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
时间:2021.03.06 创作:欧阳道 第一编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1.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 2.汉字是音节文字。
3.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所谓能独立运用,是指能单说或能单独(不必与另一些特定的语言成分结合)进入句子。
4.短语: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就成为短语,也叫词组。短语是造句的单位。 5.语素一般是比词小的语言单位。短语是比词大的语言单位。
由于汉语的词大多缺乏明显的形态标志,又由于书面语中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古汉语成分,所以一个语言单位究竟是语素还是词,是词还是短语,有时难以确定。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对很多难于从理论上解决的语言成分,只能分析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加以规定。语素、词、短语的划分对外国人学习汉语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6.句子:指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前后有较大停顿、有一定语调的语言单位。句子是语言运用的最小单位。 7.句子和句子连接起来,可以构成语段、篇章。 8.我们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兼顾其词汇意义。
9.根据语法功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充任句子成分,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包括名词(包括时间词、处所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七类。
虚词一般不能充任句子成分,主要表达各种语法意义或语气、感情。虚词下又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象声词四类。此外还有叹词。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10.名词、代词、数词、量词是“体词”,在句中主要不作谓语;动词、形容词是“谓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 11.词的兼类现象较多,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12.句法结构关系:
词与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短语,词与短语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一个更大的短语。在短语中词与词(或短语)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的,这种关系叫句法结构。
13.汉语的句法结构关系有:
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动宾(述宾)关系、补充(述补)关系、主谓关系。 14.短语可以分为三大类:
实词与实词构成的短语,实词与虚词构成的短语,固定短语。
①实词与实词构成的短语,也叫词组。我们把以某类词为中心语构成的短语叫做某类词的短语,包括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等。
②实词与虚词构成的短语有介词短语和“的”字短语。 ③固定词组主要是由实词(有时包含虚词)构成的固定的组合,在形式上具有固定性,构成固定短语的词以及语序一般都不能变换;在意义上具有熟语性,往往不能简单的根据所包含的词的意义作字面上的理解,而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有时有比喻意义。
15.固定短语多为四字形式,四字形式的固定短语通常叫“四字格”。
16.固定短语在句子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其语法功能并不完全与中心语一致。从语法功能来看,一个固定短语总是接近于某一类词,但又不一定具有该类词的全部语法功能。
17.汉语的词从构造上可以分为三类:单纯词、合成词和缩合词。
18.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在语音上以单音节的为多,也由双音节的,一般为叠音或双声、叠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韵,有的两个音节完全不同,如“玻璃”“葡萄”“琥珀”“咖啡”等,还有三音节以上的单纯词(多为外来词,也叫译音词)。此外,象声词也是单纯词。
19.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20.构词法:研究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方法。
21.汉语的合成词由重叠方式、派生方式和复合方式构成。
22.汉语的重叠构词方式: ①重叠同一语素构词;
②重叠的两个语素加在另一个语素的后面,构成一个词。最常见的是两个重叠的语素加在形素后面构成一个词。重叠的两个语素也可以加在名素或动素后面构成词,这种情况不多。
