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项目物资管理中的核算工作

来源:小奈知识网


加强项目物资管理中的核算工作

1概述

项目经营的现状,出现在物资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作为国有建筑企业,这些年来市场对我们的挑战非常严峻,跟随国际管理学口号讲更高层次的“经营”,经营是一个战略性课目,在企业的细胞——项目里,必须脚踏实地做好管理,管理又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系统工程。

项目物资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项目部物资工作中的计划、协调、组织、控制、检查、监督、核算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一切物资工作都必须以准确科学的核算为前提,要做好物资工作,既要加强物资部门自己系统的核算,更要加强部门间横向核算监控。

2核算工作在计划中的应用

2.1计划工作中核算的流程

保证供应是物资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提高供应工作的质量,必须做好物资的供应计划平衡,做到平衡分配,计划不留缺口。供应量不够,影响施工进度;超额供应,造成流动资金占用。物资的储备资金在流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一般为50%一60%。因此,物资部门在保证供应的情况下要尽量降低主材的库存,以压缩储备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和减少流动资金占用。有效科学的物资计划尤其重要,物资供应计划是以物资需用计划为依托的。物资需用计划是在生产计划下达后按生产计划由项目技术、预算部门提供的施工预算工料分析进行编制的。技术部门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计算工程量;预算部门的作用是要在工程量已知后套算物资消耗定额核算出施工预算物资量,再套用预算单价并运用一定的

预算知识算出物资成本。一方面给物资部门提供采购量,另一方面在事前算出物资应耗成本,为后面的对比核算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有了需用计划,物资的供应、申请、订货采购计划可由物资部门编制。

2.2实施灵活的核算制度

现在,工程大部分都是分包,项目部员工是管理人员,分包商是一个独立经营、分享利润和承担分险的个体,与项目部是平等的合同主体。要充分调动分包商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汲取他们的优点,体现在物资需用量计划上,合适的做法应该是由最终物资使用者——分包商提出需用量,由项目技术部门进行复核把关。也就是说,技术部门在这一工作流程的地位上提高一级,这也是明确与分包商权责利关系的必要作法。而这一点上,有的项目部做得好,有的则差强人意。比如笔者所在的某项目技术员在盘料时,因未发现施工队材料员备用的锚具,导致所提的锚具量多余。退一步说,若是施工队自己提计划出现物资多余浪费成本,完全可以对增加的物资成本进行扣除,对成本风险合理进行转移。综合而言,不管是甲、乙方谁提出的超计划物资需用量,从共赢角度讲都不可取,若事先双方有一个共同核算认可的正确物资总限额做为约束,也许预防效果会好些。这就提醒我们仅有正确的核算资料是不够的,让核算资料操作有效更具适应性是应进一步做的工作。

3成本分析——后物资管理中核算的作用

3.1 横向核算对物资工作的监控

在物资计划这一工作流程中,预算部门的工作内容基本没变。众所周知,合同预算部和财务部是项目部两大成本核算部门,是最后的检验者。如果预算部门事前对物资成本进行了合理预测,领导可以据此给物资部门下达成本目标,对预防物资部门超单价采购是不

无裨益的。

项目上有人认为物资部是肥差,这暴露出物资采购中的一些不透明现象带给大家的想象。另外,这难道不是监管不力、核算工作跟不上、工作效果无法定量检验的弊病吗?做为一个物资工作者,听到这样的说法也会产生情绪上的不快,毕竟干物资的人手总量少,又掌握着成本的大部分,从业人员的功能成本也存在失调。当然,物资部门也有自己的核算体系,他们要给领导提供恰当的报表,据以展现工作成果,物资部门自己的核算和全职核算部门的关系往往相当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关系,不同的思路得出的核算结果大相径庭的很多,尤其是在上亿元工程的大型计算上。而且物资部门的核算是事后的,不具前瞻性,在市场骤变时,成本变化若偏差过大,一个部门的核算数据是很难得到领导信服的,这时财务工作的核算数据才彰显其重要性。

各职能部门月底都要给决策领导提供报表,有人说领导就是看报表来制定项目部进展计划的,可见报表之重要。财务报表无疑是最权威和最具说服力的。其中,关于成本分析方面的数据对物资工作影响最大,成本构成绝对量核算比较有:本期与上期百万产值物资成本对比、本年百万产值物资成本与上年百万产值物资成本对比等。建筑业的料费成本有个行业相对指标,即物资成本占总成本约55%·~70%。相对指标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简便分析法,这有一个前提是一定要做好成本划分。

对于物资成本所占比例的计算,不能单纯地用物资部门发生的成本数据来除以总成本,因为项目上部门权限的划分往往不一致,一般是物资部门掌握了所有的采购权。库存物资收发存动态表里物资类别为:主要料、周转料、低易品、油料、机料、杂料。但6大类的总和并不等于行业标准意义的工程物资,如周转料(钢模板、脚手架等)是属于施工费的;而油料和机料是机使费中的动力费、大修及经修费引起的,应划分到机使费里。如果直接用物资6大类成本总和除以总成本的比例与行业标准比较,势必造成物资成本偏大的假象,

毕竟55%~70%间有15个百分点的浮动。

物资成本因为总基数大因而即使所得比例有所偏大,由于认识的贯性,也会掩盖人们对它的认识。但在成本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比例的小变动可能会引起总成本结构中小比例的大变动。比如机使费,有一个项目在做成本分析时,得到过机使费占4%的结果,要知道机使费是成本的有机成分,机使费比例上升会意味着施工效率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燃料价格高涨,这一比例必将越来越高,4%是现代化施工中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否则我们的效率就无法满足施工。后来发现是因为分析时只简单地用机械部门付给外租机械的租赁费除以总成本(该项目无自己采购机械),而上百万元由项目承担的燃油费和几十万元的机械配件费计入了物资成本,所以核算比例失调,掩盖了机械方面的真实情况。部门划分不等同成本划分。物资从业人员的核算知识非常重要。

3.2核算结果的反馈

有了物资成本预算和正确的成本划分,把挣值法运用到物资核算,成本分析是非常适用的,贯彻量价分离的原则,算出物资动态数据,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搞清楚造成偏差的到底是量上的还是价上的,是客观的还是人为的,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平台。

物资部门在核算分析时要把握以下数据:设计预算需用量(金额)、施工预算需用量(金额)、实际耗用量(金额)、设计预算与实耗比、施工预算与实耗比。正确的核算能科学地分析物资消耗增减原因,从中找出物资消耗规律和降低消耗的途径,才能支持我们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如定额控制、指标控制、计量控制和包干控制等去有效地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