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大了,城市小了

来源:小奈知识网
城市大了,城市小了

作者:暂无

来源:《走向世界》 2013年第41期

撰文/肖惠

7个城市纳入一小时生活圈、社会保障关系互联互认、推动居民日常生活“一卡通”??这是“一圈”7市的未来面貌。

根据《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山东省统筹推进规划区域内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市场开拓、环境治理等重大事项,一体化发展让省会城市群圈内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大。

地处山东腹地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将以济南为核心,形成以70公里和150公里为半径的紧密圈层和辐射圈层的7市抱团发展格局。为了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今后将率先在济南周边70公里的范围内实现同城化,最终让150公里的半径圈实现一体化发展,加快构筑“一小时生活圈”,便利的同城化让城市变得越来越小。

“大济南”崛起

在一年之前,一直致力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山东省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张志元就在采访中表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直没有真正破题,需要省里、济南市及各相关市进行积极的考量。

2011年,受济南市委托,张志元专门做了“省会发展建设研究”。在他看来,济南不在“黄三角”,也不在“半岛蓝色经济区”,“1+6”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绝大部分也不在“蓝黄”之列,地位比较尴尬,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突破和发展。

“济南作为经济圈的增长极的极点,应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和吸纳作用。尽管一直以来,济南市的这两种作用还比较弱。”张志元说,作为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只有“心脏”功能更强大,带动和吸纳能力才能更强。

因此,张志元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提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想要破题,首先应该“树心”,把济南市的核心地位树立起来,成为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主体。接下来就是“强心”,济南市要通过“外拓空间、内优布局、做强产业、提升功能”这四点,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

就在不久前,山东省出台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为“大济南”的崛起提供了政策保障。

《规划》出台后,济南市民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为济南即将得到更多的关注感到自豪。同城化、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将为“泉城”带来更多瞩目,也为泉城人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规划》给周边不少城市带来了实惠。但我认为,济南百姓能从中享受更多福利。”家住在黑虎泉附近的市民刘先生说,“一圈一带”的规划加强了周边城市与济南的联系,从另一个角度看,济南的核心地位会更加突出,交通会更加便捷,经济更为发达,“天下第一泉”的城市名片将更加亮丽。

《规划》对7个城市做了这样的定位:济南,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科技人才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总部经济聚集中心。

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50万以上。淄博,将建成全省东西部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枢纽。泰安,建设为富有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风尚的国际旅游名城。莱芜,建设省会副中心城市。对于莱芜,《规划》中给予了更多的笔墨,单独提出了“济莱协作区”这一蓝图,明确实施“五个同城化”。如此一来,济南和莱芜将像一个城市一样。

德州、聊城,将建成统筹跨越和生态低碳发展高地。“济南和聊城之间通信系统将逐步实现一体化,聊城也将使用济南的区号0531,目前这些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中共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表示。滨州将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唯一一座沿海城市,滨州拥有240公里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滨州港将成为济南最好的出海口。而滨州拥有大片的盐碱地、芦苇湿地等,有着明显的生态优势。

“生活圈”提速

一直以来,制约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交通瓶颈深受各界关注。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在2011年曾做了《济南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问题研究》的专项课题。他认为,如果要很好地发挥同城效应,加快实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发展一体化,应该尽快建设城际铁路,形成以济南为中心、连接周边各市的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

张志元也表示,打通基础设施的瓶颈至关重要,下一步就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际铁路的建设,“这个建设起来就很好了,拉近的不光是空间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理距离。”

而对于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总裁王琳来说,城市间便利的交通带来的是更大的经济效益。她认为,经济圈和物流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要想加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彼此的联系,首先就要从交通入手,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济南就是卡在交通上,虽然铁路、公路等交通都有,也挺方便,但是成本高、效率低,各种交通方式都是独立运作,各种设施之间缺乏衔接,没有形成‘零换乘’系统,使得成本和效率大打折扣。”

比如从济南坐火车到泰安,火车速度很快,但下车后市区内的耗时太长。“只有形成‘零换乘’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才能真正打破经济圈的沟通壁垒。”王琳说。对此,郑贵斌也在报告中建议,济南市要依托京沪高铁西客站建设,加快建设集高铁、高速、长运、轨道、公共交通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完善路网结构,尽快解决“飞着去京沪,爬着进市区”的交通困难。

