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的难题及破解对策

来源:小奈知识网
■孑特别'注hsjsjylt@163.com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义务教育阶段 公民同招的难题及破解对策#$◎陈安妮付卫东摘 要: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冲击着现有的义务教育格局。由于民

办学校提前招生、“掐尖择优”,部分地区公办学校的生源遭受挤压,“公退民进”现象越来越突出。“公民 同招”政策在有效应对这一现象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公办名校生源容纳压力增加、师资需求暴增,

民办学校自主招生优势削弱、招生人数下降,民办学校生源筛选功能弱化、生源质量大打折扣。为此,教

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引导家长理性择校;推进公办学校提质增效,缩小校际实际差距;加大 治理力度,鼓励民办学校注重内涵建设。关键词:公民同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择校热;掐尖择优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 (2019) 12-0012-05改革开放L0年来,民办教育经历了从作为公办 性的对策。教育的“有益补充”到与公办教育“共同 ”的之路,扩大了教育有效供给,满足了多元化的

一、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公民同招”的 必要性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战略发展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是由经济学、物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衍生而来 的。其内涵是指一段时期内,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

教育需求,促进了整体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2民

办学校在分担教育服务、打破公办教育的垄断地位 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民办学 校的蓬勃发展,部分地区“民办择校热”“公弱民

强”等教育乱象日趋严重。教育部于2018年11月

30日发布的《教育部通报近期几起地方民办义务

教育体系中,各种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即不同区域、学校、群体之间在教育资源、教育机 会、教育成就等方面实现较高层次的相对均衡,其

教育发展问题》文件中提到,以湖南省耒阳市、陕

西省西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代表的地区 在义务教育发展中岀现了公办民办发展失衡、政府

更多代表的是教育动态发展过程中的理想状态教 育资源合理配置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即区域之

履职 、许多民办学校“掐尖择优”等突岀间教育资源向西部倾斜,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向农村

问题,严重损害了教育的良好生态。2对此,2019 倾斜,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在该理 论的指导下,我国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

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

展不均衡的现象有所改善。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完全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有一定困难。确提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 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

前民办教育的作用 在 的“拾遗补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一举措对给“择 校热”降温、规范招生秩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

缺”、弥补公共教育经费的不足,转变为满足公众多

的教育需求,增加教育选择的丰富性。但在应

化具有重要意义。诚然,实行“公民同招”的过程 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民办教育在多样性和创新性上 乏善可陈,最终难逃与公办学校同质化的升学竞争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本文将根据具体问题提岀可行

122019年第12期(第32卷)局面。这种升学竞争本质上是生源竞争,“公民同 招”和“电脑派位”就是在这样的生源竞争中应运 而生的。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来看,义务教育阶 段实行“公民同招”的必要性

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实行“公民同招”能在一定程度上 为“择校热”降温,治理民办学校的招生乱象,缩 小校际间的生源差距;另一方面,能缓解“公退民

进”的紧张局面,促使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找准各

自定位,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 :均衡

’(一)解决“民办掐尖、公办保底”的招生乱

象,缩小校际间的生源差距生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有 研究表明,上海民办普通初中的教育绩效优势主要

来自于较好的生源严招生层面的不平等最终会引发 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不平等竞争。与公办学

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相比,民办 学校由于招生限制较少,

通过提前招生考试、面谈等选拔方式录取相对优质的学生。这种“提前 掐尖”的招生优势在为民办学校带来优质生源、提

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对公办学校的生源质量造成

了一定的冲击,拉大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 生源差距,最终造成二者教学质量的巨大差距。尤

其在东南沿海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呈分庭抗礼之势,有的甚至可以超越公办学校。

,在2015

海中考成绩排名中,民办学校占据前十位。12在这种招生乱象下,家长普遍存在“民办录不 上,还有公办保底”的侥幸心理。如果民办学校继 续延续这种招生方式,势必会给公办学校造成一定 程度的挤压。在幼升小、小升初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 在丰富教育资源、减轻财政负担、提供个性化和多 样化教育服务的同时,也催生了 “择校热”。实行

“公民同招”的岀发点是抑制民办学校过高的热度,

减弱“马太效应”,避免“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 差”这种不良教育生态的

恶化。此外,“电脑派位”的改革思路也是针对生源不良竞争,意在转 变社会公众对“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固有观念+

实行电脑统一摇号,可以从源头上直接遏制“筛选” 的方向,赋予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招生上同等的 起点。这将使“先报民办后报公办,民办未录取公

