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70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29(2):370—372 ・综 述・ 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 刘金平 周广亚 黄宏强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开封,475001) 摘要风险认知是心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风险认知是人们对影响Et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因素的心理感受和认识。是 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指标 风险认知的研究方法包括:风险估计,风险认知的测量;风险认知结构具有复杂性。风险认知的影 响因素有:个体因素,期望水平,风险沟通,风险的可控程度。风险的性质,知识结构。成就动机,事件风险度。 关键词:风险风险认知风险估计 目前,研究风险认知规律,提高规避风险的效率,成为心 量公众心理恐慌的指标。 理学和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风险认 知的内涵、风险认知的结构和研究方法,总结了风险认知的 2风险认知的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介绍了风险认知的理论模型。目的是促进人们在 Slovic等人提出的心理测量范式是目前较流行的风险认 理论上和实践上对风险的理解,为风险沟通和风险防范提供 知研究方法。Slovic的心理测量范式包括对测量结果进行排 参考,为人们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序、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等-6】。心理测量范式是风险分析领 1 风险与风险认知 域最有影响力的模型,由该范式推出的对危险的“认知地图” 似乎能够解释外行人怎样知觉他们遇到的风险。然而,心理 1.1风险的内涵 测量范式往往得出“个体的风险认知是由风险性质决定”的 Feomme、Katz和Rivet将风险定义为“能同时造成正向 结论。这种结论并不可靠,原因有二:首先。这些研究用的是 及负向的结果”-11;Sitkin和Weingart将风险定义为“决策中 总体数据,也就是被试样本平均的风险评定率,而不把个体 可能的重要结果和(或)不想要的结果有不确定性的存 评定作为分析单元。这对比较风险来说是不恰当的,对个体 在”-2 ;而Sitkin和Pablo则认为风险为多纬度的概念,其中 的风险知觉,它只对各种风险性质的重要性提供了有限的信 包含有三个纬度:结果的不确定性(Outcome Uncertainty)、结 息,尽管用做分析的变异是风险内变异而不是个体内变异。 果的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s)、结果的可能性(Outcome 其次,心理测量研究中调查的风险性质是不是个体风险判断 Potentia1)-3 J。Sitkin和Pablo还根据他们的定义,说明风险性 中判断的性质并不清楚。基于此,Michael Siegrist等要求被 较大的决策应为:所期望的结果较不确定;决策目标更难达 试对26种风险进行9级评分,结果表明认知表征的个体差 成;可能的结果包含有极端的后果。Yates和Stone亦认为风 异与外部变量相关(如信任),运用不同的方法能使我们对风 险应包含三个基本的原素:损失(Loss)、损失的重大性 险的认知表征有更好的理解,应更多地运用考虑个体差异的 (Significance)、不确定性(Uncertainty)。 方法[7l。 1.2风险认知的内涵 “风险认知”是用来描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 3风险认知的结构 的一个概念,广义上,它也包括人们对风险的一般评估和反 3.1 公众的风险认知结构 应。Sitkin和Weingart将风险认知定义为个体评估情境有多 Pau1.Slovic等发现人们对风险的概率估计与实际事故率 少的风险性,包括评估情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概率估计、不确 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而另一方面,各个不同的公众群体的 定性有多少可控制性以及对这些估计的信心度。Sitkin和 估计风险之间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他通过因素分析,得出风 Pablo将风险认知定义为决策者评估情境所包含的风险,包 险认知的两个基本纬度:第一个是忧虑风险(Dread Risk)纬 括决策者如何描述情境、对风险的控制性及概率估计以及对 度,该纬度是与风险的灾难性与不可控程度相联系的;第二 估计的信心度。Slovic认为应用风险评估来估计各种有危险 个是未知风险(Unknown Risk)纬度,代表风险的可知性程 的事物时,一般人主要是依赖直觉的风险判断,即称为风险 度。jOhnson&Tversky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在不同类型 认知L4 J。Gregory和Mendelsohn指出风险有许多的特征,有 的风险中被试认知的相似性,发现有五种不同类别的自然风 些特征会影响到个体的风险知觉,有些则不会。他们认为, 险,即自然灾害、事故、暴力行为、灾难、疾病。Perusse用栅格 风险的三个特征会影响到风险认知,这三个特征为:立即性、 技术抽取人们在风险认知中采用的概念,得出了五个概念 灾害的可能性及是否影响到他人 】。总之,风险认知是人们 群,即风险源、威胁性、结果、干预方式、反应方式。由此看 对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因素的心理感受和认识,是测 出,公众的风险认知结构不是单一的,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3一GH一023)的部分工作。 ・通讯作者:刘金平,男。E—mail:1iua0888@sina.cor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金平等: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 37l 不同的风险问题,将导致不同的结果。 3.2公众与专家的认知差异 任何涉及复杂技术或专业知识的风险问题,一般公众由 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可能会在风险认知中表现出过度反应,或 其他非理性的态度和行为。大量研究证实专家与公众对特 定风险问题的看法往往存在较大差异。Savadori等考察了公 众与专家对生物技术应用的风险知觉。与专家相比,公众认 为其有更大的风险l引。这种差异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让我 们了解公众真实的心理状况,为风险沟通提供依据。如何解 释专家与公众在风险认知上存在的差异呢?Gray认为专家 与公众因为在风险沟通中的角色、利益、知识背景等方面有 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在认知上产生差异。