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盐源县梅雨镇小学 615700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就来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一节课,只有40分钟,但就是在这40分钟的时间内,如果把握不好,学生会如坐针毡、苦不堪言。所以,如何让这40分钟升值,我认为,创设情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创设情境时,我们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要紧扣教学内容,让我们创设的情境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激发兴趣、引起思考,并对以后课程的展开起到导向作用。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精华被吸收过来了,糟粕也被抛弃了,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被引入课堂。通过实践检验,新的学习方式的确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教师更多地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点缀放在课堂上,学生从中没有多大收获。所以教师应该恰如其分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学习效益。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
以上各种策略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