进优秀文化人才、注重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强化多元投入、强化图书配置、强化服务提升、强化管理使用、强化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农村社区图书室建
设。通过提高重视程度、建设标准、服务水平、管理人员素质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通过提升镇街文化广场工程、农民培训工程、文化志愿服务进社区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突破时间、地点和方法上的限制,抓好时时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以城带乡、加强统筹,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2.5建设成果和运行状况
诸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区服务平台为依托,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进行,从2008年开始试点,到2010年完成,使全市208个社区的70多万农民出门不到两公里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镇图书馆10个,208个社区都建有图书室,每个社区图书室藏书在4000册以上,全市藏书达146万册(其中诸城市图书馆藏书20多万册),各社区图书室全部接入互联网,实行微机化管理,实现了“一卡通”借阅服务。全市已办理“一卡通”借书证11万个,年外借图书期刊70.5万册次,年接待读者117.5万人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数字资源,每个社区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配有20台以上的计算机。
农村电影放映2010年15209场、2012年15504场;百场歌舞进社区演出2010年200多场,2012年262场;举办社区图书管理员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员培训班2010年10期1300多人才、2012年9期800多人才;2012年文化馆举办3期文化站长培训班,培训各类基层文艺骨干200余人次,全市共组建280多支农村社
区文艺队伍。截止2012年底,累计举办农民培训班3000余期,培训农民42万人次;每年现场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3万次以上,开展送图书下乡志愿服务活动40次以上;已成立30个文化自愿者协会分会,256个志愿者服务联络站,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次达56万以上。3结论
诸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在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背景下实施的,是对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进行的一种大胆尝试,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诸城市在三年多时间内就完成全市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框架体系建设,因此这是一种全面推进的建设模式,同时这又是一种“集聚式”的建设模式,它不是按照一个自然村一个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建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88·
程伟等:基于社区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4][5][6][7][8][9]
孙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体制性障碍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6):59-70,124.
孙志梁.诸城市农村社区化服务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郑海刚.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李秀忠.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覆盖机制问题探讨——山东省诸城、胶州社区建设的个案思考[J].东岳论丛,2013(1):150-154.王青云,李成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之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10(1):56-63.李秀忠.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探讨——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40-145.[10]徐培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思路浅析——以诸城农村
“两公里文化服务圈”为例[J].大众文艺,2013(10):16.
[11]宋桂娟.立足图书馆业务,搞好社区文化服务[J].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8(4):50-51.
[12]张玉莲,王芳.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J].图书馆建设,2012(1):57-59.
[13]臧运平,宋桂娟,郑满生,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
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4-16.
[14]诸城市沿革[OL].http://www.xzqh.org/html/show/sd/11897.html,
2013-12-27.
[15]邹庆忠.创新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J].求是,2007(23):52.
设,而是规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和人口覆盖规模,这有效整合了资源,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保证了每个农村居民平等、就近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社区服务平台是诸城市构建全覆盖、均等化的“两公里文化圈”的重要前提,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完备的机制是诸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切合农民生活的文化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诸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诸城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获得“第一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实践奖”,该模式对构建普遍均等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2][3]
刘伟,马策.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58-59.
吴理财.非均等化的农村文化服务及其改进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0-17.
安彦林.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供求视角[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3):67-7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