因此,机构或机构 代表在进行风险沟通时要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对待特定 的风险问题上专家与公众的认知差异中所隐含的意义。专 家与公众认知差异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对风险定义的不同。 对风险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极易产生风险沟通障碍,也就是 说,沟通双方可能没有在一个标准前提下探讨问题,或者双 方理解问题的基础没有统一,这样的沟通显然是无效的。也 有研究认为,专家和公众在风险评估中经常发生分歧,是因 为在公众中缺乏相互信任。 4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 4.1个体因素 人格特征、知识经验等个体因素会导致不同的风险认知 特点。例如,不同个体对风险的损益比的感知不同:有些人 对风险中的利益敏感,有些人则可能对损失更关注。还比 如,具有某类人格特征的个体在对风险情景的预测上更为积 极或消极,从而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方式。另外,以往的 经验,即来自事件结果的反馈会成为个体的行为经验,在一 定程度上也会左右其行为反应的方式。 4.2期望水平 风险情景(期望值)对于个体的风险认知有着参照性的 作用。个体对风险的期望值不同,会导致他们对风险的态度 差异。Yates和Stones认为,风险是各类损失的总和。但任 何一种风险概念都应该包括一定成分的“机会”,甚至只是一 种避免损失的机会,即风险情景中“收益”的成分L9 J。“损失” 或“获益”情景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观知觉,它是依据个体的参 照点而确定的。当个体的期望低于参照点时,个体处于欲望 未获满足的状态,因此会将情景知觉为“损失”的特征;而当 个体的期望超出了参照点,个体的欲望已得到了满足,便将 情景知觉为“获益”的特征}l 0J。 4.3风险沟通 当广泛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风险事件发生以后,信息的 缺乏会引起公众的高度焦虑。同样,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 信息传播的时间顺序、方式和范围都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 知。Slovic曾对“涟漪中心的石头”,即作为一种信号的风险 事件进行过相当详尽地阐述。涟漪水波的深度与广度,不仅 取决于风险事件本身的性质,比如,其危害的程度、方式、性 质等,同时也取决于在涟漪波及的过程中,公众如何获得相 关信息以及如何知觉和解释这些信息。这便是风险认知与 风险沟通要探讨的问题。Slovic的研究表明风险沟通对风险 认知有直接的影响,如果风险沟通的方式不当,极易导致公 众认知的偏差【u J。 4.4风险的可控程度 处在风险情景中的个体,对风险的可控程度影响他们对 风险的认知。当个体可以控制他们的行为或事物互动的结 果时,个体是属于收益取向的,即重视可能的好处更胜于避 免可能的损失;而当个体无法控制结果时,个体是属于损失 取向的,即重视可能的损失更胜于可能的好处。 4.5风险的性质 研究发现,人们对概率小而死亡率大的事件风险估计过 高,而对概率大而死亡率小的事件风险估计过低;对迅即发 生、一次性破坏大的风险估计过高,对长期的、潜伏性的风险 估计过低。 4.6知识结构 研究表明,公众对特定风险事件的相关知识如果了解得 比较全面,对该事件结果的认知能够客观地知觉,或者能够 接受多个而不是单一方面的信息,并能够辩证地看待和评价 风险事件对自己和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有适当的行为反应,比 如,能够为消除或降低整个社会的受害程度而从事一些公益 性的事情,那么,这样的个体能够更理性地对待风险事件。 4.7成就动机 Atkinson提出的冒险偏好模式(Risk Preferenee Mode1), 以个体对成功的渴望(Motive to Achieve)和对失败的回避 (Motive to Failure)两种倾向冲突的结果来解释个体的冒险行 为。Atkinson发现,个体在冒险性上的差异与个体接近成功 与回避失败的不同倾向有关,尤其在需要技能的条件下更是 如此【l 。谢晓非等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对于个体在风险情景 中的反应方式和机会一威胁认知有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回 避失败的动机越强,其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倾向越趋于保 守,对此情景的威胁认知水平也越高;机会一威胁认知对于 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认知水平不同 的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表现方式也不相同,其中机会认知变 量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_1 。 4.8事件风险度 Blayloek研究表明,事件风险度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 所以当个体面对高风险度的事件时,会知觉到较大的风险; 当个体面对低风险度的事件时,只会知觉到少许的风险L1 。 另外,Blaylock探讨会影响风险知觉的因素,包括认知风格 (决策者在评估信息时的偏好)、决策环境(做决策时的情 境)、及风险测量法(用数量化的资源来评估不确定性)。结 果显示,三个因素会同时地影响决策者的风险知觉,因此当 客观层面的不确定性(即事件的风险度)越大时,风险知觉越 大。 5 小结 在关于风险的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研究重点主 要是探寻人们风险认知的各种各样的启发法或构成判断的 认知力和理解力的框架,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是对风险 有个体反应的主体。很少把注意力放在促使启发法发展和 运行的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中。在这样的研 究中,人们对于风险的判断与专家更精确、更科学的评估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72 心理科学 比,典型地被描述为有偏见的、不明智的或信息不灵通的。 6 Starr。C.:Social benefit versus teehnologieal risk.Science。1969。 而事实上,人们对风险的理解除了心理因素以外,其他许多 165:1232一l238 更重要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 7 Michael Siegrist。Carmen Keller,and Henk A.L.Kiers.A New 色,影响着人们对风险的方向和强烈程度的认知,比如人们 Look at the Psychometric Paradigm of erception of Hazards.Risk 对机构团体的信赖、个体及组织所属的文化类型、所持的价 Analysis,2005,25:211—222 8 Lucia Savadori.Eta1.Expert and Public Perception of Risk from 值观等,这些都被心理学的视角所忽视。 