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课 题 语 文 授 课 班 级 《散步》 七(1、2)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细节,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知识立意等方面的好处;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3、联系生活,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目标 供写作的素材;4、学习“以小(故事、细节、情节)见大(思想、情感、立意、主三 旨)”的写作方法。 维 能力学会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表现亲情的珍贵。 通过文章中所创设的意境,把握作者目 目标 的思想感情。 标 情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目标 1. 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2. 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人物描写;3. 以小见教学重点 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 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2.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 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师生互动 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 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 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 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 又是怎样想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1)扫除字词障碍 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用圈点法圈出精 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 受。 明确(3): (3)用简洁的语言概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 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南方的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用原文中的一个词 来回答——争执): ①“我”劝母亲散步; ②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 师生互动 ③然后写发生分歧——选择大路小路的分 歧; ④“我”决定委屈儿子; 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⑥结果: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 亲,妻背儿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 背起母亲和儿子。 (4)朗读课文 三、分析人物性格 感悟一种亲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步骤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明确1:“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1.结合课文说说“我”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懂事。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相爱,多么幸福。 2.作者为什么把“我”明确2: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那么郑重其事呢? 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明确3: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下一代的巨大差距;(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意图。 ——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 下的中坚作用;(3)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 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 原则;(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明确4: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 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 对生命的珍爱。 四、再读探究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1.赏读一些美句(要——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第七段) 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在哪里?) 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 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 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 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 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师生互动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 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 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 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 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 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 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见上面的探究 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 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 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五、比较阅读 教师引导: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六、小结: 1、大家要相信一点:好作文就是从平常的生活中来;许多细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体味,用匠心去构思,就能写成非常感人的文章 。 2、写记叙文,“以小见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小处要能见细,即要有细节;大处要落实,即不能刻意夸大。 师生互动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作 业 1、读写结合,进行仿写练习 :(选作其一)(1)仿写练习一: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在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写出“你家人”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 (2)仿写练习二:依照句子“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不多了。”写一段在家庭成员产生意见分歧或矛盾时,“我”的心理活动(请注意,你可能不是决定者,所以不能简单地模仿)。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 散 步 板 书 设 计 细节描写 主题 对母亲的尊敬 祖孙三代 母亲喜爱孙子 互相敬爱 以小见大 教 学 感 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