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借贷之涵义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一、

试论借贷之涵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对象由简单到复杂,其内容不断扩展,借贷的涵义也经过了几次变化:有直观到抽象,有浅显到深刻,赋予了划时代的内涵并具有更加突出的经济意义。

一、借贷符号具有经济意义

借贷的本义:“借”反映债权增加;“贷”即债务增加。在借贷记账法之前,人们曾经广泛使用过“入出”、“收付”等记账符号,这些记账符号的含义很简单、直观,无非是增加和减少的意思,十多年前还盛行于我国的增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这些记账符号只有单纯的数学涵义,而没有经济意义,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借贷记账法却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经济意义出现的。 借贷的发展:早期的借贷符号,仅仅表示银行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等业务而已。但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越来越复杂和借贷记账法的推广,借贷记账法不仅要核算债权债务,而且要把现金、产品、设备等纳入会计对象。为了使借贷记账法能有效的核算会计的全部对象,借贷的含义必须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这就需要对日益复杂的会计对象的共同本质进行抽象的研究。这种抽象研究分为:①借贷中所表象的债务与各种货币、货物等资产一样,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即都具有价值,都作为经济资源而对企业有用,属于企业的资产。②债权和债务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属性,但在中世纪意大利的商业银行里,并没有把他们分开核算。当时意大利商业银行里,按任命设置帐户,也就是说,他们把债权和债务记到同一个帐户中:债权和债务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财富的组成部分,这一认识对借贷记账法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深刻理论基础上的。不仅各种资产具有相同的本质,而且负债和资产一样也具有相同的本质,即会计的全部对象包括资产和负债,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财富。借贷的含义也就成了财富的增减。 资本帐户出现后,会计的对象进一步扩展,借贷的含义也随之变化,更进一步抽象,但不管怎么变化,借贷二字始终具有确定的经济意义,绝不仅仅是一个记账符号。

二、借贷表示财富的增减

企业作为一个营利者,会计核算的对象应该是财富。借贷表示企业财富的增减,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事实上,对财产情况进行核算,一直是会计的基本任务。在早期的会计里,财产情况简单,仅仅表现诸如金钱、粮食、货物和房屋而已,对于这些对象,借表示企业财产增加,代表是企业财产减少。当西方市场交易中信用关系产生后,也就出现了债权与债务,债权债务自然纳入会计核算的对象。

概括得说,会计的资产和负债相并列会妨碍我们对资产和负债共同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似乎两者是根本对立的。实际上,资产和负债有相同的本质,并且可以在

一起加减运算,他们的共同本质就是都是财富。也可以说:“资产是财富的加项,是正资产。借表示财富的加项增加,财富的减项减少;贷表示财富的加项减少,财富的减项增加。”我们在这里可以简单地把借贷概括为:借表示财富的增加,贷表示企业财富的减少。

可是,如果再把视野扩大到另一类要素或帐户(即扩大到会计对象的全部)——“资本”,则是资产和负债相抵后的余额,财富和资本其实都是一回事,反映的都是同一主体,数量也相等。 三、借贷表示权利和责任的变化

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交易中的民事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应该是企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责任,借贷也可以表示权利和责任的变化。

经济关系的不同,往往导致人们对会计对象的理解也不同。在股份制产生以前,企业是业主的附属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目标就是为业主谋求财富的最大化,因而会计的对象就是财富。两权分离后,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关系综合体,其目标已经不单纯是财富的最大化,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充分有效的利用资源,项所有的资金提供者负责,会计的对象因而转化为权利和责任。

在经济发展水平交的的情况下,企业对绝大部分资产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因而保护企业的资产权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企业也很少从外界区的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保护投资人权益,切实承担受托责任也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这时会计把核算的重点放在财富变化上,不重视对权力和义务的核算,而现代市场条件下,作为一个开放是的市场主体,企业要开展大量的经营交易和资本交易活动。在这些交易活动中,必然产生各种复杂的权利(主要是债权)、义务(主要是债务)关系。要经营好一个企业,实际上就要有效的维护和和法的行使民事权利,恰当的承担民事责任,充分了解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在会计上就必须对企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责任进行有效的合算。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法律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责任的对等性和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一样,包括偿债责任(负债)和受托经营责任(资本)。

因为借表示资产增加和权益减少,代表是资产减少和权益增加,因而有以下判断:借表示权利增加和责任减少;贷表示权利减少和责任增加。然而把权利和责任并列在一起不利于对借贷本质意义的揭示。我们还要对权力和责任进行抽象分析,权力和责任的性质完全相反,二者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完全相反的,因而可以把责任拟为“负权利”,权力责任之和就是“净权利”,这样借贷的经济意义就可以简化为:借表示为净权利的增加;贷表示为净权利的减少。 四、借贷表示投入和产出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者,其工作就是要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其经营活动可以看作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如果将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为投入和产出,那借就是产出,贷就是投入。借表示:①资产增加,通过交易活动增加了财富,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成果、产出②负债减少,通过交易活动减少了负资产,摆脱了责任,增加了财富,同样也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成果、产出③资本减少,通过交易活动(如利润分配、退股甚至亏损等)摆脱了部分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成果、产出。贷表示:①资产减少,通过交易活动减少了财富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投入和耗费②负债增加,通过交易活动增加了债务,加重了责任,增加了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投入和耗费③资本的增加,通过交易活动(如投资、提取基金等)增加了部分受托经营责任,增加了经营风险和机会成本,也是某种交易活动和投入、耗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凡借都表示产出(财产的形成、增加或责任的消除),是一种收获、一种成果、一种愿望的实现;凡贷则表示投入(财产的耗用或责任的产生、增加),是一种牺牲、一种代价、一种投资。

企业的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项交易活动,在交易过程中,必然有所付出(投入),同时有所收获(产出),也就是说,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会计不仅能核算企业的总投入和总产出,还能核算每一项细微的、具体的经营活动中的投入产出,而对每一项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是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基础。人们普遍承认:会计能帮助企业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这种帮助不仅是在会计工作的整体意义上,而且具体反映在每一笔会计的记录中,因此,会计资料是企业抽调经济效益的信息宝库。我们可以说,在投入产出关系中,贷是因,借是果。我们常说,复式记账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具体地说,贷反映“来龙”,借反映“去脉”。

以上我们分析了借贷的涵义,借贷反映的财富变化有助于我们评价企业的经营效果、分析企业的价值;借贷反映权利和责任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承担的经营风险,以便进行财务经营决策;借贷反映产出和投入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分析财产变动的具体原因,对每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考核。

根据以上分析,应该可以说,借贷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其丰富和深刻内涵的,借和贷体现了财富的增加和减少、权利和责任、投入和产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借和贷同时具有鲜明的功利评价意义:借是“有利的”,而贷是“不利的”。每一项经济活动的发生,都既有“利”又有“不利”,借和贷也体现了“有力”与“不利”的辩证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