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梁板规范要求及绘制技巧
一.一般规定
1.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2.砌体的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砖或者砼砌块的强度不应低于MU5,轻质砌块强度不应低于MU2.5.
3.砌体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左右设置2根直径6mm的拉筋,全长贯通。 4.不应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框架形式。
5.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除9度不应外,不宜大于柱截面该放下1/4。
二.柱
1.柱截面的估算:A=N/µfc N=平均重度*面积,µ是轴压比,fc砼抗压强度
2.剪跨比:柱的主要破坏破坏参数λ=Mc/(Vc*h0) 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时,λ=Hn/2h0 λ<2时,为短柱,箍筋全高加密 3.轴压比:柱子的主控参数
一 二 三 框架结构 0.65 0.75 0.85
框剪、框筒 0.75 0.85 0.90 (高规6.4.2,P66)
剪跨比小于2时,上述数值减小0.05。
4.箍筋:作用:抗剪,柱端塑性铰区提供约束,防止纵筋屈服。
构造要求:加密区间距一般为100,柱子钢筋主筋16时,三四级抗 震可取125。 (高规6.4.3-2,P67)
加密区范围见(高规6.4.5,P68)
体积配箍率:500*400柱,箍筋8@100, v=50.3*(4*350+4*450)/(350*450*100)
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 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5.纵向钢筋:配筋率:钢筋等级为HRB400时(括号中为框架结构要求) 一 二 三
中柱、边柱 0.95(1.05) 0.75(0.85) 0.65(0.75) 角柱 1.15 0.95 0.85 框支柱 1.15 0.95
(高规6.4.3,P67)
一、 二、 三级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抗 震等级为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300mm; 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 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 大于1.2%。
第 1 页 共 1 页
个人技术资料总结of葛春
6.绘图技巧:收截面(一次收50mm):角柱 → 一边收 (柱子钢筋用电渣压力焊) 边柱 → 一边到两边 中柱 → 两边收
角筋面积:柱子的钢筋控制在构造要求最经济 柱子边长:410 410-560 560-710 710-860 860-1010 1010↑ 角筋面积:14 16 18 20 22 25
三.梁
1.构造要求:梁高:简支梁1/12-1/15L; 连续梁1/12-1/20L; 悬挑梁1/7-1/5L; 井字梁1/15-1/20L; 框支梁 1/6-1/5L。
主梁至少比次梁高出50mm,当主梁下部钢筋为双层或附 加吊筋时,应高出100mm
梁宽:框架梁一般不小于200mm,次梁不小于150mm,卫生间、 分隔井道的小梁可用到120mm。 2.配筋面积:As=M/0.9fyh0
3.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一 二 三 砼等级C35以内 支座 0.4 0.3 0.25 跨中 0.3 0.25 0.20
(高规6.3.2-1,P62)砼等级C40以上根据规范具体计算。
梁端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且大于2.5%时,受 压钢筋面积不小于受拉的一半。(高规6.3.3-1,P63)
梁端纵向钢筋面积底面和顶面的比值,一级不小于0.5.二级不小于0.3。 主要见于长短跨和悬挑梁。(高规6.3.2-3,P62)
④中柱上梁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大于柱在该截面方向尺寸的1/20,主要用 于抗滑移,更好的锚固。(400柱子应当注意,梁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0) (高规6.3.3-3,P63)
4.箍筋:加密区范围:一级2.0h,其余1.5h和500的较大值,h为梁高。 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一般为100mm,梁高小于400时间距小于100mm 三级抗震、一二级抗震箍筋直径大于12,肢数 不少于4时候,加密区最大可取150mm。
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且都不宜 大于20倍箍筋直径。(一级抗震不做300宽梁,否则加密 区得使用3肢箍)
④配筋率:一、二、三四以此不小于0.30、0.28、0.26ft/fyv。 (高规6.3.2-2表,P63;6.3.5-1、2,P65)
5.架立筋:一般用于次梁,主梁很少使用(混规9.2.6-2,P117) 一、二级抗震,4肢箍:支座两根拉通+(2根12) 三、四级抗震,两肢箍:(2根12) 四肢箍:(4根12)
第 2 页 共 2 页
个人技术资料总结of葛春
6.腰筋:梁高570mm以下,不需要配筋构造腰筋(板100mm厚) 配筋率:每侧不宜小于梁截面面积的0.1%,即>0.2%
示例:梁高600,宽250,As=(600-100)*250*0.2%=250,可取4根10
(混规9.2.13,P122)
7.吊筋:Asv≥F/fyv*sinɑ,h≤800时,ɑ=45°;h≥800时,ɑ=60°(构造手册P161)
8.梁施工图的绘制:一般梁的编号都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梁的经济配筋率:跨中0.8%-1.2%,支座1.2%-1.6%
梁的超筋:抗剪超(V),加梁宽 抗扭超(T),点铰或加大梁纵向钢筋,分担扭矩 配筋面积超(As),加梁高和梁宽均可。
④梁的附加钢筋:文字说明主次梁交接处附加8@100 3道箍筋, 如若不够,再附加。
四、板
1.基本规定:按双向板计算:长边/短边≤3,跨厚比≤1/40 按单向板计算:长边/短边>3,跨厚比≤1/30
(混规9.1.1-9.1.2,P111)
板厚:至少100mm厚(铺设管道),屋顶至少120mm。单向板
按 L/30、双向板按 L/38 确定,悬臂板按悬挑距离的1/8~1/10 确定板厚。 一个标准层里面不要出现三种以上的板厚。
2.板的钢筋:受力钢筋直径:100≤h≤150, 直径8-12 h>150, 直径10-16 受力钢筋间距: h≤150,不宜大于200mm
H>150,不宜大于1.5h或250mm较小值 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位宽 度内配筋面积不小于跨中受力钢筋的1/3. ④单向板设计:应垂直于受力方向布置分布筋,配筋不宜小于受力 筋的15%,配筋率不宜小于0.15%;直径不小于6mm, 间距不大于250mm。 (混规9.1.3,,9.1.6,9.1.7,P112-113)
3.板的最小配筋率:板类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取0.15%和45ft/fy的较小值 HRB400—C30时,Pmin=0.179% HRB500—C30时,Pmin=0.157% (混规8.5.1-2,P109)
4.板内受力钢筋的最小间距:70mm ,需注意在有附加钢筋时,板钢筋最小间距 为150mm。(构造手册P88,板)=
5.板施工图绘制:附加钢筋长度:1/4-1/5ln(混规9.1.6-2,P113)
阳台、卫生间、降板板块,跨度小于2m板块,钢筋全长拉通, 且相邻板块的钢筋需截断。
6.梁宽度大于400,或者板边为剪力墙时,可以考虑按固支。这样板底弯矩配筋会小。其余 情况建议按简支,会导致板底钢筋较大。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