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一流专业建设对化工专业实验课程的要求,从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实验项目设置、实验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化工专业实验开设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在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上,科学地设置专业实验项目,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通过专业实验,更加深刻理解专业课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关键词]一流专业;化工专业实验;以学生为中心[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865(2019)15-0205-01王军
DiscussiononExperimentalTeachingModeofChemicalEngineeringunderthe
BackgroundofFirst-classMajorConstruction
WangJun(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Abstract:Experimentalteachingisanimportantmeansoflinkingtheorywithpractice,trainingstudents'hands-onability,teamworkandoverallquality.Combiningtherequirementsoffirst-classprofessionalconstructionfortheexperimentalcoursesofchemicalengineering,thispaperdiscussedtheexperimentalmodeofchemicalindustryexperimentsfromtheaspectsofexperimentalteachingstaff,experimentalproject,experimentalteachingmethodsandevaluationmechanism.Itisproposedthattheprofessionalexperimentalprojectshouldbescientificallysetup,theteachingconceptof“student-centered”shouldbeusedtogivefullplaytothesubjectiveinitiativeofthestudentsandadoptaflexibleanddiverseassessmentmethodtoevaluatethestudentsinthehigh-qualityoftheteachingstaff.Makethestudentshaveadeeperunderstandingofthetheoreticalknowledgelearnedinprofessionalcoursesandcontinuouslyimprovestudents’qualitybyprofessionalexperiments.Keywords:first-classmajor;chemicalprofessionalexperiment;student-centered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而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一流专业建设的推进,对实验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虽然,各个高校化工专业的实验教学从内容、教学方法到考核方式上都做出了一些改革,也将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3-7]。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目前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满足一流专业建设对学生的培养要求。1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通过调查国内高校实验教学的师资情况,除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博士、高级职称比例较高外,大部分高校在实验岗招聘环节,便对学历的要求为硕士,而对教学岗的要求均为博士,这从人才招聘的第一关就凸显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且通过实验岗招考进学校的教师一般不能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这就导致实验教学中出现为了实验而实验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和专业课理论知识进行联系;更重要的是: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实验岗教师不能站在整个专业发展的角度对实验项目进行设置,这就导致实验项目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实验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在人才招聘环节对化工专业实验室的负责人或中心主任等岗位要求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从人才招考的第一关重视实验教学;进校后,参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对整个专业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在实验项目的开设上,便能把握全局,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项目,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教学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应加强与理论任课教师的协作,请理论课任课教师参与专业实验教学,避免“专业课老师不管实验,实验课教师不管理论课”的现象。对此,在化工专业实验项目的设置上,应聚集理论课任课教师及实验室负责人,理论课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内容,提出应该开设哪些实验项目,哪些该开,哪些不应该开,并一起对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实验项目的设置应能覆盖所有专业课,如应有热力学基础数据测定的实验,有分离工程的实验,有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实验等。另外,实验项目的数量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多,应注重开设大型的综合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对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热力学、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甚至化工设计的相关内容等均有所巩固和提高。3教学方式
目前,各高校设置的化工实验项目类型有综合型、设计型和验证型等多种。但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上课模式一般都是由实验指导教师编制实验指导书,实验课前,学生摘抄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等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课上,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机械地进行实验,得到实验结果;最后,处理实验报告完成实验[9-12]。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均是被动的参与实验,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应从实验预习着手,在实验预习时不给学生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只给实验项目名称及实验设备的情况,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在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前交给实验指导教师审核实验方案,通过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只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地方进行讲解,其余由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独立完成,不作详细操作步骤的讲解,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2实验项目设置
目前,实验项目的设置上大多追求量多而质不高,且大多数高校要求化工专业实验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独立设置学分。因受实验员自身专业水平及实验室自身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开设的实验内容陈旧单一,验证性实验偏多,综合性实验偏少,且存在重复开设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实验项目[8]。如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气固相催化的原理,同时开设乙醇脱水制乙烯和乙醇脱水制乙醚两个实验,这样造成实验项目设置的不科学。另外,实验项目设置上不能覆盖化工专业课的相关内容,如缺少分离工程、热力学或者精细化工等相关的实验项目。[收稿日期][作者简介]4考核办法
