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专 业 班 级: 安全工程( 通风与安全) 姓 名: 王水林 学 号: 2011027365 实 习 名 称: 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 指导教师姓名: 蒲文龙 实习起止时间: 2013 年 8 月 19 日
至 2013 年 8 月 30 日
1 实习目的与任务
鉴于我们安全工程专业的学子们即将开设专业课,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特举行这次参观观摩实习,力求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专业课及今后的工作环境,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我们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能力。让我明白了以后读大学是要很认真的读,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让你明白了以后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也让你知道了大学是为你们顺应科学发展的垫脚石和自身发展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是第一次走进矿区,走进厂房。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准备,尽可能多的了解有关实习场地的相关信息,认真准备有关问题来请教工人师傅,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当堂授课以及工人师傅门的现场现身说法全面而详细的了解相关工业矿山、厂房等安全作业过程。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中安全问题经验,积累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通过认识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安全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要遵守厂矿的相关纪律,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认真做好笔记。
2 实习地点
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双鸭山分公司东保卫煤矿
3 概况
3.1 煤矿简介
东保卫煤矿位于双鸭山市东35Km,扁石河下游,宝山、七星煤矿之间,行政区隶属于双鸭山市宝山区。东保卫煤矿属双鸭山煤田,东西走向长9.2Km,南北倾向平均宽3.3Km,全区面积27.4691K㎡。
东保卫煤矿于1983年12月开始筹建,1986年6月投产,设计能力60万吨/年, 2005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
本井田有可采和局部可采14层,属低硫低磷,中低灰分,煤种以气煤为主,发热量一般在4000~6000K/g。
截止2010年末矿井地质储量为10557.9万吨,其中可采储量6977万吨,保护煤柱量3580.9万吨。
东保卫煤矿通风方式采用分区抽出式,三台主扇联合运转。矿井通风网络长,通风系统复杂,矿井总入风量为12145m³/min,总回风量为12570m³/min,其中一采区总排风量为4210m³/min,阻力为2156Pa,二采区总排风量为4160m³/min,阻力为2322Pa,三采区总排风量为4200m³/min,阻力为2646Pa。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9.094米3/分。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375米3/吨,自然发火期3~6个月。煤尘具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为37%。目前我矿没有煤层发火区域。
煤层瓦斯涌出比较正常,没有煤与瓦斯突出情况,没有冲击地压情况。
3.2地质情况
地貌:该区由于地质构造的特点和组成岩石抗蚀程度不同,形成地貌景观的显著差异。区北部边缘为元古代花岗岩及其捕虏残存的浅海相陆源碎屑~碳酸岩类构成的低山地形,最高标高海拔256.7m,因受地表水的长期侵蚀和切割,形成鸡爪山和馒头山。区内为缓岗丘陵、堆积平原和玄武岩台地相间,玄武岩台地一般呈弧立状突出于丘陵和堆积平原间。台地内部平坦,边缘陡峻似桌状,标高在200m以上。
水系:扁石河蜿蜒蛇曲横贯全区北部,河床东侧有牛轭湖,沿河床两侧有大片沼泽湿地,为老年期河流,河宽10~15m,坡度千分之2.6,河深1~2m,平均流量O.77m3/s,最小流量0.23m3/s,最大流量(暴雨后测得)10.85m3/s。该河流在本区局部地段经人工改造已使蛇曲伸直,原貌大变,但尚可辨认其古形态。除这主干河流外,余者均为季节性冲沟。