③重叠的两个语素加在另一个语素的前面构成一个词。此法多构成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再用这种方式构成新词。
④重叠形容词的第一个音节,在两个重叠的语素或音节中间嵌入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里”“罗”“了”等)。此类重叠式也称为不完全重叠式。用这类重叠式构成的词含有厌恶、轻蔑额意味。
23.在合成词中,具有词汇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语素。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只用来构词的语素叫词缀语素,也叫附加语素。由词根语素加词缀语素构成词的方法叫派生法,用派生法构成的词叫派生词。
24.汉语派生词构词方式可以分为前缀式构词、后缀式构词、前缀和后缀合用的复杂构词方式。
25.位于词根语素前的词缀叫前缀,汉语中常见的前缀有“阿”“老”“第”“初”“小”等。位于词根语素后面的语素叫后缀,常见的后缀有
“子”“头”“儿”“者”“巴”“然”“性”“化”等。还有一些没有彻底虚化的后缀,叫类后缀,如“家”“员”“主义”等。 26.复合词也可以根据其词根语素之间的关系分为并列复合词(也称联合式复合词)、偏正复合词、动补复合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词(结果动补复合词和趋向动补复合词)、动宾复合词、主谓复合词以及复杂的复合词等。
27.复合词多由两个语素组成,也由一些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称为复杂的复合词。这类复合词的结构关系与双音节复合词的结构关系大致相同,有并列式、偏正式、动宾式、和主谓式等。
28.缩合词是由表示事物的全称短语(词组)缩减成几个语素,再按照原来的次序组合成的词。缩合词也叫简称,因而也有人把这种构词方法称为简称构词法。具体方法有:取全称中心词、并列几个全称名词中的修饰成分再加上中心成分、提取短语中各词的第一语素、用数字概括几个方面。
29.根据结构,可以把句子分为主谓句与非主谓句两大类。
30.主谓句是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的句子,也叫双部句。主谓句又可按谓语的性质,即按谓语是哪类词,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名词谓语句。
31.非主谓句指不是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的句子,又叫单部句。非主谓句并不是省略了主语和谓语,也补不出确定的主语或谓语,所以非主谓句是完整的句子,不是省略句。
32.非主谓句分为无主句和独语句两种。
无主句指没有主语的句子,也可以叫动词句。
独语句指由一个词或一个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子,也叫独词句,由名词构成的可以叫名词句,由形容词构成的可以叫形容词句,由叹词构成的可以叫叹词句。 33.根据句子结构还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指只包含一个主谓短语(或谓语)的句子,主谓句和非主谓句都是单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单句组成的。组成复句的各个单句是这个复句的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的语音停顿。复句的各个单句彼此分离,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互不包容。
34.句子成分按地位、作用划分为六种: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定语。
35.划分句子成分:在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中间划‖,主语下划=,宾语下划-,谓语下划~~~~~~,补语[ ],状语< >,定语( )。
36.按照交际功能,我们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呼应句五类。
37.陈述句是一种叙事、描写、说明、议论性的句子,它给听话人或读者以信息,一般应包括新的信息。陈述句又可分为几类,我们称作语体。主要有叙述体、描写体、说明体、论说体。
38.叙述体是叙述动作行为和事件进行发展的句子。在叙述体中,总有一个表示动作行为、事件进行的时间词语,其所叙述的动作行为、事件有时间性,在时间中进行、发展。这与描写体说明体议论体不同。
39.描写体描摹人或物体的外贸形状、性质特征等。描写体中常出现形容词谓语句、带“得”的情态补语、固定短语、存现句、动态助词“着”等,也可以用动词短语、主谓短语。描写体通常是描写静态的事物,没有时间性。
40.说明体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名词谓语句、“是‘字句等系词谓语句、用动态助词“过”的句子等等往往是说明句。它说明一种情况,一般也无时间性。
41.论说体也叫论证体、议论体,作用是阐述、论证一种观点、看法。它一般也无时间性。
42.疑问句的作用在于提出问题,以便从对方获得信息,主要出现于对话中。典型的疑问句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
43.祈使句指表示请求、命令、劝阻或禁止的句子,多出现于对话中。
44.感叹句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抒发感情,表达说话人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强烈的喜悦、赞赏、愤怒、悲痛、厌恶、惊讶等等,而不是为了给人新的信息。常用于感叹句的副词有:多、多么、真、太、号、极了。
