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楚辞》中屈原作品内容提要

来源:小奈知识网


《楚辞》中屈原作品内容提要

《楚辞》中屈原作品内容提要

《离骚》

作者首先写了自己的身世,表明自己有内在的美质和才能,并且有辅佐怀王,治理国家的抱负。但是自己忠诚耿耿,却遭到小人的陷害,不被君王信任。自己培养的人才,不幸变质芜秽,小人屡进谗言,怀王又不清醒。但自己决心保持美质。这时女嬃劝告自己放弃“好修”的品质。作者设想向前代圣人陈词,得出“失道则亡,得道则兴”的道理。后来作者四次求女,四次失败,陷入痛苦之中。作者这时设想了向灵氛占卜、请巫咸降神两个情节,再一次进行了深沉地思考,终于决定趁着自己正处盛壮之时,远游他方。但是离国远行,终竟不是作者的本意。因此当他升腾在辉煌灿烂的高空,看到故国故乡的时候,一种舍不得离开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最后作者抒发了决不离开楚国的爱国之情。

《九歌》

一. 《东皇太一》

在春天选择吉良时辰,人们准备祭祀东皇太一,迎接其降临人世。主祭者抚摸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降临。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将要降临了。末尾四句,春神降临,祭祀达到高潮。“欢迎祈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末句描绘了春神安康欣喜神态和人们的欣喜心态。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与祈望,希望春神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二.《云中君》

这篇诗是以主祭的巫同扮云神的巫对唱的形式,来颂扬云神,表现对云神的思慕之情。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让衣服鲜艳多彩像花朵一样。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他身上不断地放出闪闪神光。我将在寿宫逗留安乐宴享,与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光芒。乘驾龙车上插五方之帝的旌旗,姑且在人间遨游观览四方。辉煌的云神已经降临,突然间像旋风一样升向云中。俯览中原我目光及于九州之外,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思念你云神啊我只有叹息,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三.《湘君》

湘夫人在精心打扮后,乘着小船来到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是湘君未至,于是在失望中吹起了哀怨的排箫。接着写湘君久久不至,湘夫人便驾着轻舟向北往洞庭湖去寻找,结果依然不见湘君的踪影。第三段主要是描写湘夫人失望、怨恨之情。接着写了湘夫人浮湖横江从早到晚的时间,并再次强调当她回到约会地“北渚”时,还是没有见到湘君。于是湘夫人把玉环抛入江中,把佩饰留在岸边。当湘夫人心情平静后,决定“风物长宜放眼量”,慢慢等待。

四.《湘夫人》

湘君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

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然后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湘君在绝望之余,

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他最终恢复了平静,打算耐心地等待和期盼。生动地描写出企待对方不来而产生的深切思慕哀怨的兴情。

五.《大司命》

这是一篇祭大司命之神的歌舞辞。大司命气派非凡,他要到人间“广开天门”,以龙为马,以云为车,命旋风在前开路,让暴雨澄清旷宇。描写了大司命的服饰、乘驾、精神、职责、作为。尤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现出一个执掌人类生死大权的尊神的内心世界。后三节女巫以少司命的口吻表示对大司命的怀念。“最后大司命离开祭堂而去,女巫以少司命的口吻表现出恋念的情绪。

六.《少司命》

这是一篇祭祀少司命神的歌舞辞。以“秋兰”四句描述了祭祀现场的背景。群巫告诉少司命说,人们在她护祐之下养育儿童情况良好,她也就不必成天为此操心担忧了。前篇少司命反覆表现出愁苦的心情。然后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一手抱着儿童。她不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护儿童之神。“最后诗中想象少司命这时已经远去,带着全副仪仗登上九天。

七.《东君》

这是一篇颂扬古代太阳神的诗篇。东君安详地驾着太阳车缓缓而行,履行他一天的神圣职责。描写了一个日神行天的壮丽场面。东君叹息将回到栖息之所,不能长久陶醉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一切的荣耀中,所以感到眷念、彷徨。作者又描写了一个极其隆重热烈迎祭日神的场面。东君没有回返,而是举起长箭去射天狼星,操起天弓以防灾祸降到人间,

然后以北斗为壶觞,洒向大地,为人类赐福,然后驾着龙车继续行进。表现出东君从容不迫、伟大而无敌的气度。

八.《河伯》

本篇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我和河伯游于九河之上,登上河源昆仑向四处张望。河伯驾驭龙车,溯流而上,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来到昆仑,登高一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忘了归去。河伯的家昆鱼鳞盖,富丽堂皇。最后河伯与我握手道别远行东方,我送河伯至向阳的河旁。波浪滔滔迎接河伯,鱼儿排列成行为其护驾。

九.《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身披薜荔腰束女萝,姿态婀娜,满怀喜悦地去见思慕之人。因山高路险迟到,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寻而不见对思慕之人生出了哀怨,转眼却又怨意全消,反去为其不临辩解起来。最后带着多少哀怨和愁思,在风雨中凄凄离去。诗人歌颂了山鬼对爱情的忠贞,反映了楚地人民的爱情生活。

十.《国殇》

这是一篇追悼为国牺牲的战士的祭歌。描写在一场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楚军统帅毫无惧色,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战士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刻他们

