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工

来源:小奈知识网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缺点:(1)能合理地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2)经济性(3)耐久性(4)整体性(5)可模性(6)耐火性。主要缺点:(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施工受季节性影响大。

.延性破坏: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和其他预兆的破坏类型,构件破坏过程比较长,能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伤亡事故及建筑物的全面崩溃,如适筋梁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2.脆性破坏:构件或岩土体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他预兆突发性破坏,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容易造成伤亡事故及建筑物的全面崩溃,如超筋梁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3.荷载分类:1)按时间的变异分类:可变荷载、永久荷载、偶然荷载;2)按空间位置的变异分类:固定荷载、移动荷载3结构的反应特点分类:静态荷载、动态荷载 4.荷载代表值:永久荷载或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可变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

5.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来说,他的荷载效应S就是荷载在结构构件上产生的内力也就是构件截面上承受的弯矩、轴力、剪力或扭矩等。

6.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来说,它的结构抗力R就是构件截面的极限承载力。 7.对于持久设计状况,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对于短暂状态,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对于偶然设计状态,则可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的验算。 8.为保证斜截面抗弯,抵抗弯矩图与弯矩包络图应呈什么关系?当跨中纵筋弯起和支座纵筋切断应满足什么构造要求?

(1)为保证正截面受弯,在各个截面上都要求MR不小于M,即与M图是同一比例尺的MR图必须将M图包括在内。

(2)①在弯起纵筋时,弯起点必须设在该钢筋的充分利用点以外不小于0.5h0的地方。a>=0.5h。这样就使得斜截面抗弯强度大于或等于正截面抗弯强度。

②切断纵筋时 a为保证钢筋强度的发挥,该钢筋实际切断点至充分利用点的距离ld应满足:ld>=1.2la(当KV<=0.7ftbh。) ld>=1.2la+h。(当KV>0.7ftbh。)b.为保证理论切断点处出现裂缝时钢筋强度的发挥,该钢筋实际切断点至理论切断点的距离lw应满足lw>=h。且lw>=20d c.若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该钢筋还应延长使 lw>=1.3h。且lw>=20d同时ld>=1.2la+1.7h。 d.纵向钢筋一般不宜在正弯矩受拉区切断,以防止切断处钢筋面积骤减,引起混凝土拉应力突增,导致切断钢筋截面处过早出现斜裂缝。 e.伸入支座的纵向钢筋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以防止斜裂缝形成后,纵筋被拔出而导致梁的破坏。

9.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包括抗裂或裂缝宽度验算和变形验算。

10.引起裂缝的原因:外力荷载引起的裂缝和非荷载因素引起的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荷载;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荷载;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荷载;混凝土塑性坍落引起的荷载;冰冻引起的荷载;钢筋锈蚀引起的荷载;碱—骨料化学反应引起的荷载。 控制措施

①温度变化引起的荷载。为防止此类裂缝的发生和减小裂缝宽度,应采用隔热或保温措施尽量减少构件内的温度梯度; ②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荷载。防止和减小收缩裂缝的措施是,合理地设置伸缩缝,改善水泥性能,降低水灰比,水泥用量不宜过多,配筋率不宜过高,在梁的支座下设置四氟乙烯垫层以减小摩擦约束,合理设置构造钢筋使收缩缝分布均匀,尤其要注意加强混凝土的潮湿养护; ③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荷载。防止措施是,根据地基条件及上部结构形式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及设置沉降缝等; ④混凝土塑性坍落引起的荷载。防止此类裂缝的措施是,仔细选择集料的级配,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特别是要控制水灰比,采用适量的减水剂,施工时混凝土既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 ⑤冰冻引起的荷载。在建筑物基础梁下,充填一定厚度的的松散材料(炉渣); ⑥钢筋锈蚀引起的荷载。防止措施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适当地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⑦碱—骨料化学反应引起的荷载。为了控制碱—骨料化学反应,应选择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采用降低水灰比。 10.控制裂缝宽度的措施:(1)采用变形钢筋可以有效的减小裂缝间的间距与裂缝宽度;(2)选用小直径钢筋时解决裂缝开展过宽最方便的方法;(3)根据结构所处环境条件,结构受力状况和施工条件来取保护层厚度,不宜过厚;(4)增加钢筋用量能降低钢筋应力,从而可以减小裂缝宽度;(6)提高施工质量和采用正确的构造措施是改善构件开裂的有效方法;(7)解决裂缝最根本的办法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12.确定截面最不利荷载布置的原则:(1)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活载在本跨布置,然后再隔跨布置;(2)求某跨跨中最小正弯矩时,活载在本跨

2min2min不布置,在其临跨布置,然后再隔跨布置;(3)求某支座截面的最大负弯矩时,活载在支座左右两跨布置,然后再隔跨布置;(4)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活载的布置与求该支座最大负弯矩时的布置相同。