45.呼应句是用于招呼人和对招呼呼应的句子,分为招呼句和应答句两类。
46.词和短语组成句子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叫语序或词序。
汉语的句子有其内在的语序。在连续的语流中,汉语的词序又要受已知信息、新信息等信息结构、篇章等因素的制约。汉语的语序还要收到汉族人的思维方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语序的问题涉及到语言的不同层面。
47.自然语序,指完全没有上下文,语言环境没有提供任何信息的情况下的语序。
48.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篇章对语序的影响: ⅰ.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
ⅱ.在篇章中起连接作用的语言成分要位于句首。 49.影响汉语句子语序的其他因素:
ⅰ.修饰语放在被修饰语前,比如定语在名词前,状语在动词、形容词前,偏句在正句前等等。这可能与汉语的人的思维规律有关。
ⅱ.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或观察的顺序,先发生的先说,先看见的先说,是汉语语序的一条规则。由大到小排列也是汉语语序的一条规则。汉语的数字、地址、日期等等都是由大到小排列额。
第二编 词类 第一章 名词
1.表示人或事物(包括空间、方位和时间)名称的词叫做名词。
名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四个小类。
表示空间、方位、时间的名词,称为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这三类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与一般名词不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尽相同。
2.汉语名词的形态标志有两种:一种是前缀,用在词根语素前;一种是后缀,用在词根语素后。 3.前缀:
ⅰ.阿 用前缀“阿”构成的词多为指人的名词。“阿”也可加在表人的名字前,表示一种非正式的称呼,含有亲近的意味,多用来称呼同辈或晚辈。用前缀“阿”构成的名词,在南方方言里用的比较多。
ⅱ.老 ①老汉、老婆、老板 俗称,带有随便的意味; ②老张、老外、老兄、老总 用于对长辈或同辈人的称呼,带有亲近的感情色彩;
③老虎、老鹰、老鼠 带有厌恶、惧怕的感情色彩; ④老大、老二、老几 表示排行。
ⅲ.小 ①小朋友、小人书、小吃 表示某事物的形状相对偏小或含非正式或低下的意味;
②小店、小女、小弟 一种谦称,降低所指称事物的规格;
③小名、小费、小意思 有非正式、非正规、附带的意思;
④小姐、小伙子、小鬼 “小姐”有尊重的意味,“小伙子”“小鬼”有亲昵的意味 4. 后缀:
ⅰ.子 有名素+子,动素+子,形素+子以及多语素+子。“动素+子”可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动作的施事、动作的对象。“形素+子”可表人或事物(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后缀“子”总是轻读的。汉语中常用的带后缀“子”的名词都是约定俗成的,我们不能随意在一个语素或词后加上“子”造出新词。 ⅱ.儿
a1.伴儿、门儿、信儿 单音节名素+儿 后缀不可去掉,去掉后意思变化
a2.花儿、根儿、盘儿 此类后缀可加可不加
a3.板儿、洞儿、词儿 儿可加可不加,但加与不加意思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上有差别
b1.画儿、包儿、捻儿 动素所表示的动作的结果或对象 b2.盖儿、塞儿、扣儿 动素所表示的动作的工具 b3.亮儿、单儿、弯儿 形素+儿
c1.针鼻儿、墨水儿、胖墩儿 一定要用“儿”
c2.杏仁儿、项链儿、水饺儿 大多数可以去掉“儿”
①“某些个体量词+儿,变为名词,如:个儿、串儿、条儿
②数词+儿,构成名词,这些词常用来排行称呼自己的孩子
③名词+儿,在北方话,尤其是北京话里用的较多 ④在语音上,后缀“儿”不单独成音节
⑤有些语素构成一个词时后面可加“子”,也可加“儿”,意义上有些区别。加“子”时往往指较大的物体,或带有厌恶的感情色彩;加“儿”时,一般所指物体小巧,或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
ⅲ.头 a1.木头、苗头、舌头 名素+头
a2.前头、后头、外头 有方位意义的语素+头,构成处所名词
b1.说头、奔头、来头 动素+头,构成名词,表示抽象的意义,常用在“有”“没有”的后面,有时“头”还可以儿化
b2.甜头、苦头、准头 形素+头,构成名词,也表示抽象意义
ⅳ.者 有动素+者、动词或动词短语+者、形素+者、表方位词的名素+者。“者”是一个还没变化完全的词缀,
有时还保留词根语素的特性,是一个粘着语素。“者”作为词缀的主要意思是“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前者”“后者”可指事物。 5.类前缀和类后缀:
在汉语里,还有一些类似前缀或后缀的语言成分,一般称为“类前缀”“类后缀”。在语义上它们比上述前缀或后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缀虚化程度要差一些,在某些情况下,它们还具有实在的意义。
ⅰ.类前缀 半、次、亚、准、类、非、伪、反、全、多、超、大、单
ⅱ.类后缀 ①用于指人的名词:员、长、士、家、师、生、工、匠、手、星、友。迷、汉、界、队、族、 ②具有贬义的类后缀:佬、鬼(也用于昵称)、棍 ③用于表示学术观点、理论、思想、主张的名词:主义、学、论
④用于表示事物特征的名词;气、度、率、风、性、型、形、式
⑤用于表示处所、单位的名词:厅、行、厂、场、站 ⑥用于表示器件、用具、物品的名词:具、器、件、机、仪、品