对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指出,将率先解决济南交通拥堵问题,加快市内快速通道建设,加强交通监管,调整取消绕城高速收费区间。与此同时,强化济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构筑“一小时生活圈”。

在公路方面,将加快建设济南至乐陵、济南至东营、德商公路德州至范县段,青兰高速泰安至聊城(鲁冀界)段,长清黄河公路大桥、济齐黄河公路大桥等工程。规划建设济南至泰安快速通道,济南至聊城、沿海高等级公路滨州段。

铁路方面,将加快建设石济客专、聊泰铁路,规划建设京九客运专线山东段,争取建设聊城-德州-黄骅港铁路、郑济客专济南至聊城段,积极开展滨州至潍坊鲁北铁路通道规划研究。积极推进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和邯济复线项目建设进度。

城际和城轨方面,利用胶济客运专线兼顾济南至淄博城际铁路,利用石济客运专线兼顾济南至德州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济南市区至西营、济南市区至长清、济南市区至遥墙机场等城际铁路,规划建设长清至聊城、西营至泰安、莱芜城际铁路,推进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尽快启动济青高速铁路前期工作。《规划》中称,将增加进出济南市的公路通道,加强高速公路的分流管理,规划建设区域城际公共交通网。

取消协作区内干线公路桥梁收费。放大三大产业协作区的融合效应,并逐步扩展到紧密圈,同时推进交通设施同城化,建立综合配套的交通网络,科学布局公共交通线路、站场和换乘枢纽,实现互联互通、立体对接。取消区域内除高速公路外的干线公路及桥梁收费,建立免费的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运输到销售环节的“绿色通道”。

“同城化”共享

在山东大学执教的刘金水是滨州邹平人,他告诉记者,济南作为省城,教育资源优势明显,很多优质高校聚集于此,滨州很多优秀的学子都喜欢报考济南的高校。而此类学生毕业后,许

多人选择留在济南工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建设发展,让在济南发展的异乡人,更有归属感。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规划中,明确提出济南和周边6个城市之间,将加强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同城待遇。

在教育方面,支持区域内高等院校加强联合共建、协作交流,支持优质中小学跨市发展,推进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和强弱学校的对口帮扶;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办学准入范围,加快建立新的办学制度和模式。增加济南、莱芜驻济普通高校本科生走读招生计划。

在医疗方面,鼓励组建区域医疗服务集团,逐步实现同级医院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加强医疗技术合作交流。

在社保方面,推动社会保障关系互联互认和医疗、养老保险关系的正常转移接续,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探索建立社会保险参保信息共享机制和同城结算机制,统一经办管理、缴费和补助标准。

在户籍方面,将实行积极的户口迁移政策,推进建立区域内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

在金融领域,进一步加快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高融资和结算功能,推动金融企业在周边城市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银行卡区域内收费标准,逐步实现同城化。

在土地利用方面,将对各市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积极争取纳入全国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组织实施国家级重大土地整治工程,支持对区内未利用土地、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变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试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调整机制。

同时,还将鼓励推动企业向开发区、园区集中布局,鼓励滨州、德州等有条件的市,探索建立“飞地经济示范区”,鼓励企业到该区域进行土地成片开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等方式,建立城乡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高效利用。

CHANGES BROUGHT BY THE FORTHCOMING ECONOMIC CIRCLE

After the economic circle around the provincial capital is established, a lot of benefits will be brought about for the people.

After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ng an economic circle around the provincial

capital conurbation was announced, the citizens of Jinan immediately felt proud for the city, since it would receive more attention in the future. Moreover, this strategic layout will bring about more transport convenience for the citizens of Jinan. The planning has pointed out that priority will be given to solving the traffic jams in Jinan. By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apid speed channels in the urban areas, reinforcing traffic supervision and adjusting or canceling the

tolls on the round-the-city expressways, Jinan will improve the traffic conditions. Moreover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reinforce Jinan’s traffic hub position across the country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ne-hour living circle.”

In the planning of the economic circle around the provincial capital

conurbation, it is clearly proposed that Jinan and the six neighboring cities will reinforce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same treatment. Meanwhile, enterprises will be encouraged to move to the development zone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