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书写(4分)
二、知识积累(20分) 1. (4分)
畴 料峭 跋 (每字1分) 2. (9分) (1)白头搔更短 (2)日暮乡关何处是 (3)长河落日圆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报君黄金台上意 (6)学诗谩有惊人句 (7)无可奈何花落去 (8)无风水面琉璃滑 (9)误入藕花深处 (每空1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3. (4分)
(1)飞奔的马
(2)同“叛”,背叛 (3)兴起,指被任用 (4)慰劳 (每小题1分) 4. (3分)
【B】
三、阅读(46分) 5. (2分)
(1)蝉 (2)萤火虫 6. (3分)
蟹蛛“不吃不喝,固执而勇敢地守护着卵囊”“只有当孩子们出生之后,它才会放心瞑目”,它坚守一位母亲的职责,为此消瘦直至死亡,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小小的昆虫也和人类一样,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 7. (2分)
示例:文题的“橘色”指代往事中留给作者记忆最深的橘子,那甜中带酸的滋味,惊艳了唇齿,是“胃的初恋”,让作者毫无缘由地忆起,而与“橘色”相关的往事里有少年无忧的情愫、宁静和谐的乡情,温柔了时光。文题《只是橘色仍温柔》用拟人的修辞,以优美的笔调写出了在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中,橘色往事给予人的温暖感受。
(答题时能明确往事中“橘色”或橘味的深远记忆、文题的拟人手法。文题总体给人的温暖感受,及淡淡的哀愁即可) 8. (4分)
(1)从味觉、视觉(色彩)角度的描写、勾连,顺理成章地引发对往事的回忆,为下文记叙往事做铺垫(或:“甜”与“酸”是这一天早晨作者偶然间体味到的味觉,经由努力地回想,激活了作者对过往记忆中色彩的回忆,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滂沱的绿在天地间飞舞”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地间肆意的生机,“点点霞色,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安静地泊靠在杳无人烟的高山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宁静、温情而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氛围。
(2)运用对比手法,将“椪柑、海梨及拳头大的粗皮土橘”与山上同学赠给“我”吃的“那颗橘子”作对比,突出了“那颗橘子”留给“我”的印象之深刻,不仅仅是因为味美、薄甜、汁丰、橘香清新,更是因为少年往事里纯真美好的友情,简单纯粹的快乐。
9. (3分)
结构上前后呼应;内容上表现了13岁少女纯真乐观的天性与活泼跳脱的个性。 10.(4分)
示例一:简媜散文中的“伤怀之美”“不是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正如文章第(1)段所言“浮在记忆与遗忘边缘的,总是琐事”,琐事即细小的事,因其细小而不会时时想起,但是琐事中缠绕的温情却是让人不舍遗忘的,这种徘徊于“记忆与遗忘边缘”的琐事本就容易引发人的伤怀;这种“伤怀之美”“不会给人撕心裂肺的疼痛,也不会让人有如疯似癫的狂喜”,文中的回忆在歌声中开场,又在歌声中结束,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少女们特有的活泼乐天的个性,文中同学脸上“饱饱”的笑意,蛰伏在唇齿间久久不散的橘味记忆,在时光淘洗中愈显温柔。娓娓叙来的文字里有作者对往事的缅怀,是寒冷与温暖的融合。
示例二:在简媜散文中人与自然是融洽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在简媜的眼中,大自然是值得热爱的,“有滂沱的绿在天地间飞舞,点点霞色,安静地泊靠在杳无人烟的高山上”,那里有肆意飞舞的生机,那里有静谧幽美的高山;时间的流逝缓慢而坚定,“日头像一只倦鸟,静静地穿过杂木树林,向西移动,黄昏薄薄地落着”,她的语言中没有“日落西山”的沉重悲凉,而是透露着淡淡的哀愁;“白蒙蒙的炊烟从烟囱冒出,自成一阵暖雾”,在淡淡的哀愁里添加了温暖的一笔;在她的文章里连大狗都是知情识意的,它们“不时穿梭其中,似乎想把橘子叫黄”“两只大狗也护随着”。“伤怀”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天人合一的精神。
(任意选择两点,能结合文本内容,或引述,或概括分析即可) 11.(2分)
交代本文介绍关于“梦”的知识(暗示本文的说明对象);采用问句的形式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聚焦“背单词”这个学生关注的话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12.(4分)
①找了哈佛大学的本科生作为实验对象 ②问他们梦到了什么(或:问他们做梦的情况)
实验的结果:在测试中,睡觉组相对于不睡觉组更快地找到了特定目标。 实验的结论:做梦促进了人们的学习和记忆。 13.(3分)
我们能在梦中背单词。因为梦的周期正好对应着神经同步的增强期,此时大量的神经元能够被同时激活,从而提高对特定事物的记忆(1分),同时大脑在做梦的时候不仅激活了某个学习经验,还再激活了相关的学习经验(1分),而学习外语是通过建立外语词汇和母语词汇的联结来完成的(1分)。 14.(4分) (1)将近 (2)同“慧”,聪明 (3)擅长,善于
(4)断 (每小题1分) 15.(2分)
【C】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
16.(4分)
(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2分) (2)两年以后,即使锥子尖快刺到(纪昌的)眼里,(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2分) 17.(2分)
①“矣”强调了愚公的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和嘲讽。 ②“矣”表现出飞卫对纪昌掌握射箭诀窍的肯定和赞扬。 18.(2分)
示例:纪昌能接受老师飞卫的教导,踏实、诚恳地勤学苦练,两年学“不瞬”,三年练目力,终于学得高超的箭术,可见他是一个勤奋好学、有恒心毅力、对技艺执着追求的人。 19.(2分)
微木 沧海 20.(3分)
陶渊明称叹精卫、刑天之事,旨在歌颂精卫与刑天虽死无悔、猛志常在的反抗精神,“良辰讵可待”更是显示了陶渊明个性中不苟同世俗,不与龌龊社会妥协的一面,也流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浓郁的伤感情绪。 四、写作(30分) 21.(30分)
略。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