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我院人才培养总体策略的几点思考

来源:小奈知识网
科教动态 对我院人才培养总体策略的几点思考 蒲天添 (云南省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 昆明 650000) 摘要: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验区,学院应对人才培养策略有清晰的定位。本文从分析我院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入手,找出对所培养 人才的关键素质标准,并提出了为达到此目标,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情商教育 宏思维 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 71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3--9795(2o1i)i1(a)一0007—02 要素质,透过这些素质我们可以挖掘出一 愿景。这也是学院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1.1学院的愿景 些关键词语:专业、忠诚、执行能力、协作能 2.3 “人本理念”是教育改革的灵魂 云南省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作为学 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 我们的教育改革,经过多年的摸索与 1学院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分析 校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验区,学院的愿 景是“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跑 者”,以及“职业精英和企业家的摇篮”,那 么学院的人才培养策略必须围绕愿景,即 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首先,我们要分析 的问题是:什么是“职业精英”、“企业家”? 这两种人才所需具备的技能、素质是什么? 在能力要求上有什么区别和共同之处? 1.2人才培养标准 根据词典及笔者的理解,“职业精英” 和“企业家”这两种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有共 同也有不同。“职业精英”所具备的素质主 要是专业能力强;忠诚度高;有较强的执 行、协作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企业家”所具备的素质主要 是敏锐的洞察力;富有冒险精神;敢于承担 责任和风险,勇于变革;有社会责任感。基 于上述分析,我们在制定具体人才培养方 案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些素质能力作为对学 生培养的重点。 2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2.1情商培养 情商(EmotionalQuotient,简称EQ)包含 五种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 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 他人情绪的能力;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 情商的研究和推广至今,广为接受的观念 是:一个人的成功遵循20/80法则,a1120%取 决于智商,而80%由其他因素决定,其中最 重要的就是情商…。 2.1.1情商培养的长期性、系统性、贯 穿性 目前,已经有部分高等学校认识到情 商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 是笔者发现 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如下共性: 一是周期很短,往往只作为选修课程中的 一个小模块开设了少数几节讲座课;二是 课程的内容不全面,往往只涉及到情商教 育中某一模块或少部分模块;三是只在课 堂上通过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情商教育。 情商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因此,应结 合学生各阶段的发展情况来进行长期的培 养;其次,情商教育有其系统性,应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培养,而且,培养过程应贯穿至 学生的生活及社会活动各个方面。 2.1.2情商培养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已经找出“职业 精英”和“企业家”这两种人才所具备的主 力、观察力、创新力、责任感等。我们不难发 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学生面 现,这些素质及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水 对生存、就业及职业发展时出现的阻碍,还 平情商的外在体现。因此,把情商教育作为 是反映出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教 这两种人才的核心教育内容是实现学院人 育改革的表面形式性。 才总体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高伟(2004)基干生存论教育哲学理论对 2.1.3教育者的情商培养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了研究,在整 学院中的辅导员队伍,更是要加强情 个近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 商培养,塑造有魅力的人格特征。辅导员以 育者的改造关系或塑造关系中得到充分关 80后群体居多,表面上他们的年龄与学生 注的是作为“主体”的“教育者”对作为“客 较接近,似乎更能走进学生,能够胜任辅导 体”的“受教育者”的理解方式与行为方式。 员的工作。而实际上是,很多80后的群体大 因此,整个近现代教育都根本地依赖于“教 多数个性非常鲜明,“我”的成分很多,对他 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认定或假 人的包容性不够,从而在人际关系的处理 设,依赖于前者对于后者的“预定”和“算 上会显得有些生硬。并且,由于生活和工作 计” 经验的缺乏,在面对问题、压力和挫折的时 很多学校也宣称和强调以学生为本, 候也经常显得不知所措。因此在对学生进 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关心学生的生活、学 行情商教育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情商教 习等。然而笔者认为,除了这些,作为教育 育对辅导员这支特殊的队伍同样重要。 工作者的我们还应该思考这些问题:我们 2.2“宏思维”培养 所做的所谓的“改革”有没有真正考虑到学 “宏思维”的概念首次由中国科学院院 生作为一个“人”的需求?我们应该或者能 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提出。李 够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其自己, 培根院士认为,“宏思维”是对宏观问题、重 并主动发展其自己?我们有没有找到改革 大问题、整体联系上的训练和思考,“宏思 的根本,也就是灵魂所在? 维”体现宇宙观、方法观、公民意识、社会责 想一想古之教育,其魂隐约可现。孔子 任感、宏伟目标,甚至情商,其本质是适应 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苏格拉底的 目标需求 。 “美德即知识”及“苏格拉底方法”,都表现 传统大学在专业教育中,教师和学生 出他们对“人”的关注。近代教育家杜威主 的视野往往很窄,只盯着专业知识,缺乏本 张教育即生活,马斯洛等的人本主义教育 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而创新型人 观等,都试图从“人”的深度去探讨教育问 才和企业领军人物需要大局观,需要宽阔 题[4】。