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 100分
一、(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2、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作《师说》以贻之 贻笑大方
D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
3、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吾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沛公军霸上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D人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
7、下列句子中“也”字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⑤欲人之无或也难矣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⑧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①∕②⑤⑥∕③④⑧∕⑦ B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C①⑦∕②⑤∕③⑥⑧∕④ D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8、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 当晚,国际足联2009年度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阿根廷名将梅西当选世界足球先生,巴西女将玛塔连续第四次荣膺世界足球小姐称号。
B 12月2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首次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
C对《师说》作者部分观点的理解,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D学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0分,9、10、11各两分,12题4分。)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
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战,则士以尽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武候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口:“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退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吴子·图国》
9、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 儒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穿着儒生的服装”。 B修德废武,以灭其国 灭:使动用法,意为“使国家灭亡”。 C能得其师者王 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称王”。 D僵尸而哀之 僵尸:僵硬的死尸。
10、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 先和而造大事 B以数胜得天下者稀 数目项王
C虽有斗心,随之死矣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D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 掩以朱漆,画以丹青
11、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吴起“外治武备”思想的一组是()
①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②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③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④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⑤吴起进言武侯之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 (2)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隐公元年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
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13、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亟请于武公 亟:急切 B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法度、规定 C缮甲兵,具卒乘 具:准备D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赐予 14、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郑武公娶于申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君何患焉 C其谁曰不然 其乐也融融 D为之请制 闻之,有献于公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从正面表现庄公有孝心的一组是()
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②姜氏欲之,焉辟害。③不及黄泉,无相见也。④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⑤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16、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过其母姜氏,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四、(共18分)
17、将《郑伯克段于鄢》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3)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18、将空缺处补充完整。(6分)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昌黎,世称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