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王少杰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骊城学区第一小学)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育新人,教学中,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 “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 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这一见 解对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学生 目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 就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道德素质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 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这种体验 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 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 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 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那么.通过哪些教学 手段来达到内化的目的呢? 1.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 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 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讲《同情 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瘫痪的残疾人在街上行走受到一 些人嘲笑、戏弄的现象后,让学生换位体验那个残疾人的心情,即设计这样 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 心,真正感受到残疾人走路不方便,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 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 残疾人。再比,讲《拾金不昧》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丢失东西和 别人将失物交给自己时的心情。由心情沉重到心情欢快,两种情感体验, 内化了自己的认识,认识到拾金不昧会给失主、给社会带来好处。所以要从 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起着积极作用。 2.对比体验 对比体验是将代表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象与代表错误的道德观念的 形象随机地进行对比,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去评价。获得评价体验, 形成一种道德素质。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腾飞吧祖国》一课时,通过查资 料、搞调查,绘制了三张图表:一是祖国解放前后工农业总产值和人均收入 对比表;二是改革开放前后农、副、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对比表;三是我国 和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对比表。通过列表比较,突 出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学生觉得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对比体验,无 疑会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3.实践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 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 质的提高。例如。学完《妈妈的小帮手》一课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叠被、叠衣 服、洗碗、摘菜等,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体验。这样的体验更深刻。维持的 时间更长。 二、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 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 心灵。”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 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学生才会排除内 心的障碍,坦诚的向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来,在 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教 育家陶行知先生还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 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要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 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他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能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保 障,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序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 思考,对优生做到“锦上添花”,对差生做到“雪中送炭”。规避“落井下 石”。只有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学生解放头脑,解放双手,在民 主、和谐的土壤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重视素质教育。要做到“尊生”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背景(贫困、富有、单亲、重组等),要全面提高学生 的素质,教师也得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学生是否喜欢一个教师,并不是 一定得有超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是需要一个会尊重学生的老师。 因而,“尊生”也是“重教”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 际交往,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师生 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面向社会,增强现代意识,提高思想素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已进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 以必须树立自强、竞争意识。这种观念的树立能使人永远无止境地攀登, 能使人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也应注意 渲染、强化竞争意识。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并对教材 内容适当引导、补充。例如。《百折不挠》一课的教学,在深刻明理时运用参 考资料《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强化观点,而我认为教学这一环节时。对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栾菊杰的成功,不能仅仅从意志角度引导学生。更重 要的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栾菊杰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因为当时栾菊杰 已经是全国冠军,是一种强烈的自强竞争意识使她产生了坚强的意志和毅 力,才使她在受伤不轻的情况下,冒着某种危险,顽强拼搏。我们的思想品 德课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敢于竞争、不怕受挫、勇于探索的新观念。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 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 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 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 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