⑦表示章程、方法的名词:则、法1(指法律)、法2(指方法)、法3(指见解) 6.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 大多数名词可以受数量词的修饰。汉语要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时,一般不把数词直接用在名词前,而要在数词和名词之间用一个量词。名词也不能单独受量词的修饰。但有时在成语或科技著作中,数词和名词可以直接连用,如一箭双雕、三心二意、一圆柱体。另外还有一些时古汉语延续下来的用法,如一草一木、一针一线、一夫一妻等、
② 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的修饰,但有一小部分名词在句中做谓语时,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③ 名词可以受代词、形容词、动词和各种短语的修饰,一般也可以直接受另一个名词的修饰。
④ 汉语的名词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不论单数、复数,形式上时一样的。但是在指人的名词后可以加后缀“们”,表示多数。然而名词后加后缀“们”是有条件的。如果在表示人的名词的前面有数量词或在句中有其他表示多数的词语时,名词后就不能再用“们”。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⑤ 少数名词可以重叠,表示与量词重叠相同的意见。 7.名词的语法功能: ① 作主语和宾语。 ② 作定语。
③ 作谓语,限于用来表示籍贯、时间、天气等,而且前面常常有修饰语。
④ 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后面要加“地”。一般名词很少单独作状语,但数量词加名词构成的名词短语可以作状语。更常见的是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短语)作状语,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
8.方位词是指表示方向和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的词。方位词按其结构可分为两种: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 单纯方位词是最基本的方位词,都是单音节的,有东、南、西、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
单纯方位词前边加上“以”或“之”或者后边加上
“边”“面”“头”就构成合成方位词,表示方位、处所或时间。“边 ”“面”“头”要读轻声。不同的方位词与“以”“边”等组合的情况不完全相同,还有特殊的合成方位词“中间、当中、底下”等。由单纯方位词两两组合构成的合成方位词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上下、前后、左右、内外、内中、当间儿、左前方、右前方、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等。
ⅰ.单纯方位词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可以单独使用: ① 在成语或类似成语的固定短语里,其中大部分是成对的方位词同时使用,前后呼应:前仆后继南腔北调 ② 在书面语里
③ 作某些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如“朝、向、往、在、从、对”等的宾语
④ 单纯方位词也可以单独修饰动词作状语 ⑤ 单纯方位词作主语时,也常常成对使用
ⅱ.某些成对使用的单纯方位词,已称为一个词:
① 成对的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等常用在数量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词或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后面,表示概数。“内外”可以用在处所词后。
② 有些成对的单纯方位词连用时表示抽象的方位与范围。左右为难前后矛盾转战南北举国上下
③ 有的成对的单纯方位词分为与“一”连用,在句中修饰动词,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一左一右的摇摆 ④ 有的成对的方位词,两两重叠使用,意思时“遍及各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前前后后
ⅲ.有的单纯方位词可以直接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或之后,构成一个表示时间或处所的短语。表示时间时,单纯方位词或名词短语之间有时可加一个“个”字。 ① 用于名词或名词短语前表示时间。上个星期 表示方位处所。前/后院
② 用于名词或名词短语后表示时间。十年后、三个月内
表示处所。地上、书里、报上
位于名词后的方位词“上”“里”要读轻声。用普通名词表处所时,后面往往要加上方位词,但在国名、地名之后,不能再用方位词“里”。在单纯方位词里,“里、前、后、上、下”等与名词的结合能力最强。单纯方位词与名词结合时,无论在前或在后,在它们之间都不用“的”,如前门、门前、里屋、屋里等。单纯方位词“前、后”用在数量词前,表示顺序上或时间上的相对位置,“前”相当于开头,“后”相当于结尾。
ⅳ.有些单纯方位词还可以用在非名词性的词语前后: ①“前、后”可以用在动词、动词短语、主谓短语的后面,表示时间。天亮前、我走后
②“上、下、前、后”用在动量词前,可表示时间、词序。上次、下一步
③“左、右、东、西”成对的用在数量词前,表示无规则的多次重复,一般用作状语。东一句西一句
