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美国的NPUAP(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在 2007年2月的会议上对压疮下的定义: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骨突出处,是压力的损伤结果,或者是压力和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结果。
1.2 我国护理学沿用的压疮概念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2 压疮的病理学
压疮的病理实质是:受累部位皮肤软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一般认为≥毛细血管平均压4.27kPa(32mmHg)的持续压力,即能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而影响组织血供,导致组织缺氧。 3 压疮的危害
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影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而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发生压疮的老年人比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死亡率增加6倍。
4 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首先,责任护士采用Waterlows量化评估表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筛选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实施重点预防护理。 4.1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压疮预防中应用的意义
4.1.1 量化评估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比临床经验判断更科学可靠。
4.1.2 对压疮发生不同危险程度的病人,可以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压疮措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及被动性,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4.1.3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可作为定义难免性压疮的依据之一。
4.1.4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病人出院后作为护理病历的一部分,存入病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依据,作为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的一种工具。 4.2 评估内容
4.2.1 原发病情况患何种疾病,严重程度。
4.2.2 全身情况意识状况、二便情况、有无合并症等。 4.2.3 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结构、体质指数。
4.2.4 体检肌力、肌张力、全身皮肤质量(弹性、色泽、温度、感觉)等。 4.2.5 认知能力对疾病、压疮的认识,配合能力、信心等。 4.2.6 经济状况可作为选用防、治压疮材料的参考。
4.2.7伤口局部状况了解伤口部位、大小、深度、有无窦道或腔洞,创面颜色、气味,渗出液性质、量,有无肉芽组织及生长情况,创面有无感染等。
5 高、中危病人预防护理
5.1 翻身翻身是预防压疮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根据病情1~2小时翻身一次,病人侧卧位,背部与床铺的角度以45°为宜;半卧位时床头抬高<30°,时间<30min/次。建立床头翻身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皮肤擦伤。
5.2 应用气垫床或海绵垫使支持体重的面积宽而均匀,不使用圆形气圈。经济条件佳者可以
使用羊皮垫,其具有抵抗剪力和高度吸收水蒸气的性能。对易受压部位,可用护架抬高被毯,避免局部受压。
5.3 全身营养支持营养不良在压疮的发生发展中仅次压力为第二大因素,因此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高维生素(食物中VitC、VitA能促进胶原生成及伤口愈合)、高锌饮食(适当补充硫酸锌能促进溃疡愈合)。 5.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分泌物,使用尿不湿者及时更换;汗出时及时擦干、更衣;不宜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床铺要平整、无渣屑。
5.5 严格、细致床头交接,查看病人全身皮肤情况,发现皮肤压红立即减压处理。
5.6 针对制动病人可使用减压贴;定时抬高臀部;腰部、臀等部位垫靠枕,改变着力点;有条件的使用悬浮床;禁止在受压发红的部位按摩(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发生,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30—40min后一般会褪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需按摩。如持续发红,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
6 创面处理
由责任护士根据创面情况进行分类及处理,上级护师每日检查创面愈合情况,并行指导。
6.1红色肉芽伤口:重在保护伤口及其周围组织,避免进一步损伤。局部外涂黄连
液,联合红外线灯照射,且避免局部继续受压,3—5天可完全愈合。
6.2感染伤口:常规清洁伤口和消炎,清除脓性分泌物,每日换药(双氧水、甲硝唑清洗,黄连液纱布湿敷)。
6.3黑痂伤口:尽早清除坏死组织,每日换药。 7 健康教育
请病人、家属或照顾者共同参与,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主要有: 7.1 压疮形成原因、危险因素。
7.2 全身营养的重要性及营养计划的执行。 7.3 皮肤清洁干燥的重要性及皮肤护理要点。 7.4 卧位放置及翻身技巧、减压垫的作用。
健康教育宜反复强化,促使病人及家属理解,取得配合,方能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