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广东省茂名市第八小学 广东 茂名 525000)
《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改革阅读教学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 一、提倡课外阅读的相关论点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已成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实践内容之一。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没有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读书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读书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读书是发展学生智慧的最基本的途径,读书是师生精神成长的最重要的源泉。
日本石井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但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却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误区
1、观念上,考试拿高分才是硬道理,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做习题。一些学校、教师不重视读书指导,一些学生和家长更是如此,甚至把课外阅读看成“看闲书,不务正业”。
2、内容上,老师多要求学生看教育部门推荐阅读的课外书籍,功利性强,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3、时间上,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不少学校每周仅一节的读书活动课也被挤占。
4、指导上,不少教师自身不读书,甚至没有了读书的意识,就更别指望有一套较为科学的指导方法,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进行强化了。
5、形式上,老师的教法呆板,为分数而教,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活泼的形式来指导课外阅读,过多的阅读分析、阅读赏析替代了学生个性化的认知过程,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课外阅读课。 三、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措施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1、“抛砖引玉”。魏书生说:“怎样的老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首先要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只有对阅读的作品有所了解有所感悟,才能“引诱”学生去阅读这些。此外,老师更要了解一些儿童文学创作方面的最新信息,让自己的阅读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拉近和学生在阅读兴趣方面的距离。 老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小学生生性好动,他们喜欢看滑稽有趣的儿童作品,课间,我就和学生谈论这些作品,特别是谈论、评价
一些十分逗笑的章节,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孩子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与学生笑谈课外书之余,我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最新出版的儿童作品,让他们去收集、阅读这些充满童趣的文章。这样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2、游戏阅读。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如果总是要孩子静静地坐着读书,其吸收的效果不一定理想,久而久之,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厌读课外书的情绪。如果遵循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孩子手脑脚并用,用各种活泼的形式来显示他们的读书所获,他们就会觉得读课外书是一件兴味盎然的事。
例如,朗读一些精彩的诗篇,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来开展。中国的古诗词节奏感强,极富韵律美,在朗读的时候,配上音乐,让同桌互拍手掌,用唱童谣的形式来诵读经典的古诗词,同桌学生在面对面的击掌诵读中,及时纠正了对方的错误,利于双方共同进步,又让学生在“玩着读”中,尝到了诵读的乐趣。
3、影视阅读。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专家赫伯特.里德在《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初探》中说道:“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在学生阅读完一部作品之后,我常常会在视频中搜索与这部作品有关的影视片断,然后利用教室的电教平台,把这些影视片断播放给学生看。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中的形象、声音等,再一次对自己所读的作品进行回忆、比较、思考,从而加深了对所读作品的
记忆和理解。这种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读书活动也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现在的课外书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小学生分辨能力差,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很容易被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引入歧途,因此,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首当其冲的举措。
1、推荐经典读物。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
2、推荐畅销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几年,《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
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卫星比赛》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如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种这样的卫星,它可以飞、可以潜水、还能冲出宇宙,寻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学说:“我想发明一种反侦察卫星,不让外国人的军事侦察卫星探测到我国的军事秘密。”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足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