ⅰ.合成方位词的用法要比单纯方位词灵活、自由。在句中它们可以单独使用,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语。但有少数地合成方位词,如“之间、之中、之内、之外”等不能单独自由使用,只能用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之后,也不能单独作定语。 ① 作主语多用于“是”字句、“有”字句、存现句或其他描写性的句子。
② 作宾语多作动词或介词“在、向、朝、往、从、自、由”的宾语。
③ 合成方位词修饰名词是比较自由的,方位词和中心语之间一般要用“的”。
④ 合成方位词作状语后面不用助词“地”。
ⅱ.合成方位词也可以用在名词、代词、数量词的后边,有的合成方位词还可加在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后边,构成表示处所、范围、时间的短语。
① 名词用在“~边、~头、~面”等合成方位词前时,中间一般不用“的”,合成方位词要读轻声。这时与“名词+单纯方位词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由“上”和“里”构成的合成词也可以重读,名词与合成方位词之间有时还可以加“的”,这时所表示的意义重点在方位词上,有时与“名词+单纯方位词”表示的意义不同。“名词+之(以)~”多表示地域,名词和方位词之间不能加“的”。
“名词+~边(~头、~面)”与“名词+之(以)~”在意义上有差别。前者表示的范围比较窄,后者表示的范围比较广。
② 有些合成方位词加在数量词后边,表示范围或时间。如百年之后十里之外。
③ 有的合成方位词还可用在动词(短语)、主谓短语之后,构成表示时间的短语(不能表示处所),在句中多充当状语或定语。合成方位词和前面的修饰成分之间不用“的”,如以前以后之前之后当中中间。“以前”前面的词语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整个短语的意思相同,都是动词或动词短语所指的动作行为没有发生。“以后”前边的词语一般是肯定的。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④ 一般来说,名词不受副词的修饰,而合成方位词有的能受副词(多为表示程度的副词)修饰,如最前边、紧里头、顶后边儿、再下边儿、极右、太左、稍后等。 ⅲ.方位词的引申用法:
方位词的基本用法是表示方位、处所、时间,也可以引申用来表示方面、范围、条件、情况、过程等。如单纯方位词“上、中、下”常用来组成“……上”“……中”“……下”等短语。“……上”意思是“在……方面”;“……下”表示“在……条件下”;“……中”表示“在……过程中”。 11.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处所词语。处所词包括方位词、表示地点的专有名词、表示处所的一般名词和代词、表示处所的名词短语(多由名词+某些方位词组成)。
12.处所词的语法功能:
ⅰ.作主语:要描述某个处所时,就把处所词放在句首作主语。处所词作主语的句子主要有形容词谓语句及主谓谓语句、由“是”“有”构成的存现句、其他存现句、表示某处持续进行某动作的句子、表示某处所的用途的句子。
ⅱ.作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处所词常常作“在、到、朝、向、往、从”等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ⅲ.作定语:处所词修饰名词时,后面通常要加结构助词“的”。
ⅳ.作状语:处所词很少单独作状语,其单独作状语主要出现在下面三种句子中:
a.表示某处正在进行某个动作,处所词与位于句首,施事主语不能省略;
b.谓语很简短的动词谓语句,多用于口语; c.处所词成对使用的句子。
13.表示时间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时间词语。时间词语有两种,一种表示在什么时间,说的是时间的位置,这是时点,如下午,2002年;一种表示多长时间,说的是时间的长度,是时段,如十年、两分钟。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14.时间词语的语法功能:
ⅰ.作状语:表示时点的时间词语常常单独作状语,这是其主要功能。表示时段的词语有时也可以作状语,表示在某段时间内动作的速度、频率等。在表示一段时间里没有做什么的否定句里,表示时段的时间词语也可以作状语。
ⅱ.作补语:作补语的一般是表示时段的“数量词+时间名词”。
ⅲ.作谓语:有的时间词语可以单独作谓语,表时间、日期。
ⅳ.作定语:时间词语和名词之间常用“的”。
ⅴ.作主语:时间词语作主语时,谓语都是对时间词所表示的时间加以说明。 ⅵ.作宾语
第二章 代词
1.代词是具有指别、称代作用的词。
代词的指别、称代的具体内容,离开具体的句子是不确定的,因此,代词的所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词的语法功能与它所代替的词语一致。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时,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定语。代替动词、动词短语或某些形容词时,可以充当谓语。代替形容词、数词时,可以充当定语和补语。代词不能受其他词修饰。
在书面语中,有的代词可以有定语,如“被人尊敬的他”,但这是极少见的。
2.按意义和功能,代词可以分为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是起称代作用的词,常用的有我、我们、你、您、你们、您们、他,她、它、它们、他们、她们、咱、咱们、人家、别人、旁人、自己、自家、自个儿、大家、大伙儿。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是在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等。
