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包括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欺骗性标价、模糊标价和虚夸标价、虚假折价、不标价、不披露赠品情况、隐蔽价格附加条件、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虚构比较价格、价质不符。
法律分析
属于价格欺诈的情况是:
1.虚假标价;
2.两套价格;
3.欺骗性标价;
4.模糊标价和虚夸标价;
5.虚假折价;
6.对处理品不标价;
7.不如实披露赠品情况;
8.隐蔽价格附加条件;
9.虚构原价;
10.不履行价格承诺;
11.虚构比较价格;
12.价质不符。
拓展延伸
揭示价格欺诈行为的常见手段
价格欺诈是指商家或个人在商品或服务交易中故意采取欺诈手段,误导消费者,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常见的价格欺诈手段包括虚假降价、捆绑销售、虚构原价、不明示附加费用等。虚假降价是指商家宣称商品原价较高,但实际上并未有过高的市场价格。捆绑销售是指将多个商品或服务捆绑在一起销售,消费者无法选择单独购买,导致价格不透明。虚构原价是指商家故意编造高昂的原价,以营造折扣优惠的假象。不明示附加费用是指商家在交易过程中隐瞒或不明示额外的费用,导致消费者支付超出预期的费用。揭示这些常见手段有助于消费者提高警惕,保护自身权益,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结语
价格欺诈是商家或个人在商品或服务交易中采取欺诈手段,误导消费者,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常见手段包括虚假降价、捆绑销售、虚构原价、不明示附加费用等。揭示这些手段有助于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购物,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三条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