紧握兵器,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歌颂他们的英勇无畏和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十一. 《礼魂》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烈而隆重的送神场面。祭祀礼完毕后紧紧敲起大鼓,人们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花,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

《天问》

本篇问及天、地、人之事,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历史、乃至神话传说的看法。篇首屈原问的是天,包括天体的情况,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对日月星辰的提问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说了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其后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自“天命反侧”起则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

《九章》

一.《惜诵》

屈原因为受小人陷害,被楚王疏远,于是愤懑之极,写作本篇作品。他设想招来诸神和古代正直的法官,听取自己的申诉,并作出公正的评判。诉讼的正辞,意在阐明自己竭诚事君,专心无二;自己日月可鉴的一片忠心却成了“招祸之道”。其后描述了自己心情的忧苦。占梦者对屈原做出劝告。最后写屈原占梦以后的感想。君王对自己的态度如此,

不能留下,但又不忍离去,只能洁身自保而已。

二.《涉江》

描写诗人高贵的打扮,表明自己高尚的理想。但却被世俗误解,于是涉江远走。叙述一路走来,途中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慨。写进入溆浦以后,独处深山的情景。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决心。叙述历史上的一些忠诚义士的遭遇,联系自身遭遇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最后批判楚国政治黑暗,小人掌权,贤人遭陷害。

三.《哀郢》

篇首描写了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人们从郢都出发离开故乡,驾船顺流而下,或上洞庭湖,或下长江。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祖国的无限怀念。其后写长期被放后忧国思归的心情。篇末转悲痛为激愤,指出国破家亡的原因在于小人得势,君主昏庸。

四.《抽思》

篇首写自己有追随国君、为国奉献的理想,但却遭到君主的背叛,受小人谗言的陷害,被放逐。后半部分主要表达了内心的孤独苦闷和对君王的怀念。因为找不到媒人替自己申辩而感到忧伤。诗人魂牵梦绕的故园之情令人感动。

五.《怀沙》

篇首写诗人品质高洁,一心为国,却遭到小人陷害。小人们颠倒黑白,诗人坚守高洁品质,决不同流合污。其后写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和满腔热情却报国无门,于是就希望能遇

到像尧舜一样的明主。最后写君主已死,自己也不愿苟活。表明了诗人至死坚持已义,不改初衷,眷恋楚国的情结。

六.《思美人》

作品先叙述了对楚怀王的思念,写自己因为思念而愁苦郁结。再写自己坚持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继而希望怀王幡然醒悟,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重用自己,共同治理好国家。最后写无法找到媒人的无奈之情和流浪生活的艰苦。表明自己坚持理想的信念。

七.《惜往日》

诗人回忆当年受君王信任而勤勉为政的往事,继而写到自己竟遭到谗人的嫉妒诽谤,被君主疏远。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叙述了一些历史故事说明听信谗言招致灭国的道理,以及明君对人才的重视。申明自己不得不死的苦衷。最后诗人对君主被蒙骗表示痛惜,希望通过自己的死来使君王有所醒悟。

八.《橘颂》

通篇赞美橘树“受命不迁”、“深固难徒”的美异品格,以此来象征自己高尚的美德。橘树秉受天赋之命不可迁徙,生长在这南楚国度。根深蒂固难以移植,志向专一。表里如一与君子同质。芳风姿秀,出类拔萃。绝不从俗,心胸开阔无庸俗要求。诗人愿与橘树同生共死,做其永远的朋友。表明自己想要保持高尚情操的志向。

九.《悲回风》

这是一首悲秋的抒情诗。写诗人在秋季看到万木凋零的哀惜之情。诗人登上山峦向远

方眺望,看到四处苍茫万物没有形迹,于是忧心忡忡。登上那陡峭的山顶,急流巨石相撞声大使人胆战,汹涌奔腾的波涛让人心胆寒。深切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巨大悲痛以及即对于美好生命凋零的哀伤,折射出诗人对恶势力的憎恶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无限关怀。

《远游》

篇首交代诗人由于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满悲愤,只得远游去天上人们所崇仰的神仙世界。然后写作者怀着悲愤之情,坚守理想的心境。描写了远游时宁静的环境和诗人关怀现实的热烈内心。作者追慕仙人,却无法忘记祖国。想到忠诚而遭朝廷迫害的情形,更加坚定远游的决心。诗人通过王子乔的话,表达自己对远游的体会。最后写自己到上天宫参观,游览天上的东方与西方,游览南方和北方,以及游览东西南北四方天空大地获得的感悟。

《卜居》

诗人因遭小人陷害而被流放,内心烦闷,于是就去请教太卜郑詹尹。诗人连续向太卜发问,询问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太卜最后表示龟测无法解决表现了他的疑问,让他凭着良心,按自己的心意行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屈原的愤慨和不满,歌颂了他坚持真理,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精神。

《渔父》

屈原遭放流,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文他为何到了如此地步,屈原向其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决心。渔父劝他随波逐流,随和处世,遭到屈原的严厉拒绝。最后渔父独自离去。借用渔父的避世全身的态度反衬屈原不愿同流

合污,宁愿“伏清白以死直”的高尚品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