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2011年10月第24卷第1O期Medical Information.Oct.2011.Vo1.24.No.10 (SELDI—TOF—MS技术)对33例诊断明确的胸水标本(良性胸液13 例,恶性胸液l4例,漏出液6例)及部分相应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 较其蛋白质成分异同,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经检测27例渗出性胸液 标本及部分相应的血清标本,并对获得的蛋白信号进行分析发现: 良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清标本蛋白信号没有明显差别,但胸液标本有 [4]Wilkins MR,Sanchez jc,Cooley AA,et a1.Progress with proteome projects:why lla protelnsexprcssed by a genome should be identiifed and how to it.Bintechnol Genet eng Rev.1996,13;19—50. [5]顾炜峰,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们.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 5—8. 6个蛋白信号呈现差异。他们利用Biomarker Patterns软件对获得的 胸液蛋白图谱进行分析,建立的M3945.52 Da,M8944.86 Da蛋白图 谱筛选模型可将80%左右的良恶性胸液正确判别,表明SELDI— TOF—MS技术在胸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总结与展望 [6]Dove A.Proteomics:translatlon genomics into products?Nat Bioteehnol,1999,17: 233-236. [7]Klepamik K。Bocek P.Electrophoresis today and tomrrow:Helping biolo— gists'dreams come true[J].Bioossays,2010,32(3):218 ̄226. [8]Zhang X,Fang A,Riley C P,et a1.Multi-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proteomics-a review[J].Anal Chim Acta。2010o 664(2):101-113. 【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O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surveillance,plan- 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鉴别诊断,是疾病治疗和预后的关 键。蛋白质组学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 ning,ifnancing.WHO,Geneva. 处于初步的应用阶段,还需寻找出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对所发现的 【lO]Jose M.porce1.Tuberculosis Pleural Effusion.Lung,2009,187:263-270. 差异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随着蛋白质组技术的发展和胸腔积 [1 l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年第4次全国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液蛋白质组数据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开发出新的结核性胸腔积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26. 液的诊断手段,并最终应用于临床带来新的希望。 [12]Valdes l,San Jose E,Alvarez D,et a1.Adenosine deaminase(ADA)isoenzyme 参考文献: analysi8 in pleural effusion:diagnostics role.and relevance to the origln of in— [1]钟南山,王辰.呼吸内科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131. creased ADA in tuberculosis pleurisy Eur Respir J,1996;9:747-751. [2]Villegas MV,Labrada LA,Sarav!a NG.Evaluati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 [13】侯伟健,吴广平,贾兰玲等,肺癌与良性胸腔积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差 efion,adenosine deamlnase,and interferon-fin pleural fluid for the diferential di- 异分析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1):52—54. agnosis of pleurla tuberculosis:Chest,2000,118:1355—1369. 【l4】汪得喜,陈怡霓,叶志海等,胸腔积液蛋白质图谱差异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3]Siebert AF,Haynes J Jr,Middleton R,et a1.tuberculosis pleural effusions: 【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6):669—671. twenty-year experience[J].chest,1991,99:883-886. 编辑/杜苏利 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张翠珍.周丽 -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防城港538021)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学科, 共栖,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如肠球菌、肠杆菌,在肠 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最新的核心学科 1。微生态调节剂指在微 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侵袭性,对人体有 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 害;③病原菌多为过路菌,长期定植的机会少,生态平衡时,这些菌数 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制 量少,不会致病,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可引起人体发病,如变形 成的制剂日。人与其寄居的微生物群构成人体的微生态系统,这些微 杆菌、假单胞菌和常为韦氏梭菌等 。 