指示代词的主要作用在于指称人、事物,在句中可以代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程度的副词、指示代词既有指别作用,也有称代作用,在句子中可以充任主语、定语和状语,有时可充当宾语。
疑问代词是用来表示疑问的词,它是构成疑问句的一种手段。问人用“谁”,问事物用“什么”“哪”,问方式和性状用“怎么”“怎么样”或“怎样”,问处所用“哪儿”“哪里”,问时间用“什么时候”“多会儿”,问数目用“几”“多少”。
3.我、你、他(她、它)的特殊用法(除却第一二三人称、人称单数及复数):
ⅰ.单数人称代词“我”或“你”作定语时常用来代替“我们”“你们”。这种单数人称代词代替复数人称代词的用法多见于书面语,尤以信函、公文或新闻报导中用的较多。口语中有把“你们俩”说成“你俩”,但不如书面语普遍。
ⅱ.有时说话人为了表示谦恭或有意不突出自己,可以用“我们”代替“我”。
ⅲ.有时为了表示亲切,说话人可以把自己置于听话之中,用“我们”代替“你们”。
ⅳ.“你”“他”也可以用来不确指说话的对方或第三者,而是指任何人。
ⅴ.有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确指某人,这种说法可以使语言简练生动。
ⅰ.“咱们”和“咱”多用于北方口语,都是包括说话人与听话在内的人称代词。
ⅱ.“咱们”vs“我们”:在北方口语里,“我们”一般来说只指说话人一方,不包括听话的一方,但有时包括双方。而“咱们”一般包括双方。不过“咱们”和“我们”的区别也不是很严格的。凡是用“咱们”的地方也可以用“我们”,但说话人用“我们”时,如果他所指的人不包括听话人的一方,“我们”不能改用“咱们”。“咱们”也可以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单数或复数)以及除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第三者(他或他们)。“咱们”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宾语、定语。
ⅲ.“咱”有时候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我们”,有时又相当于“咱们”。这需要由语言环境来帮助鉴别,这样用的“咱”往往带有粗俗、随便的意味。
ⅰ.“人家、别人、旁人”都指称听话人和说话人以外的人。“别人”和“旁人”只能用于泛指,“人家”既可以泛指,也可以确指。 ⅱ.人家:
①泛指第三人称
②“人家”用来确指第三人称,所确指的人都在上文提到过。有时可与指人的名词(短语)连用,构成复指成分。
③“人家”还可以用来确指第一人称,指说话人自己。这种用法多为年轻的妇女们所常用,有娇嗔、亲昵的意味,只用于口语。
ⅲ.别人、旁人用来泛指第三人称,多用于口语,还有“另外的人”的意思。“旁人”比“别人”的口语色彩更浓。 这是总括众人之称,用法为: ①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
②不包括说话人或听话人在内,有时还可以不包括谈话人双方在内;
③放在“我们、你们、他们”等复数人称代词后边作复指成分。“大伙儿”与“大家”的意思用法都相同,区别只在“大伙儿”只用于口语。
三个用法相同。“自个儿”是北方口语,“自家”是南方方言。
ⅰ.“自己”不是确指某一人称的代词,而是表示某人或某物的“自身”,对人而言也可理解为“本人”的意思。在句中可单用,也可复指人称代词或指人、物的名词。
ⅱ.“自己”可与其他人称代词或名词连用,人称代词或名词放在前边,“自己”放在后边,构成复指成分,强调某人本人或事物本身。
ⅲ.“自己”也常常与其他人称代词或名词用在同一个句子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里,称代处在主语位置上的人称代词,“自己”在句中充任宾语、定语等成分。当句子的主语表示施事者,句中的宾语或宾语的修饰语又与该主语同指一个人时,一般说来,不重复原来作主语的名词或代词,而用“自己”。 ⅳ.“自己”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状语,前面还可用“还、又、可、就、常常”等状语。“自己”作复指成分时,它的前面不能插入此类状语。
ⅴ.“自己”有时可以代替第一人称“我”,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口语。
ⅵ.“自己”也可以泛指任何人。
ⅶ.“自己”还可用来表示亲近的意思。
“这、那”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其他词类(如量词、数词、名词)连用。(指别或称代人、事物)
ⅰ.“这、那”单用时称代所要说的人、事物。必须注意: ①“这、那”在句中多作主语,而且多指事物。指人时,多用于“是”字句中,介绍人或物的场合。
②“这、那”很少单独作动词的宾语,但有时可作介词的宾语。“这、那”后面加上量词后可以作动词的宾语。 ③“这、那”还可以代替短语或句子,特别是“这”,承前称代的范围很广,用处很大。
ⅱ.“这、那”与名词或“数量词+名词”连用时,可以起对人、对事物确指的作用。其词序是:“这(那)+数量词+名词”。“这、那”与不定量词“些、点儿”连用,构成“这些、那些、这点儿、那点儿”。“这/那些”指代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这/那点儿”表示少量。“这、那”也可以与动量词连用。
ⅲ.“这、那”在一个句子中,前后呼应,表示不确指,这种用法作主语或宾语都可以。
ⅳ.“这、那”有时用在句首,起承上的连接作用。
ⅴ.口语中,“这、那”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很高的程度。
