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新型示波器的基本调整方法和工作模式;
2. 掌握用新型双踪示波器观测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 实验环境
硬件基础:万用表、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
三、 实验原理
1、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原理
该仪器采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可以输出函数信号、调频、调幅、FSK、PSK、猝发、频率扫描等信号,还具有测频、计数、任意波形发生器功能。 可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示波器显示波形原理
示波器是最常用的测试仪器之一,既能直观的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利用示波器,可以测量信号的幅值,瞬时值,频率,周期,相位和脉冲信号的宽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参量。
如果在示波器CH1或CH2端口加上正弦波,在示波器的X偏转板加上示波器内部的锯齿波,当锯齿波电压的变化周期与正
弦波电压相等时,则显示完整的周期的正弦波形,若在示波器CH1和YCH2同时加上正弦波,在示波器的X偏转板上加上示
波器的锯齿波,则在荧光屏上将的到两个正弦波。
四、 实验内容与过程
1、 对示波器进行自检;
2、 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将频率调到50Hz,电压调
成5V;
3、 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测量其垂直灵敏度、峰峰高度格数、峰峰
电压、电压有效值、扫描速度、水平格数/周期、读取信号频率(Hz),并记录;
4、 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值,并记录;
5、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分别调到1K、25K、333K、500K,
重复3-4步;
6、 调节函数发生器使其输出正弦波,使CH1和CH2幅度相同但
是频率比分别为1:1、1:2、1:3,分别记录其李萨如图形; 7、 调节函数发生器使其输出正弦波,使CH1和CH2幅度相同但
是频率相同但是相位差分别在0、45、90、135、180度,分别记录其李萨如图形;
五、 数据记录与分析
1、
频率为50、1K、25K、333K、500K的正弦波:
各属性记录如下表:
信号发生器/Hz 50 1K 25K 333K 500K 万用表电压/V 垂直灵敏度(V/div) 扫描速峰峰高度格数 峰峰电压/V 电压有效值/V 度(t/div) 2.53 5.14 5.40 2.73 2.77 5.06 5.14 5.40 5.46 5.54 1.789 1.817 1.909 1.930 1.958 10000 200 10 2 1 水平格数/周期 2 5 4 1.5 2 读取信号频率/Hz 50 1K 24.87K 335K 495K 1.764 1.764 1.765 1.894 -- 2 1 1 2 2 50Hz信号波形图:
1KHz信号波形图:
25KHz信号波形图:
333KHz信号波形图:
500KHz信号波形图:
2、 频率比分别为1:1、1:2、1:3的李萨如图形如下: 1:1的李萨如图形:
1:2的李萨如图形:
1:3的李萨如图形:
3、 相位差分别在0、45、90、135、180度,分别记录其李萨如
图形如下:
相位差0度李萨如图形:
相位差45度李萨如图形:
相位差90度李萨如图形:
相位差135度李萨如图形:
相位差180度李萨如图形:
六、 思考题
1、示波器输入信号耦合开关置“AC”、“DC”、“GND”位置
有何不同?如何选择?
答:“DC”指信号的所有成分都可以通过,可以看到叠加在交流信号上的直流成分。“AC”的作用是滤除信号中的直流成分。“GND”是接地耦合,用于确定对地零电位点。 2、怎样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信号的频率和电压大小? 答:频率可以直接进行读数,电压可以读取该点距离基准线的格子数乘以单位格子电压,或者直接用光标测量。
3、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及直流稳压电源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答: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时要注意输出的信号要由小
到大,缓慢调节。每次变换频率及波形时,要把输出信号关到最小处。 使用直流稳压电源时应注意输出的电压及电流是否带起负载并有一定的余量,接线时注意正负极性不要短路。
4、什么叫正弦波的有效值?什么叫正弦波的峰值? 答:把直流电和交流电分别通过两个相同的电阻器
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他们产生的热量相等,那么就把此直流电的电压、电流作为此交流电的有效值。
正弦波的电压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差就是峰值。
七、 实验总结
这是第一次在新的实验室进行操作,仪器都是全新的,为了熟悉新的仪器还花费了一点时间。本次实验主要目的是掌握新型示波器的基本调整方法和工作模式、掌握用新型双踪示波器观测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虽然操作并不复杂,但是加上陌生的仪器,也有几分繁琐。在这里有些新名词出现,为实验增添了一点难度和趣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