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霄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通过了解语言才能了解文化,才能进行互相了解的、和平的经济贸易,促进共同发展,而这其中语言人才又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中经济、文化合作的全面铺开,沿线的小语种及其人才需求逐渐显现,小语种人才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关键词:“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于2013提出后带动了沿线国家开启了新的发展旅程,从目前的沿线国家与地区间贸易成果来看,已初见成效,但是路途漫长,还要不断深入。这个过程中语言、文化的建设同样不可忽视,其中尤以语言的巨大作用不可小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通过了解语言才能了解文化,才能进行互相了解的、和平的经济贸易,促进共同发展,而这其中语言人才又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文化合作的全面铺开,沿线的小语种及其人才需求逐渐显现。
一、“一带一路”与沿线小语种分布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经过65个国家,从中亚哈萨克地区,到俄罗斯,再到欧洲国家,不同地区、国家和文化所涵盖的语言众多,其中涉及了汉语、俄语、德语以及欧洲各国小语种,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线”;“中线”涉及了哈萨克语、法语等小语种;“南线”也同样涉及了很多小语种,包括拉丁语等等。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小语种也同样很多。例如东南亚地区常用到泰国语、柬埔寨语、老挝语、越南语等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小语种成了阻碍或者促进经济贸易或者全面合作的主要的、重要的链接点,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仅官方小语种就有50多种,数量庞大,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体现了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缺失。
二、小语种人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而言,小语种人才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以及全面合作等几个方面。
(一)经济贸易
小语种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体现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推动作用在于直接促进、促成、完成经济贸易双方的翻译工作,这是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在“一带一路”战略之前,小语种人才的市场需求一直比较低迷,因此,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一直被极大地忽视,同时有也由于没有市场发展前途,很多人才不愿意到学习小语种的领域中来。那么,这一战略实施直接导致了小语种学习者学习数量爆发式增长。这是战略导向下的人才爆发,这是一个符合时代和需求的转向。在经贸双方中,小语种人才通过翻译技术说明书、口译合作方面对面的交流而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
(二)文化融通
文化是国家、地区以及民族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行为,也同样影响了人们的经济行为,因为经济行为具有“嵌入性”(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具体说就是经济行为是“嵌入”在一定的文化结构、社会关系中的。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是经济合作,也是文化合作,而文化合作主要通过语言基础上的互相了解为首要前提。小语种人才在其中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小语种人才具备的不仅仅是文字、语言的翻译功能,还应具备理解语言文化及其背景的重要能力。一旦小语种人才具备这种能力和素养,这就意味着不同语言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不会被不同的文化习俗
108
现代国企研究 2018. 1(下)
所阻碍,推动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的同步进行,深度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民族多样,发展程度不同,人文形态各异。这时,文化的交流、理解与融通极为重要,我们在一带一路走出去过程中,不仅是学会不同语言,更应该增强对不同文化、文明的理解力,用对方易于理解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而使中国文化不仅走出去,而且走进去、融进去。
(三)全面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瞄准的不仅仅是经济合作,而是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文化的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与共赢。各种峰会、论坛的频繁进行显示了中国对于构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雄心和实力。这是宏观层面的战略布局,从微观的步骤实施来看,全面合作最终还是要建设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流于表面,难以深度、持久的合作。而互相了解技术手段就是语言或者更具体地说就是小语种人才发挥相应的作用。
小语种人才通过在峰会、论坛等政治会面上发挥作用;通过在经济商谈上的经济会晤上发挥作用;通过在举办的各种国家地区联谊发挥文化作用等等,这些都有效地建构了“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合作的基础。小语种人才的推动作用无疑是明显的,但也显示了一定的被动性。
三、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人才的路径
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远地进行,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认为,我们在学习小语种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方面做起:
首先,兴趣为先导,同时了解小语种发展前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有了对小语种语言和文化的热爱才有学习的原始动力,有追求才会有成就。正如前文所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小语种学习者带来了“春天”,随着战略的发展,人才的需求还在继续扩大,因此要在源头上鼓励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小语种的学习中去,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不断持续的人才输入。
其次,学习小语种同时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
我们在小语种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对语言的了解,更需要关注和学习关于沿线小语种国家的文化、礼仪、沟通技巧等内容,作为未来的小语种人才,不仅仅是会翻译、懂语言的人才,更是熟知文化背景的“国家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国家间的了解,推动逐渐深入的战略合作。
最后,抓住国际交流机会多学习多实践。
一个国际会议可以有多少种工作语言?2017开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给出的答案是:18种。“一带一路”相关国际合作的不断推进,学校、政府、企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频率越来越高,对于小语种人才的学习来讲,各种商务峰会是学习历练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抓住国际商务谈判和各类峰会,多学习,多实践,才能为为后期的语言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文秋芳.语言战略研究.2016(02)[2]“一带一路”人才发展新机遇[J].王璐玲.人力资源管理.2016(03)
(作者单位: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