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口腔颌面部神经鞘瘤16例临床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62. 徐州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2O02,2(4) 愈合快的特点。我们的体会如下:①手术时,嘱患者 5 w功率均获成功。⑥本组尚有58眼激光术后3— 精神放松,操作轻、快,准确地将激光打在泪道阻塞 4周又出现溢泪溢脓,虽经二次激光治疗疗效也不 处。②各种泪道阻塞均在激光疏通后泪道注入含妥 持久。这部分患者大多为慢性泪囊炎,病史较久,可 布霉素3.0 mg、地塞米松1.0 mg的典必舒眼膏。因 能因为泪囊功能迟缓影响排泪或泪囊粘膜增生、肥 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可促进水肿消退,抑制阻塞部 厚。这种病例只能劝其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年龄大 位的炎症反应和肉芽组织增生。③我们采用在术后 者可行泪囊摘除术。 第3天行第1次泪道冲洗,此时冲洗泪道几乎100% 参考文献: 通畅,然后再注眼膏1次,这样有利于泪道管腔上皮 的修复。④手术后如发现冲洗有阻力时,可用两侧 [1]马千丽,阴秀霞.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J].临床眼科杂志, 1998,6(6):403—404. 带孔的圆头泪道冲洗探针进行探通,并增加冲洗次 [2]王胜祥,林炎管,王茹华,等.ND:YAG激光鼻泪道重建术[J]. 数(每2—3天1次),必要时再注典必舒眼膏。一般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l4. 探通3—5次后,泪道即可保持通畅。⑤本组有2例 收稿日期:2002—04—05修回日期:2002—05—25 泪小点闭塞,对这种病例要格#IvJ,心,如激光功率过 本文编辑:吴进 大会损伤泪小点周围组织,破坏括约肌。我们采用 口腔颌面部神经鞘瘤16例临床分析 彭玲玲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江苏徐州221002) 摘要:目的提高对颌面部神经鞘瘤的认识,提高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6例颌面 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体会。结果有12例患者术前误诊为其他良性肿瘤,其中1O例曾行细针穿刺细 胞学检查。结论颌面部神经鞘瘤易误诊为涎腺多形性腺瘤及神经纤维瘤,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无明显 帮助,手术切除肿瘤后不易复发。 关键词:神经鞘瘤;口腔颌面;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9.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065(2002)04—0362—02 颌面部神经鞘瘤多发于脑神经,如听神经、面神 经鞘瘤,肿瘤生长部位是上唇正中、舌背、口底及双 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为周围神经。我科 侧前额部,即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共5枚。 1979年1月至1999年12月住院患者中经病理确诊 1.2临床表现有15例患者均以不同部位无痛性 的神经鞘瘤共16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总 缓慢生长的肿物为人院主诉。专科检查见肿物表面 结如下。 皮肤粘膜色泽无异常,扪之可及圆形及卵圆形肿物, 1临床资料 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边界清楚,质中等,有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女12例,男4 弹性,无明显压痛。无面瘫及功能障碍,颈部肿瘤因 例,年龄16—6o岁。病史最短1O天,最长l6年。 组织疏松左右活动度良好,上下虽可活动但活动度 发病部位:腮腺嚼肌区7例,舌部4例,颊部2例,颌 较小。另有1例系6o岁女性患者,发现右颌下肿物 下区及颈上部各l例,另有l例是多个部位同时发 3个月,伴疼痛,检查见右颌下区隆起,肤色正常,扪 生。肿瘤小于2 em者2例,大于5 em者1例,余肿 之可及一质硬肿物(6 em×5 em×4 em大小),边界 瘤大小均在2—5 em之间。在16例患者中有14例 不清且固定,压痛明显,全身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为单发(88%),2例为多发(12%)。在2例多发的病 1.3诊断与治疗本组16例患者中,有1O例术前 例中,1例是肿瘤沿迷走神经生长呈串珠状共3枚, 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检查结果:4例诊断为腮 另l例是先天性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合并多发性神 腺多形性腺瘤,4例为神经纤维瘤,1例为腮腺上皮 作者简介:彭玲玲(1955一),女,江苏徐州人,主任医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徐州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20O2,22(4) 。