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0 月 9 -11 日 第 7 周 累计 4个教案 7 课时 课题 第二章 基础构成 共三节 点、面、线三要素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与实验准备 组 织 教 学 时间 系 班级 缺 课 学 生 姓 名 讲授、练习、指导 多媒体 ①认识点、线、面的特点 ②理解和运用点、线、面的形态结合方式 能 力 目 标 知 识 目 标 1、点的特点 2、线的特点 3、面的特点 通过第三节所学知识,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构成的三大元素,通过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练习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质。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 通过对生活中物体的分析,如:人眼为点,人的头发为线,还有身体各个部分的点构成的面,再如:珠帘,首饰,黑板上的字,天空的飞鸟等。世界万物都是由点线面构成而来,点线面是最基本的要素。 第二部分 讲授新课 第一节 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 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 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 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一、形的概括 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 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第二节 线 第一部分 回顾上节所学 造型艺术在传播信息中运用的主要媒介就是形态。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建筑、产品等都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并因其形态上的特征而产生固有的、独立的形象。植物的外形不同分类不同;对于人,我们可以识别他的年龄,身高,五官特征等自然形态。在构成学的层面上,我们把这些独立的形象分解为基本的视觉元素——点、线、面来分析。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大造型要素之一——点。了解了点的特点及其基本的心理效应。我们知道点是造型基本要素中最小、最简洁、最单纯的形态。 第二部分 导入新课 线是由什么构成的,如何构成的由点,移动后产生疏密。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第三部分 新课讲授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当点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时就会产生线。 从构成角度来看,线不止具备长度和宽度,把线的内部填满即可成为面形,面形的轮廓由线来决定,也可以作为纹理的填充或支撑的骨架,线是最为有利的造型手段。 从构成角度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有面的感觉,但如果它的周围都是类似的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被认为是粗线。 线的长短形状不同,也就各自具备不同的特征。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1、 线的分类: 从线性上来说,线可以分为直线、曲线以及直曲线结合三大类。线的心理效应十分丰富。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① 水平线 是因为水平方向的延伸,有左右流动的感觉,能产生关阔平静的效果。同时它还具有左右两种方向,又可令人产生寂寞、空旷、神秘、遥远、冷漠等感觉。 ② 垂直线 垂直线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线,所以产生上下流动的感受,会给人耸立、上升的感觉,又可令人产生悲壮、孤独、忧郁等感觉。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③ 倾斜线 倾斜线与水平线和垂直线相比,产生双向运动感,它使人感觉有右上。左上以及左右摇摆的感觉,因此,它是具有较强运动感的线。 ④ 曲线、 常见的曲线主要有自由曲线和几何曲线两种。 。几何曲线是正圆线、椭圆线等用仪器绘制而成的曲线。 。自由曲线相对于几何曲线来讲,更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它能体现出曲线的自然美。 曲线之间的搭配能使画面活泼、生动、富有韵律感,并可以增加画面的跳跃感。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二.线的特征 1.线的粗细。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速度感、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线的粗细可产生远近关系,感觉上粗线前进,细线后退。 2.线的浓淡 这是个关于线的明度问题,如果线的粗细或长度一定的话,则深色的线比浅色的线显的前进一些。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3.线的间隔 不论粗细、长度和明暗,一切条件相同的线在配置的时候,间隔密集的线比间隔宽松的线显的后退一些。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4、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 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 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三、线的组合 (1)规则的组合 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 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 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四.线的分割 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割。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第四部分 本章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点线面三大造型要素之中的线。 一.线的分类,不同的线带来不同的感受。 二.线的特征,线的粗细、浓淡、间隔和方向都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效果。 学习线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造型打基础,那我们不止要掌握线自身的特点,也要学习线在画面中的应用。 三.线的组合,介绍了线在画面中不同的组合方式。 学习完如何组合线,我们接着更进一步去提升线在画面中的应用。 四.线的分割。 第五部分 作业 1. 作业要求—— 在对线的概念由来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同 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以不同形态线为基本元素的图形组合。 2.作业步骤—— 对不同的线、相同的线进行有规则的、不规则的、不同表现效果的、不同组合形式的尝试。 3. 作业要求—— ①黑白表现 ②1张,每张绘成10cm×10cm作业 4. 作业提示——在通过对点的练习实践之后,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在对线练习时,不仅要对线进行组合,更重要的是要尝试着在简单的组合中让图形“说话”。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第三节 面 第一部分上节回顾 经过上节课的点线的学习,讨论如何结合平面构成原则形成面。 第二部分新课讲授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 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 1、面的分类 几何性的面、直线性的面、有机性形态的面、不规则性形态的面、偶然性形态的面、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如敲打、泼撒。徒手性形态的面。从大小到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客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4)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5)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第( )页,共( )页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点和面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分,在需要位置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点,在需要强调形状面积的时候,我们把它看为面。 群化的面能够产生层次感,所谓群化,就是一大堆,一群群的,想象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大群绵羊相比,就能明白什么是群化了。 面可以进一步成为体,即体化的面 第三部分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内容可以系统的了解构成的三大元素,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第( )页,共( )页
第四部分 课堂作业 根据点、线、面分别练习 1. 点的线化,线的面化练习 2. 用点、线、面分别来表达出它的情感。 3. 要求: 1) 黑白表现 2) 练习1张绘成10cm×10cm作品 3) 每4张作品裱在一张黑卡上。 作业内容 点、线、面练习 作 业 批 改 纪 录 时间 系 作业批改 问题及分析 教学札记 班级 应交 实交 缺 交 作 业 学 生 姓 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