Biotechnology.Risk Analysis.2004,24(5):1289—299 6参考文献 9 Yates J F,Stone E R.The Risk Construct.Risk—taking Behavior。 1992:1—25 1 Feomme,K.,Katg,E.C.,&Rivet,K.Outcome expectancies 10 Tervsky.A,Kahneman.The Framing of Decision and the and risk—taking behavior.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7, Psychology ofChoice.Science,1958,211:453—458 21:421—442 儿Slovic。P..Informing and Education About Risk.Risk Analysis。 2 Sitkin,S.B.,&Weingan,L.R.Determinants of risky decision— 1986,6(4):177—187 making behavior:A test of the mediating mh of perceptions and 12 Atkinson J.W.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Risk taking Behavior. propens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mal,1995,38:1573 1592 Psychological Review,1957,64(6):359—371 3 Sitkin。S.,&Pablo,A.Reconcept山zing the determinants of risk l3谢晓非等.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和威胁认知.心理学报。2002.34 behavior.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2,17:9—38 (3):319—326 4 S1ovie,P.Perception of risk.SCience,1987,236:280—285 14 Blaylock,B.K.Risk perception:Evidence of an interactive process. 5 Gregory,R.,&Menddsohn,R.Perceived risk,dread。and Journal ofBusinessResearch,1985。13:207—221 benefits.Risk Analysis,1993。13:259—264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Risk Perception Liu Jinping,Zhou Guangya,Huang Hongqi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He 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1) Abstract Risk perception is a much researched field.Risk perception is a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 topic factors that affect our daily life and work,as well as an index that can measure the psychological panic of the public.Its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risk estimation,risk perception me asuring.The construction of risk perception is complex.The factors that affect risk perception include individual difference,expectation level,risk communication,controllable degree,risk characters,knowledge model,motive to SUCCESS,and the risk extent of an event. Key words:risk,risk perception,risk assessment (上接第375页) (2):354—359 18杨治照,郭力平,王沛等.记忆心理学.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 21 Golding J M,MacLeod C M(Eds.).Intentional forgetting: 学出版社。1999:201—229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19宋耀武,白学军.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心理科 As ̄ociates,1998 学,2003,26(4):727—728 22 Kingball D R。Metealfe J.Directed forgetting effects arise from 20 MacLeod C M。Daniels K A.Directed versus indirected forgetting selective rehearsal,not suppression.Manusript submitted for tests of memory:Directed forgetting meets generation effect,2000。7 publication,2001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Directed Forgetting Wang Dawei,Liu Yongfang,Bi Yuf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Abstract Directed forgetting,another experimental paradigm about memory research,has become a focus for memory psychologists. The paper primarily explains the research paradigm based on the cost—benefit principle,explor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directed forgetting,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the paradigm,and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ed forgetting by mean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Key words:directed forgetting,cost—benefit,selective rehearsal,retrieval in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