363‘ 增生,1例为颌下区恶性肿瘤。在l6例患者中临床 女性多见。肿瘤生长缓慢,无明显自觉症状,大多呈 诊断为神经鞘瘤的有4例,其他l2例均误诊为涎腺 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 多形性腺瘤或其他良性肿瘤。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方 粘连,活动度良好,一般无面瘫等神经功能障碍。大 法治疗。发生在腮腺嚼肌区的7例肿瘤有4例因术 多为单发,少数患者可多发,或沿同一神经干多发, 前诊断为多形性腺瘤而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加面 也可以在不同部位多发,个别患者可以是先天性发 神经解剖术,术中未见肿瘤与面神经粘连,且肿瘤包 病同时与神经纤维瘤并存。临床上常不易与涎腺多 膜完整,边界清楚,易摘除。其他病例行单纯肿瘤切 形性腺瘤或其他良性肿瘤鉴别。细针穿刺细胞学检 除术。发生在颈上部的1例肿瘤为多发,肿物位颈 查对本病的诊断无帮助,分析原因,系多方面因素。 动脉三角呈串珠状,挤压肿物患者出现咳嗽,CT检 首先,针吸组织仅是肿瘤的某一点获取组织量极少, 查提示颈动脉间隙占位,临床诊断左颈上部肿物待 加之若穿刺点不够精确就很难以少量组织的涂片显 查,全麻下手术,沿胸锁乳突肌前缘作纵行切口,逐 现肿瘤的全貌。其次,受临床诊断的影响,因绝大多 层打开,将胸锁乳突肌向后牵拉,分离颈内静脉,充 数神经鞘瘤临床诊断常考虑为颌面部其他良性肿 分暴露手术野,显露肿物,见肿物共3枚呈串珠状沿 瘤,引导穿刺检查误诊,再加上本病较为少见,检查 迷走神经排列,从上到下体积渐小。分离肿物见与 者对其镜下表现的特征不够熟悉等等,都是造成细 周围组织无粘连,但与迷走神经粘连甚紧,无法将瘤 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不支持诊断的因素。因此,对颌 体从神经干上剥离,故将3牧肿物连同迷走神经一 面部好发部位的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滑 并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声嘶、进流汁饮食时出现呛 的肿物,缺乏多形性腺瘤典型特征的肿瘤应想到本 咳,予以对症处理,术后lO天症状消失。l6例患者 病的可能。对发生在迷走神经上的肿瘤手术时应充 共摘除肿物22枚,剖检6枚,均呈实质性肿块,其中 分暴露手术视野,仔细分离,尽最大可能摘除肿瘤保 最大的1枚肿物大于5 cm,剖开后见组织呈灰白色, 留神经;但对于肿瘤与神经干粘连紧密不易剥离的, 未见中央液化。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以 将神经干切断所出现的并发症也可以短期内恢复。 上无复发。术后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神经鞘 根据本组病例观察,单纯切除肿瘤即可达到根治的 瘤,组织学上呈Antoni A和Antoni B两种结构。An— 目的。此外,本组有1例先天性神经纤维瘤病合并 toni A结构见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核膜厚,染色 多发性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上较为少见,关于二者 质疏松细颗粒状,胞质淡染,细胞边界不清,瘤细胞 的内在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呈旋涡状、栅栏状、编织状排列,局部呈环形同心层 参考文献: 状排列。Antoni B结构见瘤细胞较少,胞质突起彼 此连接成网状,网眼中为透亮的基质,细胞形态呈淋 [1]邱蔚六主编.口腔颔面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巴细胞样和星形细胞样。本组病例中大多为Antoni 版社,1997.254. [2]潘慧障.口腔颌面部神经鞘瘤9例报道[J].口腔颌面外科杂 A、B混合形。 志,1996,6(4):300. 2讨论 收稿日期:2o02—05—24修回日期:2o02—06—30 本文编辑:吴进 神经鞘瘤系口腔颌面部较少见的良性肿瘤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 周宏,任玲,叶和清,茅一平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苏徐州221002) 摘要:目的监测一定时期内医院感染率,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 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调查我院1天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调查住院患者682 人,现患率为5.57%,例次现患率为5.87%。急诊外科现患率最高(27.27%),其次是神经外科(26.92%)。感染 作者简介:周宏(1963一),女,江苏徐州人,主管护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