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监护室内应有安静、舒适及隔离的环境,布局流程合理,明确分为治疗区和监护区、医护生活办公区、污物处理区,以保证病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2. 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 3. 入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监护室。
4. 设足够的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等设施,操作、护理不同患儿或不同部位前后均要求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无菌操作前要加用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时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5. 空气消毒:每日定时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
6. 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托每日2次,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柜一次;每日室内彻底清扫一次,各种装备、仪器的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清洁。
7. 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用后均消毒。治疗包每周灭菌一次。
8. 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的病人应标明启用时间,定时更换管道,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呼吸机管道每次使用后,及使用水冲洗干净并迅速晾干,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将其导管清洗干
净,晾干后注明消毒时间。
9. 每月对环境、物表及手进行微生物检测一次,对不合格的指标或接近标准的指标,必须做分析并再次监测,直至合格。 10. 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11. 建立感染患者登记上报制度。
12. 婴儿的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13. 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4. 患者转出监护室后,必须进行床单元、温箱清洁消毒或终末消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