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火车的故事》教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学习目标:

  1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成、晚”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感受我国铁路建设的科技进步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感受科技进步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四种类型的火车(图片下面有火车名称注释)

  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位新朋友,如果你认识他们就有礼貌地和他们打招呼吧!

  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2学生认读课题

  你们喜欢它们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和它们交朋友!学习一篇故事!

  板书出示课题:火车的故事

  你能读读故事的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认读情况,并适当地给予帮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要求:

  ①朗读的学生做到“四不”即“不错字,不落字,不添字,不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②听读的学生当小老师认真听,按“四不”要求给朗读的学生打分,错一项扣一分。

  整篇课文朗读完后,各位小老师反馈评价,说说读错的字音,老师相机贴出难读的生字,全班同学认读记忆。

  三、自主学习生字:

  1过渡:故事中有14个生字宝宝,你能认出它们,正确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课件出示本课的14个生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①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些字难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下这些生字

  ②学生反馈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小能手

  3认读词语小火车

  (郊游、弄明白、查书、提速、不断、一列火车)

  (修建、世界、创举、做梦、一名学生)

  形式:学生男女赛读,开火车读等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哪个字难写,怎样能写好。

  ①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② 学生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或强调

  3学生观察、书写两个字“成、晚”,反馈后集体评价

  ① 写字前提醒学生认真描红一个,再仿写两个

  ② 老师挑选典型性的作业,学生集体评价

  4学生以正确的姿势继续描红和临写,老师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认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一)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火车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用笔画出答案

  《火车的故事》里到底介绍了哪几种火车?请大家读读课文,找出答案用笔画出来。

  2学生反馈,师按顺序贴出四种火车的名称: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贴在黑板)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①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它们的进步越来越大,其中有些火车还被称为“绿色环保型”火车呢!是哪些火车,请大家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答案。

  ②学生在精读第3自然段,找出答案

  ③学生反馈,师相机引导学生得出“绿色环保型”火车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板书)

  (二)感受国家火车事业的科技进步,进行说话训练

  过渡:世界火车的发展是越来越进步,我国的火车也有了很大进步!

  1感悟第4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

  ①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说出不明白的地方,全班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引导理解、感悟

  ③说话训练

  课件显示“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和“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两句话,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感悟第5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

  过渡:我国的铁路建设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这就是我国的青藏铁路。

  ①课件展示青藏铁路紧张修建的图片,背景音乐是韩红的《天路》。

  ②说话训练,说说自己看图后感受

  ③学生质疑,走进文本找答案

  a课件出示:“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b学生说说不明白的地方

  c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关键词语,帮助理解

  d师总结,引导学生读出高兴、自豪的感情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课外拓展及作业

  1你心目中的新型火车是什么样的?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

  2学生回家把心目中的火车整理画出来

  四、板书设计

  火车的故事

  科技进步

  蒸汽机车           

  ↓

  内燃机车

  ↓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