办保底”的情况成为过去时,能有效回应当前社会 对义务教育公平公正的诉求,引导教育回归本质。(二)缓解“公退民进”的现象,实现义务教

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民办学校招生人数占比稳中有升。教 育部官网

的历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2018年,民办小学招生人数占小学总招生人数的

比例从5.6%增至& 3%,增幅超过48%;民办初中

招生占初中总招生人数的比例从& 9%增至14.4%,

增幅超过61%,仅2018年,民办初中招生人数就 增加了 21. 38万人,增幅达10.22%。这在某种程度

上与持续高烧的“民办热”是分不开的。面对民办 学校

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家长却陷入了 “民办=优质教育”的误区,在义务教育阶 段为孩子择校时,更倾向于选择民办学校。尤其是

在一些教育资源富集、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 【在上海、深圳等城市,民办教育规模超过公立教育,

有些地区甚至呈

中阶段民办学校“一枝独秀”的格局,“公退民进”现象较为突岀。这将导致公办 学校的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流失,进而造成民办学

校与公办学校的 差距持续拉大。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于教育 ,将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平' 均衡发展,有损

教育均衡化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追求的目

标,《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的意见》首次明确提

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这与“公民同招”和“电脑派位”两大

举措的实行,能促 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公平竞争, 避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逐渐成

机构

的“代名词”,以及中高等收入群体纷纷逃离公办学

校, 办学校的“拉 ” 再发酵,12进一步缓解“公退民进”的态势,推动双方致力于办学 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竞争力。二、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公民同招”后

面临的难题(-)公立名校生源容纳压力增加,师资需求

暴增在义务教育阶段资源分配不均与家长、学生对

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 的 ,中小学“择校热”愈演愈烈,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监护人,

是优质教育 的

费者,自然成为参与择校的 。12 “公民同招”的政策一经岀台,迅速引 发家长的焦虑情绪。“若政府不折不扣地实行'全民 摇号4学生一旦摇不上民办学校,可能会失去对口Teachrr Education Forum •教师教育论坛13公办学校的就读机会。”这种担忧迫使许多家长最终 放弃摇号,

一来,进入热点公办中小学的学生多。以杭

,近几年,学生人数“爆表”的公办小学数量呈上升趋势,2019年已经达到15 所'82这势必增加热点公办学校的生源容纳压力,尽 管这些学校可以通过扩班、增加班额或者借场地办

学来缓解生源压力,但实施过程面临诸多困境。另外, 办学校的 求也 。如果民办学校的招生摇号比 加到100%,很多地

区公办学校会迎来新一轮的生 ,再加上家长们的主观选择,新政策引发的办学校的生源容纳压力持续增大。生源增加 引发教师需求的增加,这对热 办学校 也将是巨大的挑战。(二) 民办学校自主招生优势削弱,招生人数

下降《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国家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

发展而岀台的扶持性政策,但不少民办中小学在发 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以生养校”的办校理念,

为达到招生目的“不择手段”,进而引发校际间缺乏 秩序的恶性竞争。12在这场激烈的生源大战中,公办 学校 于 ,特别是农村公办学校。例如,在有的农村贫困

,民办学校抢走公办学校生源,甚

造成一

办学校因生源规模太小而无法继办学,被当地教育局 。推行“公民同招”能

够有效抑制“民办热”,使家长“冲民办、保公办” 的择校 成为历史。此外,实行“民办摇号”虽能有效遏制“提前掐尖”现象,但也无疑会使许多

民办学校

生 击。上海

实施“公民同招”的试点城市之一,于2018年2月颁布《2018 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 见》,该政策 后,其民办学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减 少。如2017

海小学升学登记人数为16.77万人,报名民办学校的人数为3. 74万人,而2018年

实 政策后,才、学升学登记总人数为18 04万人, 报名民办学校的人数仅为1.99万人,下降了 47%,

下降幅度已接近一半。102这说明“公民同招” “电脑 派位”政策的严格执行,确实会对民办学校的招生

造成不小的影响。(三) 民办学校生源筛选功能弱化,“生源质

量”大打折扣实行“公民同招”之前,民办学校的“提前自主

招生”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很多民办学校'42019年第12期(第32卷)绕开公办学校“就近入学”的政策,采取“家长面

”“综合素质考察”等变相考试的方式,以“综合 素质招生”之名提前筛选原本流向公办学校的优质生

,打着“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号,为自己招 秀生源'12但实行新政策之后,这种情况将有所改变。办学校的生 筛 被 , 之前的 “双择”

“单 ”。之前抱有“公办保底”心态的家长,大多数不敢再冒险冲民办学校,以免孩子

办学校后在被统筹分配时面临对口

公办学校招生名额已满,而被分配到普通公办学校。这

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民办学校的生 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一些教学质量较弱的民办学校而言,由