气象: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长,最低温度达零下39℃,月平均最低气温为一月份,达零下24.6℃,自十一月至来年的四月份为结冻期,冻土带深度一般在1.90m,向阳山坡略簿,在0.8~1.20m左右,湿地低洼处超过2m。夏季温暖而短,最高气温达36℃以上,月平均最高气温在七月份,达23.4℃,雨量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最大降水量为831.5毫米/年,一般在452~737毫米/年。
1974年3月~1978年12月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公司110队对本井田进行普查、详查、精查勘探,1978年12月正式提交《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鸭山煤田东保卫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
报告审批时间:1980年5月28日; 报告审批单位: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管理局; 报告审批文号:第80036号。
审批储量:
表内量 A+B+C A+B A B C A+B+C 表外量 A 17.6 B 20.6 C 1674.0 14022.1 5767.5 1855.0 3912.5 8254.6 1712.2 井田内共施工钻孔216个,工程量78989.93m,其中水文地质孔9个,工程量2402.39m。 井田地质: 双鸭山煤田地层层序由老至新为元古界麻山群、中生界侏罗系鸡西群、桦山群、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区 域 地 层 表
时 代 地层 接触 关系 不整合 厚度 (m) 10-60 分布 范围 全区 岩 性 特 征 第 四 新 系 生 代 第三系 白垩中 系 生 侏 罗 系代 下 统 砂、砾粘土等组成。 不整合 0-20 局部 灰白色。分选及园度极差的半胶结中、粗、细砂岩和灰色粉砂岩组成。 灰绿色。分选差的砂岩与灰绿色或紫色的粉砂岩、泥岩、凝灰岩组成。含有瓣鳃类动物化石和松柏科植物干化石。 桦 山 不整合 群 0-400 南部 穆以深灰色的粉砂岩、浅灰色的细砂岩、中砂棱整 合 350-500 中深部 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及凝灰岩,底部有一层组 厚度不等的(15~40m)中粗砂岩。 城子不整合 400-500 河组 麻 山 群 不清 由灰~灰白色的中、粗、细砂岩与深灰色或黑色的粉砂岩、薄层泥岩、凝灰岩等组成为主要含煤地层。 全区 元古代 零星分由花岗片麻岩、石英片岩、绿泥石、黑云母、布于煤花岗片麻岩组成,被花岗岩及斑状角闪石黑田外围 云母花岗岩广泛侵入。 双鸭山煤田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北部,区内构造体系主要有新华夏系及共所包容的龙江弧形构造。由于受到地应力的作用,决定了该煤田的主要构造方向,形成了东西大逆断层,即双鸭山南部断裂,受到大致南北向挤压力作用,在该区产生了次一级的构造,形成了以北西向为主的正断层,由于本区位于中部基底隆起带以东,当该区受到上升力改造的同时,主要以垂向运动为主,侧向力在该区递减,所以该区次级褶皱不明显,断层较少。
煤层:本区煤系地层仅在城子河中、下部含煤段含有经济价值的煤层,并以中部含煤段发育最佳,
共含煤51层,达可采和局部可采者16层,自上而下命名为10、30、36、38、41、60、70、78、79、80上、80、89、90、105、106上、106中等,其中80上、80和106上、106中号煤层只是因煤层夹石增大,根据储量计算的需要而分别冠号。
本区煤层沿走向厚薄变化不均,沿倾向由北向南有变薄之势。下部煤层受沉积时基底地貌的影响,产生自下而上,由东向西的沉积推移。古地貌又控制中含煤段下部煤层厚度变化规律。90号煤层自17线向东分叉,其下分层逐渐尖灭,70~80号煤层煤厚变化总趋势是由西向东变薄尖灭,是因基底由东向西渐隆起,煤层积聚环境自边缘向沉积中心分叉变薄所致,个别煤层如78、79号煤层西部75-7、75-8、77-84、77-85号孔受成煤期古河床冲刷缺失和变薄。上部煤层的厚度变化全是受地壳不均衡沉降作用和构造挤压后柔性流动的迭加影响。煤厚变化总趋势由背斜向两翼变薄,大致以15~18勘探线中心向两侧有规律的逐渐变薄。另外11~17勘探线受辉绿岩岩床斜贯熔蚀侵吞,各煤层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煤层对比:本区为陆相多旋迥沉积,次级旋迥不完正,且交替频繁,岩相相变大,岩性无显著区别。煤层多而标志不明显。加之上系统取芯钻孔较少,对煤层对比相当不利。但电测井物性反映良好,主要煤层和煤层群曲线特征明显,煤层间距稳定,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群组合有差异,局部有标志层,综合对比之,对各主要煤层的对比是可靠的,局部薄煤层及受构造影响而形变的个别煤层点的对比上,可能有错误.
4.开采技术条件
4.1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