9.这里(这儿)、那里(那儿):分别指称较近和较远的处所,“这儿、那儿”更加口语化。(称代处所)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ⅰ.单用时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用法与处所词语基本相同。比如可用在“是”字句、“有”字句、存现句中作主语,也常用在动词“来、看、挂、到”等或介词“朝、向、往、到、在”后作宾语。
ⅱ.直接加在某些名词(多为表示人或具体事物的名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谁”的后面,表示处所。汉语里有些动词如“来、去、到、在、上、回”等,介词如“从、在、往”等,后面常常要带处所宾语。如果宾语不是处所词,而是人称代词或指人指物的名词时,后面一定要加“这儿、这里”或“那儿、哪里”,使之称为处所词语。
10.这会儿、那会儿:(称代时间)
“这会儿”有“这个时候”的意思,通常指“现在”或当前。前面加上表示过去或将来时间的词语也可以指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
“那会儿”是“那个时候”的意思,指过去,也可以指将来的某一时间,不能指现在。究竟是指过去还是指将来,要视语言环境而定。它们的用法与时间词语一样,可以作主语、定语、状语等。“这会儿、那会儿”可以单用,也可以用在某些词语后,表示某一确定的时间。 11.这么、那么:(指别或称代性质、方式、程度) ⅰ.这两个词的主要句法作用是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方式或程度,在句中作状语。“这么、那么”用在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前时,多表示程度,用在动作动词前时一般表示方式。
ⅱ.“这么、那么”也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称代某种动作或方式。作谓语的时候,“这么、那么”后面常加“着”。作定语的时候,不能直接加在名词前,后面要加上数量词,所指代的意义往往在下文交待,或不言而喻或不可言传。“这么、那么”还可以用在数量词语前,“这么、那么”重读,有指代作用。“这么、那么”轻读时,表示估计。
12.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指别或称代性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质、方式、程度)
ⅰ.这两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可以指代性质、状态、情况,在句中可以作定语、谓语、补语以及主语、宾语。
ⅱ.指代程度和方式,作状语。
ⅲ.“这样”和“那样”并列实用时,表示虚指,常作定语或状语。
ⅳ.“这样、那样”在句中可以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这样”用来承上,“那么”用来启下。 13.谁、什么、哪:
“谁、什么”的用法与其代替的名词完全一样,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哪”有两个读音/nǎ/或/něi/。“哪”后往往带量词或数词。如同数量词后的名词可以省略一样,疑问代词和数量词或量词后的名词也可以省去。 “谁、什么、哪”应该注意的用法:
①“谁、什么”都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谁、什么”可指单数也可指多数。“哪个”表示单数,多数时用“哪些”。
②“谁”作定语时,后面一般要用结构助词“的”,表示领属关系,不用助词“的”的情况较少。“什么”作定语表示修饰关系,问事物的性质或种类时,一般不用“的”,表示领属关系时要用“的”,“什么”后实际上省略了名词。如:“这是什么的声音?”
③“什么”单用时,可以代事物,也可以代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什么”作定语时,也可以修饰指人的名词,代姓名、职业等。“什么人”和“谁”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都是问人的姓名、职业、身份,但“什么人”不够客气礼貌。“他是你什么人?”是问“他”和“你”的关系,这时不能说“他是你的谁?”
④“什么”修饰“时候”、“地方”等名词时,不用“的”,直接组成“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短语,用来询问时间和处所。
⑤“什么”与动词“为”连用组成动宾短语“为什么”,用于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动词、形容词前或句首作状语,问原因、理由,也可以作宾语。
⑥“哪”很少单用,单用时多作主语,起称代作用,可以替代单数的人或物,也可以替代复数的人或物。“哪”常与量词连用,用在名词前作定语,起指别作用。“哪”在年、月、天等前面可询问日期。“哪些、哪几个”表示复数。
14.哪里、哪儿:
“哪里、哪儿”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哪儿”多用于口语。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询问处所,在用法上很接近处所词语,在句中常作主语、宾语、定语。 “哪里”或“哪儿”问处所时前面多有介词,有时也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 15.多会儿、哪会儿:
这两个词只出现于口语,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都是用来问时间的。
“多会儿”相当于“什么时候”,“哪会儿”是“那会儿、这会儿”的疑问形式,在句中充当状语、定语、宾语。“多会儿”还可以作谓语,问日期,只见于北京话口语。 16.怎么、怎么样、怎样:为副词性疑问代词,即所谓“代副词”。 ⅰ.怎么:
① 可以询问动作的方式