然而,现时教育中的某些盲目引进、盲 的视野,需要高瞻远瞩,需要将专业与其他 目跟风、盲目扩张问题让人们逐渐淡忘了 知识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与社会和 对“人”本身的关注,致使部分教育工作者 人类的重大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恰恰是“宏 也逐渐淡忘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i程 思维”的能力。而“宏思维”也正是学院培养 师”,而只是充当了“技艺传授者”的角色。 “职业精英”和“企业家”必不可少的能力之 因此,怎样让教育回归,发现和解决改革之 a 根本,是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宏思维”对人才培养总体策略的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曾经提 示:用“宏思维”再来重新审视学院的性质 出,什么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是挖掘学 和我们的愿景,笔者认为学院不应只把关 生的潜能,这点非常重要。要注意怎么把教 注力放在“职业”这个词语,如果将视野只 师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真正地从以学生 放在学生能力与某一岗位或职业的匹配度 为本、挖掘学生潜能的角度出发去发展我 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过时”的。因为 们的教育。要从根基上认识到高等教育,就 对岗位和职业的分析更多是基于过去要求 是要教育者更加关注人,关注学生。从人的 总结出来的。所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存在、人的生存价值上去认识教育l5]。 与发展的领跑者,学院更重要的任务是培 2.4推行体验式德育教育 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变化职业环境的 2.4.1“服务学习”与德育教育 能力,这样的人才质量标准才符合现代大 一直以来,德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 学这种高层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 是受到重点关注的,但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如今 才符合学院培养“职业精英”和“企业家”的 却成为了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主要原因或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lon Herald 7 [uII l U 0I Chlna Education Innovatl0n HeraId 科教动态 育哲学对受教育者存在可能性的本体论分 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 许在于把德的教育仅当成知识来传授,至少在 形式上如此。笔者认为,我们实施的教育改革, 不仅要关注专业课程上的改变,也要关注德育 课程的转变,要让德育教育走出课堂,走向生 活和社会。最近十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校 推行“服务学习”的理念。这种理念通过学生在 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进行了公德和社会责任教 入。 对此,笔者建议在学院内部实施垃圾 分类处理计划,不仅在办公室、食堂、宿舍、 (5). 操场等区域设置垃圾分类箱,更要加强对 [4】李培根.论教育改革之魂【J】.高等I:程 全体人员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并由专人 教育研究,2009(5):1~4. 监督实施。笔者相信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会 [5]李培根.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J].高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大爱情怀,对学 等教育研究,2009(8):33~37. 育。如让学生到社会中了解环境问题,环境对 生的德育教育具有一定意义,也望成为我 生活的影响…。学生可以去思考,他们的专业 院教学改革的特色之一。 在改善环境问题上可以发挥什么作用,进而也 可以让他们主动的学些更全面的专业和专业 3结语 领域外知识。其实这也是培养学生“宏思维”的 我院对人才的培养有着很清晰的目 种很好的方式。 标,现在积极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也 2.4.2关注环境问题,实施环保计划 是教学改革一个很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实 公民在环境问题上的意识,也在一个 际操作过程中,除了内容、方法和形式上的 侧面反应了一个国家整体的文明水平和经 变革,我们应该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把握住 济发展水平。笔者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 改革的根本,关注“人”、尊重“人”。同样 马来西亚学习或生活期间,对此有深刻的 重要的,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是教 一体会。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不管是在繁华 的城市中心,还是在偏远的居民生活区,你 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尊重和 爱惜。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居民个人的家 庭里,他们都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每 个家庭都备有大纸箱,专门放置可供循环利用 的垃圾,每个小区或社区都有分类的垃圾箱, 学部门的责任,还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同, 更需要得到学校本部的充分信任、适当放权 及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情商比 智商更重要[M].中信出版社,2010. 甚至还设置了专门回收旧衣物和废IEl电器的 【2】李培根.谈专业教育中的宏思维能力培 大容器。这些都离不开国民从小就受到的环 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6~l7. 保教育,当然,还有政府对垃圾处理系统的投 【3】高伟.教育:面向可能的存在 存论教 科技资讯 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I 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g1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 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 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投稿说明 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如为打印稿,请附软盘,软盘采用Word格式。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Ⅸ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Ⅸ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 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