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临床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临床分析

作者: 胡开映郭海东

来源:《中外医疗》 2012年第4期

胡开映 郭海东

(贵州省长顺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贵州长顺 550700)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临床资料,分为2组,观察组组实施交锁髓内针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AO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失血量等都比对照组组效果更佳,统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针固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和固定牢固的优点。它除具备有骨折端加压作用及较强的抗负载作用外,有很好的抗旋转作用,使股骨颈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提高了骨折愈合率。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针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2(a)-0113-01

本文笔者根据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对90例治疗进行分析,发现交锁髓内针固定的方法更为有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入院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者,其中,有6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63岁,平均(34.3±3.2)岁;纳入标准:(1)闭合性股骨干中段新鲜骨折;(2)年龄18~65岁;(3)身体状况良好。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或严重粉碎性骨折;年龄<18岁或者>65岁;严重血管、神经损伤且有严重心血管等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内外旋中立位,屈髋80°,内收30°;在大粗隆顶点向上行直切口4cm,切开至大转子内壁,用甲钩向两侧牵开,在梨状窝处大转子前后缘中点紧贴大转子内壁锥透骨皮质;用T柄锥状髓腔扩大器,自直径8mm开始,每次递增1mm扩大进钉点以达到髓内针尾端所需直径;再屈膝位牵引,手法整复骨折并维持股骨的力线及长度,将合适长度、直径的髓内钉从梨状窝打入髓腔至钉尾平大转子尖止。例图见1、2、3。

对照组:患者要固定于床上,所以取仰卧位,然后专门设置的牵引手术床上进行手术。给患者躺好后感觉一下,如果感觉不好就在其腰部垫一个枕头等措施。然后从髋关节外侧开始起切开皮肤,然后经过一系列仔细的剥离后,可以看到骨折部,医生用仪器进行测试,进而了解骨折移位情况,设计复位固定的程序。对于那些极易出现内侧骨皮质血运的破坏,内侧和后侧不剥离骨膜的情况尤其要仔细用刀,否则会对其产生不好的影响。大粗隆纵行冠状面骨折及粗隆下大的移位骨折块,可先行复位后采用拉力螺钉固定。按AO内固定操作常规,第4孔也可拧入松质骨螺钉固定小粗隆,剩余的钉孔拧入皮质骨螺钉固定,争取一次成功,然后逐层缝合后敷料包扎。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采用(x-±s)统计,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

2 结果

(1)2组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失血量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无显著差异,t=0.733,v=7,P>0.05(表1)。

3 讨论

结果表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牢靠,利于骨痂生成。与其它内固定器械相比有很大优势。其手术适应证较广,几乎适合所有年龄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且操作简单,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蒋协远,李晓彤,王满宜.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针固定后骨折端旋转畸形的测量[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55~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