于本身办学条件有限的招生形 加 ,再加上政策导向',这些学校面 三、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公民同招”的 难题破解实行“公民同招”旨在破解“民办择校热”,规 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秩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同时坚持推行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并举发展举措,既要对公办 学校 持, 提 其办学 , 也 办学校发展提

的环境,实现二者的公平竞争与合作,从而推动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高育的 均衡 ',促进义务教 一)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引导

性择校中 自

有 “ , 有读 ”的观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读书是

孩子今后提 的唯一岀路,

子争取更加优质的教育 已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许 多家长在社会舆论对优质教育资源过度推崇的影响

下,逐渐形成了一种片面的认知,即孩子是否优秀 完全取决于能否拥有好的学校和老师。在实行“公

民同招”之后,家长一开始就要面对孩子今后读公

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的选择,其择校的焦虑会持续

加重。“择校热”的本质就是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不 均衡,优质学校的数 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旺盛需

求而引发的一种现象。因此,破解“择校热”难题 的路径在于“疏”,而不是“堵”,教育行政部门要

引 理性选择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盲目跟风、扎堆择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宣传 力

度,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家长走岀“唯成绩论”的思想误区,引导

正心态,在 学校 多 学校子提供多 的 机会,而非一味 学校的名气。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应鼓励公办学校对

外全面开放,引 办学校增强自我宣传意识,树立良好的学习形象,着 其培养学生全面

的 与特色,让

分了解公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优势,逐渐 有的择校观,改变目前“公办不如民办”的刻板印象。“公民同招”政策是为了引 理性择校,进一步缓解

对民办学校的

,教育行政部门还应重视对该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加强政策解读的规范性;积极引导家长正确理解政 策的真实

, 子的实 求岀,根据其个人

和特长差异的实际进行个性化择校;避免新政策岀台对其心理和实际利益造成不

响, 不 的

’(二)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公办学校提质增效,

缩小校际实际差距着我 办教育持续发展,部分地区民办学

良好。通过调研 , 、广东等地公办学校办学

众,公办学校的 生源逐渐流失,民办学校在生源竞争中“非常规扩张”,

进而挤占部分公办学校尤其是农村公办学校的办学空

间。“公民同招” 在一定程度上为“择校热”降温,但这并非是最有效的“退烧药”。在社会公众

追求 教育资源的大背景下,单纯靠政策来“堵”, 或许不

限 追 办学校的步伐。因此,提高弱势公办学校的办学水平是解决此问

题的根本路径,这 包 几 面:其一,加大对 教育的财政投入,保障义务 教育阶段的办学经费,特别是向偏远农村 倾斜。

部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目前仍存在学生活动场地有 限、教 不齐全、学校配套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建设速度慢、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这

办学校的办学困境

恶化,与民办学校和 办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会越拉越大。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 ,教育行政部 门必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着力化解贫困办学校的 困境, 加 入, 办学条件;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

教育 的短板问题。其二,那些安于 、不思进取的公办学校,要想在实行“公民同招”之后拥有接纳生源的话语

权, 着力在提 文章’热门公办学校在缓解生源压力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能力为更多

的学生提 教育。改则进,不改则退。教育行政门 引

办学校 “温水” 的 养,自身劣势,做强做大自 ,使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对口

教育,用

的办学水平和过硬的教学得 和 的 ’

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办学水平和教育 不分伯仲,家长在为子女挑选学校的 “唯贵

” “唯分数论”的怪圈,理性择校。这样不 好地实施“公民同招” 政策,

“ 办 校热” 降温, 也 好 缓解热 办学校生 的压力。其三,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育系统内部对教育

整合,缩小校

差距,实现教育均衡配置, 办学校提质增效助力;鼓励走团化办学之路,推行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等措施, 面提升

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并通过组建强学校 配的 团 学 ,

前校 之间互补、合作发展的“壁垒”,真正实现学校间由横向

竞争向合作共生的转变。丽无论是公办学校之间,还

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都可以打通一条互助办 学的渠道,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对于公办学校,教育

行政部门应该在同一区域实行统一管辖,统一调配教

育资源,即通过 课共建、 教师流动交流、学校管理经验共享等,充分 有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努力缩

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办学质量的差距多 办学校 。自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积 与 办

学校交流合作。各地政府应积 实施方案,通过培训I、走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普通公办学校的

教学质量,实

教育资源共享。(三)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治理力度,鼓励民办 校办学校“掐尖招生”的现象会诱导家长过于 重视学业成绩,这实际上与 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目前,部分民办学校为了提高教育 和办学水平,