生物群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体的健康依赖于二者之 2菌群失调 间的平衡,如果平衡失调将导致疾病发生Ⅲ。微生态调节剂在肠道菌 正常微生物群通常保持在一个可逆的生理性波动范围内,在数 群失调所致的相关疾病的防治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医患所广 量和种类上都不会发生质的改变,但是如果这种波动超过了生理范 泛使用,正益显示其突出的优势。 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即菌群失调。菌群失调 1胃肠道正常菌群 可分为量的失调、质的失调和定位转移3种。量的失调可分为3度:I 1.1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细菌很快从口、鼻、肛门上下两端 度失调(可逆性轻度失调),Ⅱ度失调(较重失调),Ⅲ度失调(菌交替 侵入13]。儿肠道内微生态环境不稳定,生后最先在肠道定植的是肠杆 症)。质的失调可分为需氧菌与厌氧菌比例失调;耐药菌和敏感菌比 菌,后为双歧杆菌,生后5—7d的母乳喂养儿粪便优势为双歧杆菌, 例失调;原籍菌和外籍菌比例失调。定位转移又称菌群寄生处失调 而混合喂养儿粪便优势菌为肠杆菌,双歧杆菌量明显少于肠杆菌 。 阿。 1.2婴幼儿期母乳喂养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与肠道杆菌数量比为 3微生态调节剂 1000:1,比人工喂养儿高lO倍。至断奶期,双歧杆菌只是哺乳期的 微生态调节剂是所用正常活的微生物成员及其代谢产物和生 1/10,为1 一10 %fu/g,这时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和梭菌等厌 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可促进菌群失调的恢复。微生态制剂按成 氧菌的数量随之增加。 分的属性分类: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1992年Fuller对益生菌的 1-3童年至成年期大肠中双歧杆菌数渐稳定,一般为l o6—109efu/g,双 定义再次做了补充,指出益生菌制剂是含生理活性细菌,能通过胃肠 歧杆菌与拟杆菌的数量相等或前者稍高些[1]。 或定植于结肠或在肠道繁殖,调整肠道菌群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活 人体肠道菌群在肠腔内有3个生物层,深层为膜菌群,紧贴肠 的微生物。益生元在1982年首先由光罔指出,是指那些人体不消化 黏膜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主要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中层为粪杆 或难消化的成分,这些成分可选择性刺激结肠生理活性细菌的生长 菌、韦荣杆菌等厌氧菌;表面为腔菌群,是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兼性 和活性,从而对宿主产生健康效应。合生元又被称为合生素,这是将 好氧菌,这些菌群种类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肠道个体菌 益生菌与益生元同时合并应用的一类制品,它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 群分为三个部分:①生理性细菌与宿主共生关系,为专性厌氧菌,是 理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显著。 肠道的优势菌群,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是膜菌 4常用的微生态调节剂及作用杌理犯日 群的主要构成者,具有营养及免疫调节作用;②条件致病菌与宿主 4.1丽珠肠乐 又名回春生胶囊,含青春双歧杆菌,主要补充对人体 有益的生理性细菌,恢复肠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 收稿日期:2011—07—10 ● 医学信息2011年10月第24卷第10期Medical Information.Oct.2011.Vo1.24.No.10 4.2整肠生 地衣芽胞杆菌,具有双向双重生物效应,其为兼性厌氧 长期腹泻.破坏肠粘膜屏障,最终导致菌群失调.加重腹泻。两者互为 因果。单纯多酶片治疗不能纠正菌群失调,使菌群失调或腹泻迁延, 因此治疗效果不佳。双歧杆菌是肠道优势菌,菌群失调的恢复主要 是双歧杆菌的恢复 。 5.5鹅口疮 金双歧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扶正祛邪,根 治鹅口疮,恢复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 。 菌,在有氧的状态下,能迅速消耗环境中的游离氧,产生强大的生物 夺氧作用,促进厌氧菌的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抗菌活性物质。 4.3促菌生 蜡样芽胞杆菌制成的制剂,属于共生菌,其作用机理为 生物夺氧作用。 4.4米雅BM 酪酸菌的活菌制剂,属厌氧菌,为人体肠道暂住的正 常有益菌群,具有耐热、耐酸、保存时间长和对常见抗生素有抗性为 特点,可以与许多抗生素同时服用。 5.6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临床表现 是腹痛、腹胀以及大便习惯改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认为可 能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因肠易激综合征在肠道 感染后明显增多,故考虑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金双歧主要成分:长 4.5培菲康三联菌制剂,主要含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肠球 菌,三个菌种分别定植在肠道上、中、下部位,上部分定植是粪链球 菌,中部为嗜酸乳杆菌,下部为双歧杆菌,这样组成了不同条件下都 能生长、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 4.6金双歧 含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 4.7威特四联活菌片 由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和蜡杆芽孢杆菌 构成。 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皆为健康人肠道正常 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直接补充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 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体具有危害的细菌【llJ。 5.7抗生素相关性腹泄 抗生素相关性腹泄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的 突出问题。AAD的发病机制,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在广谱抗菌药 4.8复合活性益生菌 综合性菌种,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酵 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菌、醋酸菌。对儿童厌食,老年人消化不 良、肠胃炎、肠溃疡、便秘、痔疮有疗效。 