目前,实验课程的考核一般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处理进行评判[13-14]。虽然从表面看,这种考核方式较为科学,涉及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等环节,但实际评判过程中却存在一定难度,如实验操作过程,指导教师难于量化进行记载,大多根据最终实验报告处理的情况反过来推测该生实验操作的情况,参照报告处理给出实验操作得分,并且,同组同学实验数据处理存在抄袭现象严重,还常出现真正认真处理实验数据的同学因写字没同组其他同学好而被误认为是他抄袭了其他同学的报告而得分较低的情况。(下转第209页)2019-06-29王军(1989-),男,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大气污染治理。2019年第15期第46卷总第401期广东化工www.gdchem.com·209·上述的传统考试模式存在以考代评,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学,考前集中突击,虽能通过考试,考完几乎全扔,实际没有学会。这弱化了考试的手段功能,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也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改革之后的课程体系课时减少,知识点仍然较多,对大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采取期中测验方式及时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也作为了解学情,改进调整教学的一种手段。在知识点相对较多的考试中,题型可相对的多样,题量可以稍大些,难度适中并体现区分度(通过较难、中等难度、较易试题比例控制)。相对于传统的填空、选择、计算题,可以出一些发散思维的简答题,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等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终使教材-教学-学生能力达到融合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结,鼓励学生通过课件的制作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使平时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5结语
针对近年来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从知识型向创新型、应用型发展,以构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化学工程类专业和类化学工科专业选用合适的教材可以使知识结构体系相对比较完整,有利于大一新生刚刚开始的专业学习,也利于学生今后的考研深造。根据不同工科专业学分和学时特点,通过撰写和完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在教材处理、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和优化以及教学环节的衔接上下足功夫,在整个教学期间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研究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方法,优化考试模式和考核方法,有的放矢,使教学改革的效果落到实处,达到更高的要求。4课程考核方法探索
据调查,目前近80%的地方高校的无机化学或分析化学的课程考核采用的是终结性考核方法[5],这种考核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高等教育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在探索新的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终结性考核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可能会不利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阻碍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面所述的传统考核方式没有很好的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无法形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基于此,关注整个学习过程,以注重学生综合发展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探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新的综合性考核评价方法。对平时成绩的评定分为三部分:一为传统的出勤和作业,这也是一个学生应该完成的,二为课堂上的互动,即平时上课时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表现,三为本门课程某一章节的参考文献
[1]尹德忠,岳红,耿旺昌.通识教育背景下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37-138.[2]于丽颖,杨英杰,金星.工科院校化学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2):142-143.[3]李红娟,帅琪.适合大一新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6):199.[4]卢声,姜键,杨梅,等.无机化学课程考试改革研究初探[J].高教学刊,2016(16):155-156.[5]梁永锋,龙冬梅,张志峰,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无机化学课程立体化考核评价模式构建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8):18-22.(本文文献格式:殷成阳,陈庆阳,程鹏.工科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9,46(15):208-209)(上接第205页)对此,实验考核的方式可以一改传统每人一份实验报告的做法,同组同学(不超过4人)可以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或者小论文,但需标明同组同学每个人完成的内容,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各位同学的表现对实验操作分数进行采集,加大过程性评价,最终成绩由该组同学实验方案、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处理三部分构成。这样,可以避免实验预习报告照抄照搬、实验数据处理互相抄袭的现象。引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加强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真正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逐渐使学生养成重视实验课程,热爱实验课程的习惯。5结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化工实验教学应从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项目的科学设置、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上大力推进化工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在一流专业建设的支持下,根据地方化工产业特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构建一个符合一流专业建设要求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参考文献
[1]王建华.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J].重庆高教研究,2019(04):1-8.[2]张燕青,鲁德平,杨世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2):15-16.[3]王敏,陈东,陈英.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进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16(02):112-114.[4]刘有智,曹端林,胡志勇,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0,38(5):248-249.[5]毕强,郭莹娟.化工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8):275,289-290.[6]王金玉,王治红.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00-102.[7]贾冬梅,郭会蕊,张岩.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09,36(12):182.[8]董殿权.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6,44(24):172-174.[9]那艳清,万其中,李文生,等.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3):192-193.[10]孙希明,郭红宇,陈艳英,等.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7):77-79.[11]郭瑞丽,张建树,代斌.化工专业实验构建与特色[J].高教论坛,2010(3):41.[12]张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的整合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2:11-12.[13]马铭杰.确保实验报告质量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64-66.[14]李海燕,赵汗青,高兴海,等.改革专业实验报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1):30-31,40.(本文文献格式:王军.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15):205,2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