取提前“掐尖招生”的策略,从生 教学 ,而 了提高办学

这一。“公民同招”的政策 办学校带来一定的冲击,

办学校改进办学模式,在相对不利的条件下提高自

,增强生

引力。其一,

“ 同 招” 机, 办学校岀恶性竞争的怪圈,遏制其无序发展的态势’教育

Teachrr Education Forum •教师教育论坛15行政部门应加大对民办学校抢生源战的治理力度,

发挥民办学校特有的价值和使命,促使民办学校真

正实现从生源竞争向内涵建设的 。当下,弱化 学校发展中的“唯分数论”导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发

展的重中之重,承认并尊重学校间异质性的发展目 标与需求,引导和鼓励学校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之路是缓解区域间 不平衡的有效策略。在保证 教育质量相对均衡的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

学校注重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为学生和家长提供 多样化的优质教育资源。1132在招生自主权受限的情

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民办学校及时转变发展 思路,将自身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岀来。具体而言, 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民办学校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改

善治理、培育文化、打造特色学校中去;厘清自主

办学的边界,进一步发挥参与式民主管理的优势, 完善民办学校特有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

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其二,鼓励普通民办学校和新兴民办学校积极 应对挑战,注重质量提升。“公民同招”会给一些办

学质量不佳的民办学校,以及刚兴办的民办学校带 来沉重打击,教育行政部门在重点保障优质民办学 校教学质量不被稀释的同时,也要采取相应措施扶

持薄弱民办学校的发展。近日,广 的《广东省民办学校规范达标计划和品牌提升计划

(2019-2022年)》提岀实施民办学校品牌提升的计

划,尤其是教师素质提升专项行动,鼓励支持 :示范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加强民办学校骨干教

师培

,指导各 内公办学校和薄弱民办学校之间结对帮扶,探索建立教学管理团队与教师 互相定期交流机制。该文件致力于引导民办学校正

对新政策带来的挑战,树立质量意识,建立学

校内部的质量自我监督和保障机制,鼓励其在课程、 师资、管理等方面积极吸取优质学校的办学经验,

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四、结语“公民同招”政策从内部到外部,规范义务教育 社会化的教育生态,保证公办民办学校齐头并进,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仅在中央发文两天后, 银川市在深

文件,将民办学校原本占比60%招生名额的面试招生全部调整为随机派位录取。紧 接着不少地区相继响应新政策,广东省、江苏省等 相继岀台政策,明确实施“公民同招”,民办学校招162019年第12期(第32卷)生超过报名人数时实行100%派位。但要使“公民 同招”和“电脑派位”两大举措真正 ,教育行 政部门仍需考虑教育

的实际,权衡政策实能产生的后果,为政策实施预留缓冲期。各省要尊

差异,根据不同情况 不同的推 -式,并通过 良好 的 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经验推广,更好地促进政策落地。同

, 办学校和 办学校 对 政策带 的 战,更好地促

教育均衡 ,也 成后 的重点。(陈安妮付卫东,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

汉 430079) 652*

参考文献:!圣足,等.从有益补)到共同发展

民办1育34发展之路[M].上8:华东;范大学出版社,2018%.[2] 1育部.1育部通报近期GH地方民办义务1育发展MN.

[EB/OL], http: //www. moe. gov. cn/jyb _ xwfb/gzdt _ gzdt/ s5987/201811/t20181130_361997. html,2018-11-30.!]凡勇昆,R志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探

讨 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的省思!].教育科学研究,2014(1) = 5-10.!]祁翔,郑磊.生源效应还是学校效应?对上海公私立学校教育

绩效的再研究教育发展研究,019(6):35-41.[5] 王蓉,田志磊.迎接教育财政3.0时代[J].教育经济评论,2018

(1):26-46.[6] 王蓉.直面中国的\"教育拉丁美洲化”挑战[EB/OL]. http: //www sohucom/a/128308021_550946,2017-03-09[]宋丹青.择校“热”背后的“冷.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2): 120-122.[]王尧,姚伟.江苏明年起小学初中公民同招热点民办校100%摇号[EB/OL]. https: //baijiahao. baidu. com/s, id = 1642286820120065154&wfr=spider&for=pc,2018-08-19.[]肖军虎,王一涛,李丽君.民办中小学“非常规扩张”现象透视及对策建议 以山西省Y县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6):26-31[10]作者不详.考不上民办要被统筹?国务院\"公民同招”新政重[EB/OL] htp://www sohu com/a/325709633 _100287161,2019-07-09[1]王强.我国\"公办背景的民办学校.生源固化困局与出路[J].国1育学 ,2016(3):25-29[12]13]赵新亮.破解择校难题“疏.比“堵”更重要[J].中国教育学 ,2015(3):101(责任编辑:谢先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