4.9乳酸菌素 含有人体必需的核糖核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 素。该药选择性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对人有益的微生物不但不被 杀灭,还有复壮作用。 4.10益生元制剂①乳果糖系人工合成不吸收双糖,对嗜酸乳杆菌、 物的作用下,异常增殖的致病菌产生内毒素,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和炎 症,使水钠分泌增加而引起或加重腹泻;同时,由于正常的菌群破坏, 致使肠道中糖类不能被发酵成易吸收的短链脂肪酸,初级胆汁酸不 能生成次级胆酸,积滞在肠腔内而继发渗透性腹泻和分泌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 剂,它能帮助人体固有的和补充的正常生理性厌氧有益菌定植、繁 殖,拮抗致病菌,形成生物屏障及化学屏障,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或 恢复微生态平衡,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及相关并发症 ’ 大肠杆菌、肠杆菌有促进作用,对双歧杆菌无促进作用。②水苏糖制 剂与低聚乳果糖制剂,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双歧促进因子,我国制剂 是从中药内提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的重要 性,以及膳食成份对肠道菌群的构成及代谢的有益调节作用。随着 微生态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应运而生的各种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 4.11其他产品 ①乳酸菌素片为乳酸菌的发酵产物,非活菌制剂。 ②乐托尔为含热处理的嗜酸性乳酸杆菌及代谢产物,为死菌制剂。 5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 应用越来越广,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但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尚有 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如目前尚无微生态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的系统描 5.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婴儿肝炎综合征出生后因过 多红细胞破坏产生较多胆红素;加之新生儿肠内及母乳中含有较高 述;尚没有一种微生态制剂长期在肠道定植;免疫缺陷或抑制的患 者,使用益生菌的安全性.尚无确切结论。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观察 研究。 参考文献: 【1】姜秀菊.肠道菌群及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I临床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生, 2005,33(3):36~38. 的B一葡萄糖醛酸苷酶fB—GD)能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新生儿肠 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或开奶较晚建立延迟,不能及时将直接胆红 素排出体外而致高胆红素血症。另外,由于肠道细菌的缺乏,不能充 分分解肠道内的结合胆酸,容易形成胆汁淤积。而肠道细菌可以使 结合胆红素经水解还原反应形成粪、尿胆素原,随粪便排出。肠道中 的粪链球菌及枯草杆菌等可抑制胆汁和肠道B—GD,降低其活性,从 而阻止肠道内直接胆红素转变为间接胆红素,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 [2]郭青海,王崇文.肠道菌群调节剂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2,19(2): 88—90. 环,减轻间接胆红素血症。肠道细菌可以促进肠蠕动增加,使胆红素 排泄增加。双歧杆菌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乙酸、乳酸;分解 [31金汉珍,黄德,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 [4]陈连元,张会丰,刘慧之.新生儿肠道优势菌定量分析及其与内源性维生素 K的关系团.中国公共卫生,1999,15(3):201-202. 肠道内结合胆酸为游离胆酸,从而形成”化学屏障”,减少结合胆酸在 肠壁的主动重吸收,即所渭”胆汁酸肠肝循环”,有助于消除胆汁淤积 Ⅲ。 【5]陈鸿,刘芸.老年人广谱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失调的析叨.实用lf缶床医学, 2007,8(9):34—36. [6】张爱红,孙素芹,刘阳,刘慧林肠道菌群失调与广谱抗生素应用的相美性分 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5):619—620. [7】涂建军,彭茂兰.乳酸菌素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J].儿 科药学杂志,2009,15(1):63. 5.2新生儿出血症 由于维生素K的合成需要有肠道细菌的参与, 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其合成量很少;故在生后2—3d可出现出 血倾向。对于不能早期开奶的新生儿,补充微生态制剂可预防出血 的发生Ⅲ。 [8】杨娅华,李云辉.金双歧治疗新生儿腹泻病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与健康, 2004,12(5):68—69. 5.3新生儿腹泻病 腹泻病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对新生儿 健康危害甚大。双歧杆菌是肠道优势菌,菌群失调的恢复主要是双 [9壤德忱,艾迎春,虞璧茹,杨景云肠道菌群调节对慢性胰腺炎腹泻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3):162. [10】舒蕾,马晓丹,张燕.金双歧治疗肠道菌群失调30例[J1.2003,13(1):8. 歧杆菌。金双歧双歧三联活菌片,是经口服直接补充双歧杆菌,临床 服用后能迅速增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纠正肠道菌群失调,重建肠 道天然生物屏障,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同时它还具有对人体消化,营 养,扶植有益菌,达到纠正腹泻 。 5.4慢性胰腺炎腹泻 慢性胰腺炎腹泻患者服用丽珠肠乐增加了肠 道双歧杆菌数量,抑制了有害菌过量繁殖,重建肠道内正常微生态 平衡,肠道功能得以恢复。慢性胰腺炎腹泻多由胰酶分泌不足引起。 [1l1潘新慧.金双歧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18例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实践杂 志,2007,6(6):545. 【12]邓嫒,吴建明.微生态制剂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蝴.医学临床 研究,2009,26(10):1804—1805. 编辑/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