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四、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齐读课题。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二、初读感知,扫除障碍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出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2、出示:本来如果加上了这个词语,你再读读,有什么不同?…这时候留给我们的是什么?(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你想说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解释:不速之客: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意料不到的客人。频频:屡次、连续几次。)按照第一自然段学法自学2---4自然段。完成表格作业
地点
原先的美好与宁静 遭战争破坏的景象 大海 沙漠 夜空 草地 4、面对这一切的转变,作者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5、这四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一起来读读它们的语气一样吗?6、文中还从哪儿读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7、提示:这里那句话让你有话想说?四、仿写课文,迁移运用1、请带着你们所理解的伤心、难过、遗憾、悲愤的心情,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有感情。指名读、男女读2、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前四段是并列的,最后一段是祈盼。我们模仿这种方式来写一写。 的田野,(森林、牧场、草原、城市……)本来 可是 这究竟是为什么? 4、交流、学到这里,你觉得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板书:享受和平) 五、享受春天,深知责任1、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2、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一起来读一读,分角色。六、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和平。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和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