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下厂实践总结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下厂实践总结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院、培训中心及系领导结合实际情况给与了我们本次深入公司实践的机会,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下为本人的实践总结:

一、时间:2015.7.13—2015.8.7,为期四周

二、地点:公司

公司简介:公司是集钢、铁及有色金属铸造、锻造、铆焊、机械加工、金属热处理等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制造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下设15个分厂,3个专业管理科室,1个机械设计研究所,1个市场经营部。现有在册职工855人,固定资产原值1.47亿元,各类机床712台(套),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24人,具有较强的科技开发实力。

经过50余年的发展,公司以"一业为主、多元并举"的战略思想,重点发展成套装备、新能源装备、风电塔架及重型钢结构、冶金轧辊、起重机及特种设备、粉末冶金六大板块的产业。以大型冶金设备、备件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为主,扶持表面强化、皮带机、聚氨酯胶辊、防腐清洗、吊装运输等控股子公司,现已形成年销售收入十亿元的经营规模。

三、人物:机械10人+冶金5人,共计15人

四、实践目的:1.了解企业文化及相关制度;2.参观各车间,学习相关生产工艺;3.找出企业需求员工与学校培养学生存在区别4.进行焊接技术专业的岗位调研,思考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五、实践内容:

1.企业规章制度学习;2.安全教育;

3.参观机械加工车间,了解先进设备及功能;

4.参观特种设备生产车间,学习压力容器的加工制造工艺;

5.参观热处理车间,学习热处理工艺;

6.参观热加工锻造过程,了解锻造工艺;

7.参观电厂,了解风电车间设备及工艺学习。

六、实践收获:

1.企业的规章制度

企业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能长久立足、健康运转的保障。这一方面与学校的校规校纪大致内容差不多,但因管理对象、单位性质等,又有区别。比如公司是盈利性机构,其管理可以靠工资和职位作为赏罚,而学校则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应当以人为本,管理也主要以积极引导,鼓励为主、处罚为辅。如果可以将企业规章制度的优点因地制宜的运用到教学管理中,那么教学过程将会更为有效、合理,师生的发展也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2.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或服务质量的优劣是决定企业素质、企业发展、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而求质量,需要落实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心中;求品质,更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落实层层把关、人人负责。加工制造产业,质量是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型加工、检验验收等每个环节的严格把关。这要求企业对每道工序制定明确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做到精益求精。

而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如何提高学生质量,让用人单位说满意,也应该落实到从学生招生入校到毕业参加工作的每个环节,突出“学生第一”的重要性,定标准,抓执行。

3.焊接技术专业职业岗位

通过对西部重工各车间的参观学习,可总结出焊接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有焊接操作岗、焊接检验岗、焊接工艺岗、焊接管理岗。这四个岗位中,操作是基础,检验是保障,工艺是关键,管理则是大融合。看似独立,又相互联系,且对知识的要求依次加深。

4.焊接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之焊接检验

通过本次企业实践,了解了焊接技术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为我们制订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使我们今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与适应性,以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以前,授课时总觉得缺少素材,对企业不够了解,教学时总觉得略欠空洞,不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企业实践,收获颇丰,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设置教学内容,探索方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