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中“三段四环八步”民主高效课堂模式
修订稿
我校前阶段推行的“四环八步”民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操作问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两个阶段,使我校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所谓“三段”即“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训练”三个阶段。现将“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阶段予以补充,“课堂探究”阶段基本上继续使用我校的“四环八步”教学模式。
阶段一:课前预习
通过预习学案,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将学习的目的前置,学习手段前置,属于“前置式”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每节课的基础问题,解决每节课简单的知识和问题,以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更核心、更深刻的问题上去。
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比只掌握简单知识更重要)
增加预习阶段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对学习型人才的需要。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让学生体会“我能行”,体验自身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模式解读1
解读和要求:
理念引领: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案。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预习主要解决学生看看就能会的问题。
落实方式:通过预习学案让学生利用课下作业的方式达到预习目的。
学案要求:(1)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做好准备。
(2)自学指导:指导的是方法、思路,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能力。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看课本、梳理、理解、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课本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
(3)一定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要求,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具体。
学案项目要求:
【学法指导】1.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本Px-Py页,划出重点知识,规范完成课前预习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教学模式解读2
2.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学习目标】简要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预习学案】(时间要求如限时15分钟)
(1)教材助读: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课本(如语文如何找到文学常识,如何解决生字等,数学如何思考题,如何找到本节最重点知识,如何处理例题和习题等);
(2)问题导引:使用填空的形式或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节内容。
(3)预习自测: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测试学生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程度,可以使用10分制、或5分制的形式测试让学生完成自测。
(4)预习小结: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最重要的核心知识,做到把书由“厚”读“薄”的过程,训练学生学会简要的归纳总结能力,教会学生提炼学习过程中核心知识的能力。
(5)预习疑问:让学生标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处理方式:预习学案可以提前发,作为作业处理将新授课的学习前置,教师对预习案要上交评判,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学情调查,利用小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促使预习落到实
教学模式解读3
处,对课上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阶段二:课堂探究
环节一:预习反馈,重申目标(时间约5分钟)
预习反馈:简单总结和点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各小组预习情况,表扬优秀小组,指出预习存在问题多得小组。
重申目标:再次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使学生非常清晰本节课的要求和内容安排,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率。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约10分钟)
本环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生自主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探究学案。
第二个阶段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讨论,通过学生对学、群学解决探究学案中大部分问题。
环节三:展示交流,点拨释疑(时间约18分钟)
合作探究结束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分配展示任务和点评任务。展示任务和点评任务分配尽量涉及
教学模式解读4
较多组,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通过口述、板书等手段进行展示;学生之间进行点评或补充,教师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解决疑难问题。
环节四:总结反思,检测评价(时间约7分钟)
通过总结反思环节逐步训练学生学会归纳所学知识,提炼出核心内容;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检测评价环节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指导。
解读和要求:
【变化】该阶段按照我校的“四环八步”民主高效教学模式进行,其中修改地方为:环节一变为预习反馈,重申目标,环节二中的自主学习要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案中的内容非课本的内容。
【每部分能力要求】环节一主要训练学生在一节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第二个功能为教师对预习中问题进行反馈和小组评价,做好反馈和评价才能保证预习的效果。
环节二主要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解决部分问题的能力、同伴互助的能力,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教会学生既要学会独立完成任务,同时又要学会从同学、老师、甚至其它渠道获取需求知识的能力。
教学模式解读5
环节三训练学生的胆量、勇气、公众表达、语言规范、质疑、辨析、书写等能力,从中体验交流带来的成就感和成功感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强化学生学习内驱力。
环节四训练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化分散为系统,能够从众多问题和知识中提炼出关键问题的能力。检测是学生和老师共同验收学校效果的依据。
【探究案的项目要求】
项目一 探究内容设置:
1.探究一: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拓展训练:
方法总结:
教学模式解读6
2.探究二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拓展训练:方法总结:3.探究三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拓展训练:
教学模式解读7
方法总结:
项目二 内容总结
项目三 当堂训练
阶段三: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案即为学生作业,可以和预习学案在一起作为学生的作业,题目要求精选,题量适中,第一页为训练学案,第二页为预习学案,同时作为作业发给学生。中高考学科留课后训练学案,其它学科不再留课后训练学案。
说明:(1)阶段一与阶段三之间的关系:阶段三的训练学案和阶段一的预习学案可同时作为当天的课后作业。训练学案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内容,预习学案帮助学生学习下节课的基础内容并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老师在训练学案中要注意对试题数量和难度的控制,在预习学案中要注意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出疑难问题的引导,保证这两个学案起到实质作用。
处理好阶段一与阶段三之间的关系,使之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单元教学结束后应进行单元复习总结和测试。(各个备课组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和进度)
教学模式解读8
解读及要求:
【课后训练案目的和意义】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实际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
训练案针对本单元或本章学习内容进行训练和拓展,包括基础知识训练、综合拓展训练、能力提升训练,以锻炼学生思维,提升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设计原则体现分层次教学,部分题目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在题目背景选取和设问方式上尽可能体现趣味性。
【课后训练案题目设置】要求课内探究学案和课后训练学案的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基础):结合本节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级(中等):结合本节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分层设置题目的目的“差生跟着跑,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的问题。
【课后训练案说明】
教学模式解读9
1.训练学案可以按照章节内容需要安排每周一到两节类似习题课的训练学案。
2.也可以安排每周一次的论坛,主要对该周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3. 中、高考学科布置课后训练学案,非中、高考学科不再布置相应的训练学案,在授课过程中,每周或单元结束后的单元复习和单元总结,各个备课组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和进度。
关于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的模式
三种课型均按照“三段四环八步”模式执行。
一、复习课:
预习学案主要以填空、问答等形式进行基础知识的归纳、概括和总结,使学生学会梳理所学内容,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阶段按照知识点注意归类探究和相应的训练。
课后训练阶段要针对本节复习课的内容设置。
二、习题课
教学模式解读10
将以习题为主的预习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作为作业,由学生提前完成。
课堂探究直接进入合作学习阶段,接着进行展示交流、点评释疑、归纳总结阶段,当堂检测可灵活掌握。教师对于习题的情况需要掌握,找出重点题目、易错题目、困难题目进行展示和交流。
课后训练灵活掌握,也可直接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三、试卷讲评课
预习学案不再发放,学生任务就是修改试卷中的错误和问题并对试卷进行分析和反思。
课堂探究阶段取消自主学习直接进入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评释疑、归纳总结阶段,不再进行当堂检测。教师对于试卷的情况需要掌握,找出重点题目、易错题目、困难题目进行展示和交流。
课后训练阶段可以布置整理相应的典型错误问题,同时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特别提醒:
每个备课组和每位教师必须进一步转变理念,认识到我们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实现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必须认真研究国家课程标准,明确中、高考要求,教学操作中保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教学模式解读11
教学过程中需统筹考虑三年教学内容,需要整合的内容一定要整合,既要结合市、区的考试进度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否则会造成教学课时紧张。
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这是教育的目的,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保障。
教学模式解读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