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隧道的定义:是一种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行的工程建筑。
2. 隧道工程的含义:一方面指从事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另一方面是指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
3. 隧道施工的方法:明挖法、盾构法、沉埋法、顶进法、掘进机法、暗挖法
4. 隧道分类:(1)所处地层:土质、石质隧道(2)埋置深度:深埋、浅埋隧道(3)所在位置:山岭、水底、城市隧道(4)断面数值:特大断面(100)、大断面(50~100)、中等断面(10~50)、小断面(3~10)、极小断面(3以下)(5)用途:交通、市政、水工、矿山 5. 隧道的特点:优点: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节约地皮;有利于环境保护;应用范围广泛。 缺点:造价较高;施工期限长;施工作业环境和条件差。
第二章
1. 山岭隧道的位置选择:(1)越岭隧道的位置应先在较大范围内比选,后再较小范围内选定(2)从地形考虑:从垭口穿越,隧道的长度较短,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3)从地质条件考虑:必须对其进行地质条件勘察,比选地质较好的垭口(4)高程:根据越岭地段的地质条件,并以临界高程作为隧道穿越方案的比选基础
2. 临界高程:是隧道造价、接线造价及营运费用的总和为最小的越岭高程 3. 垭口:当路线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高程较低处。
4. 不良地质:指滑坡,错落,崩塌,泥石流、流砂、溶(土)洞、瓦斯、危岩等不良地段 5.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原则:先治水、弱爆破、稳开挖、早衬砌、勤测量、强支护、稳步推进的原则
6. 隧道洞口的位置选择的原则:“早进晚出”;目的:确保施工,运营的安全。 7. 隧道平面:指隧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8. 隧道平面线形:原则上采用直线,避免曲线(无法避免时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 9. 隧道纵断面:指隧道中心线展开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单坡、人字坡)
10. 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建筑限界。通风、照明及其他所需面积。
1
11. 隧道建筑限界:指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12. 隧道断面设计主要解决:内轮廓线、轴线、截面厚度 13. 衬砌断面形状:墙式圆弧拱、三心圆拱、单圆拱 14. 衬砌内轮廓线:指衬砌在隧道净空内的完成线。
15. 衬砌外轮廓线:为保持隧道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足够厚度的外缘线
16. 实际开挖线:为保证衬砌外轮廓线形状,实际开挖线不可避免的成为不规则形状,开挖断面的实际轮廓线稍微超过外轮廓线,也称超挖线。
17. 衬砌内轮廓线求法:(1)确定建筑限界(2)确定弧形(3)计算,验证,调整
第三章
1. 隧道衬砌材料应具备的特点: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耐腐蚀性、抗风化及抗冻性。经济、就地取材、易于机械化施工等
2. 隧道衬砌材料的种类:(1)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2)喷射混凝土(3)锚杆和钢架(4)片石混凝土(5)块石或混凝土块(6)装配式材料
3. 隧道衬砌类型:(1)喷锚衬砌(2)整体式衬砌(3)复合式衬砌(4)装配式衬砌(5)连拱式衬砌
4. 洞门:是指隧道两端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衬砌与洞外路堑的支护结构
5. 洞门的类型:(1)环框式洞门(2)端墙式洞门(3)翼墙式洞门(4)柱式洞门(5)台阶式洞门(6)削竹式洞门(7)遮光棚式洞门
6. 明洞:采用明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作用:防止隧道洞口、路堑地段受塌方、落石、泥石流、雪害等危害。
7. 明洞类型:拱式明洞(路堑式、半路堑式拱形明洞)、箱型明洞、棚洞
8. 隧道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纵向式(射流式、风道式和喷嘴式、竖井排风式)、半横向式(送风式、吸风式)、全横向式、混合式}
9. 隧道防排水的原则:“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10. 隧道防水措施:(1)喷射混凝土防水(2)塑料防水板防水(3)模筑混凝土衬砌防水(4)涂料防水(5)防水砂浆抹面(6)注浆堵水(7)防止地表水的下渗。
11. 隧道照明区段的划分:洞口接近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出口段、洞口接近段。
2
第四章
1. 隧道围岩:指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隧道稳定性能产生影响的岩(土)体。 2. 围岩压力:指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隧道支护上的压力。
3. 围岩压力的确定方法:(1)直接量测法(2)经验法或工程类比法(3)理论估算法 4. 围岩的稳定性指标:(1)单一岩性指标(2)综合岩性指标
5. 围岩自稳时间:从隧道开挖到顶部开始发生可察觉的移动、松弛所经历的时间(综合岩性指标)
6. 围岩分级:首先,根据岩石的坚硬度和岩体完整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然后,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综合评判,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 7. 岩体的完整程度: Kv=(vpm/vpr)
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 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2第六章
1. 新奥法的基本概念:是以控制爆破为开挖方法;以喷锚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检测控制围岩变形,动态修正设计参数和变动施工方法的一种隧道工程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 新奥法三大因素:锚杆、喷射砼、施工测量
3. 新奥法施工方法:(1)全断面法(2)台阶法:长台阶法、短台阶法、超短台阶法(3)分部开挖法:台阶分部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4)其他施工方法:中隔墙法(CD法)、交叉中隔墙法(CRD)
4. 新奥法施工原则:“少扰动、早支护、勤测量、紧封闭”
少扰动。指在进行隧道开挖时,要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扰动强度、扰动范围和
扰动持续时间;早支护。开挖后即时作初期喷锚支护,使围岩的变形进入受控制状态;勤测量。指以直观、可靠的测量方法和量测数据来准确评价围岩的稳定状态,或判断其动态发展趋势;紧封闭。是指药尽快形成对围岩的封闭支护
5. 传统矿山法:指用开挖地下坑道的作业方式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法、下导坑先拱后墙法
3
6. 新奥法与矿山法的区别:
开挖方法 临时支护 永久支护 闭合支护 控制爆破 测量 施工方法 7. 喷锚支护:
(1)锚杆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锚杆受力后产生变形,且其本身不受破坏②锚杆与围岩保持紧密接触
(2)锚杆类型:①全长粘结型锚杆②端头锚固型锚杆③摩擦型锚杆④预应力锚杆和自钻锚杆等
(3)特点:工艺简单,施工快捷,及时性、密贴性、柔性和可分性对稳定围岩有着明显效果;节约材料和劳动力,加快施工进度,降低造价,并有利于施工机械化和改善劳动条件 (4)锚杆的支护效应:悬吊效应、组合梁效应、加固效应
(5)喷锚支护类型:①喷锚支护②锚杆支护③喷混凝土+锚杆支护④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
新奥法 喷锚支护 复合式衬砌 强调 必须采用 必须采用 分块较少 矿山法 木支撑为主、钢支撑 单层模注混凝土衬砌 不强调 可采用 无 分块较多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