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的判定标准和立案标准:挪用公款罪适用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共财产所有权的行为。根据数额不同,分为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或挪用救灾、抢险等特定款物的情况。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的具体数额标准。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或策划的,使用人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挪用公款罪的判定标准
挪用公款罪的判定:
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行为:挪用公款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二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卫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数额认定。挪用公款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对使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二、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结语
挪用公款罪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特殊主体、公共财产所有权和挪用公款行为。涉嫌挪用公款的不同情形,根据数额和归还情况,可以确定立案标准。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案件,共谋、指使或参与策划的人也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相关解释,挪用公款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应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可认定为数额巨大。特定情形下,如挪用救灾款物、不退还公款等,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应认定为情节严重。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为五万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五百万元以上。具体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挪用救灾款物不退还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四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