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要优缺点:优点:1)根本上解决混凝土开裂;2)利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截面小,自重小,以建造大跨度承重结构;3)经济,高强钢筋30%~50%。4)提高刚度5)在预加偏心应力时有反拱产生,减少构件的总挠度6)扩大了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7)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8)疲劳性能好9)预加应力还可以作为结构的一种拼装手段和加固措施。 缺点:1)设计计算较复杂2)施工工艺复杂,对材料、设备和技术水平等的要求都比较高3)预应力混凝土单位造价较高。4)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延性要差一些。

1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作原理:所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就是在外荷载作用之前,先对混凝土预加压力,造成人为的应力状态。它所产生的预压应力能部分或全部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拉应力。这样在外荷载作用下,裂缝就能延缓或不致发生了,即使发生了,裂缝宽度也不会开展过宽。

15.预应力两种施工的方法:先张法即先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浇筑构件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是通过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传递的。适宜工厂化批量生产,是中小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施工方法,特别是在房屋建筑中采用的比较多。后张法是先浇筑构件混凝土,待混凝土结硬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预应力钢筋,再对孔道灌浆的施工方法。后张法不用加力台座,张拉设备简单,便于现场施工。适用于现场施工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钢筋内的预应力是靠构件两端的锚具传给混凝土的。 16.正截面受弯破坏特征:

适筋破坏:构件在截面承载力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也就是构件的延性较好,属于延性破坏;二超筋破坏:超筋构件由于混凝土压坏前无明显预兆,破坏突然发生,属于脆性破坏;三少筋破坏:基本上属于脆性破坏。

17.斜截面受剪破坏特征:

① 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斜拉破坏:剪跨比3时发生斜拉

破坏,整个破坏过程急速而突然,破坏荷载比斜裂缝形成时的荷载增加不多;斜拉破坏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余留截面上剪应力的上升,使截面上的主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剪压破坏:剪跨比13时常发生剪压破坏,它的破坏过程比斜拉破坏缓慢一些,破坏时的荷载明显高于斜裂缝时出现的荷载,剪压破坏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余留截面上的主应力超过了混凝土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的抗压强度;斜压破坏:剪跨比1时发生斜压破坏。就其受剪承载力而言,斜拉破坏最低,剪压破坏较高,斜压破坏最高;就其破坏性质而言,均属于无预兆的脆性破坏,其中斜拉破坏脆性最为明显。

② 有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斜拉破坏:腹筋数量配置很少且剪跨

比比较大。剪压破坏:腹尽数量很少且剪跨比不大。斜压破坏:腹筋配置得过多或剪跨比很小。 18.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正截面破坏: 受拉破坏:这种破坏发生于轴向压力偏心距较大的场合,也称大偏心受压破坏,特征是受拉钢筋,应力先达到屈服强度,然后压区混凝土被压碎,与配筋量适中的双筋受弯构件的破坏相类似;受压破坏(偏心距很小:截面全部受压,偏心距稍大:截面会出现小部分受拉区,偏心距较大:发生第一类大偏心受压破坏),这三种情况的破坏特征都是靠近轴向压力一侧的受压混凝土压力先达到极限应变而被压坏,所以称为受压破坏。前两种发生于轴向压力偏心距较小的场合,也称小偏心受压破坏。 19.受扭构件破坏形态: 少筋破坏: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钢筋超过屈服点甚至被拉断,破坏过程急速而突然,无任何预兆,属于脆性破坏;适筋破坏:整个破坏过程具有一定的延性和明显预兆,破坏时扭转角较大,属于延性破坏;超筋破坏:破坏时扭转角较小,属于无预兆的脆性破坏。

20.受拉构件各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先张法:1)预应力钢筋放张前;2)预应力钢筋放张后;3)全部预应力损失出现;4)消压状态;5)即将开裂与开裂状态;6)破坏形态。后张法:1)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出现;2)第二批预应力损失出现;3)消压状态;4)即将开裂与开裂状态;5)破坏状态。第300页到307页。

21.预应力损失:①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②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减少摩擦方法:两端张拉;超张拉)③预应力纲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④预应力纲筋应力松弛(措施:超张拉、采用低松弛损失钢材)⑤混凝土收缩和徐变⑥螺旋式钢丝(或钢筋)挤压混凝土

2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包括抗裂(不允许裂缝出现)或裂缝宽度验算和变形验算。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荷载与材料强度均取其标准值。

22.超张拉工艺:张拉顺序为01.1con0.85concon。当张拉端的张拉应力从0超张拉至1.1con时,预应力沿EHD分布。当张拉应力从1.1con降到0.85con时,由于孔道与钢筋之间产生反向摩擦,预应力将沿FGHD分布,当张拉应力再次张拉至con时,预应力沿CGHD分布,这样可使摩擦损失减小,比一次张拉到con的预应力分布更均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