② 可以用来询问原因,也可以用在主语前,有时“怎么”只表示奇怪。
③ 可以问事物的性状,用“怎么”询问性状时,后面要跟量词。在“怎么”与量词中可加“一”,也可不加“一”。 ④ “不怎么+动词/形容词”表示不高的程度 ⅱ.怎么vs为什么:
“怎么”问原因时含有明显的奇怪、惊讶、诧异的因素,而“为什么”的功能主要是问原因,可能包含奇怪的因素,但那不是主要的。因此,如果问话人只想知道答案,没有诧异成分时,只能用“为什么”。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ⅲ.怎么样、怎样:
① 问动作的方式,此时“怎么”比“怎样”和“怎么样”更常用。
② 问性状:“怎么样、怎样”问性状常常用作谓语、补语。“怎么”也可以问性状,作谓语,但包含奇怪、诧异的成分。“怎么样、怎样”问性状时还可以作定语。“怎么”也可以作定语描写性状。
③ 口语里“怎么样”比“怎样”用的多。
ⅳ.描写性状时,“怎么”与“怎么样、怎样”的不同:
① “怎么”没有“怎么样、怎样”更常用,用的范围不广。 ② “怎么”后面一定要有“一”和量词,“怎么样、怎样”后常有量词,可以没有“一”,有时也可以没有数量词。 ③ “怎么样”有时不表示疑问,而表示说话人对某人或事物的看法或评价。在句中可作谓语、补语、定语,总是用否定形式“不怎么样”,意思是“不太好”、“没达到某一标准”或“不理想”。 17.几、多少:
ⅰ.“几”用来问“一”至“十“之间的数字,而“多少”可以问任何一个数字。但如果答案很明显在“十”以下时,以用“几”为宜。
ⅱ.“几”与名词连用时,中间通常要插入适当的量词,而“多少”与名词连用时,其间的量词可有可无。“几”和“多少”也可以与动量词连用,但不能与不定量词“些、点儿”连用。
ⅲ.“几”可用在“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等等位数前,而“多少”只能用在“亿、万、个”三个位数词前。
ⅳ.“几”前可用疑问代词“哪”,“多少”不能。“几”除了作数量代词外,还可用以表示不定的数量。“多少”有时也表示不确定的“量”。 18.疑问代词的活用:
ⅰ.表示反问。反问句中虽然含有疑问代词,但并不要求对方回答。句中有否定词时,一般表达的是肯定的意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思;句中无否定词时,一般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哪儿、哪里”构成的反问句,有时不表示处所。口语里常单用一个“哪儿+呀”(哪呀)或迭用“哪里“(哪里哪里),表示否认,也是一种谦词,用于别人对自己褒奖时,但这种用法毕竟是对别人刚刚说的话的一种否定,所以通常只用于同辈人之间,晚辈对长辈用,会显得不够客气。
ⅱ.表示任指(或泛指)。
① “谁、什么、哪、哪儿“等疑问代词还可以用来表示任指,比如“谁”可以指任何一个人,“什么”可以指任何一件东西。疑问代词这样用时,不要求回答,句中常用副词“都”或“也”与之呼应,有时句首还可以用“无论”“不管”等连词,更加突出其任指意义。疑问代词也可以用在介词之后,表示任指。
②另一种表示任指的方式是用两个同样的疑问代词,前后呼应,指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物、同一种方式、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等。第一个疑问代词是任指的,第二个疑问代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以第一个疑问代词为转移,与第一个疑问代词指称同样的人或事物。这种用法多见于复合句和紧缩句。疑问代词前不用“无论、不管”等词语。前后两个分句或两个短语之间有时用“就”关联。在用“谁”表示任指时,第二分句的“谁”可被一人称代词代替。
③还有一种表示任指的方法是两个疑问代词用于同一单句,前后呼应,指不同的人或事物。
ⅲ.表示虚指。疑问代词用于虚指时也不要求回答,它只表示不知道或说不出来或无须指明的人或事物。 19.每vs各:
ⅰ.“每”和“各”都是指组成全体的任何一个个体,但又涉及、关系到全体。
ⅱ.“每”指的是全体中任何一个个体,着眼于所指事物的共性。在用“每”的句子里,一般要用表示范围的副词“都”。“各”强调所指事物的不同点,侧重于逐指。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ⅲ.“每”不能单用,一般也不能直接与名词连用,“每”和名词之间要用量词或数量词。“每”与表示时间的名词“年、日、天、分钟、秒”等可以连用,中间不用量词,这是因为“年、日、天”是名词,也是表示时间的量词。“每”与“月、星期、小时、人”等一起用时,中间可以用量词“个”,也可以不用。
ⅳ.“各”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名词连用,但也是有限制的。名词为单音节时,“各”与名词中间不用量词,名词为双音节时,量词可用可不用。可以和“各”连用的名词多为表示组织、机构的名词。“人”也可以和“各”连用。有些名词不能和“各”连用,“各”与名词中间要用量词。能与“各”连用的量词也是有限的,常与“各”连用的量词有“个、种、样、类、条、位、门、届、项、级、界”等。
ⅴ.“每”和“各”还可以单独修饰动词。 20.某:
ⅰ.“某”可直接用在名词前面,指代不原意、无须说或说不出来的人或事物。“某”可以叠用说“某某”。有时“某”和名词之间也需用量词,如“某种原因。某项规定、某个事件”。“某”还能与不定量词“些”连用,在名词前,也可以用数词或数量词。
ⅱ.“某”也可以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这种用法,通常只见于书面语。“某”还可以用在姓氏的后面指确定的人,这种用法也可以表示自称,如“我杨某”。“某”的这种用法多出现在与人交谈的场合,表示说话人的一种自恃情绪。
时间:2021.03.06 创作:欧阳道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