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B.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间引力越小 D.打开香水瓶盖后,香水弥漫到整个房间,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B.酒精燃烧——分子发生了变化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有规则运动 C.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很小 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6、下列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汽车开过,路边“尘土飞扬” B.天降瑞雪,“纷纷扬扬” C.大院中,“墙内花开,墙外香” D.操场上,“人声鼎沸”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分子间距一定大于气体 B.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气体分子间有较大的斥力,所以气体流动性强 D.物质从气态变到固态,分子热运动会变慢直到停止
8、如图所示,在一杯水中滴入一大滴红墨水;在墨水落入水中沿途立即拉成一长串墨迹,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墨水在做机械运动 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红墨水在扩散
D.红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9、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有用,有时有害。下列扩散现象有害的是( ) A.腌制鸭蛋时,蛋变咸了 B.衣柜里放樟脑球驱虫
C.盛夏时节,四溢的花香引来蜜蜂 D.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散发到空气中
10、下列实验中,用来演示分子间有作用力的实验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洛阳水席始于唐代,是河南洛阳一带独有的特色传统饮食文化,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也是我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2020年11月21日,河南洛阳市“焗掌传统水席惠民文化节”开幕。文化节中远远闻到菜肴的香味是 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
2、一根绳子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力。铁、水和空气三种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______。
3、新冠疫情以来,许多家庭采用喷洒84消毒液消毒,不久整个房间都能闻到84消毒液的气味,这主要原因是______。
4、假如分子的直径是10-10米,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1cm。该正方形中有 ___________个分子,如果地球上有80亿人,这些分子数目是地球人口数目的 ___________倍。
5、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原因是:______;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把汽油装在滴定管内,适当调节阀门,记录到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3,把其中一个油滴滴在水面上形成最大的油膜面积为3m2,试估算汽油分子的直径. 2、1cm3纯水的质量是1g,1 cm3水中有3.34×1022个水分子.试计算: (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
(2)若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0nm,将1cm3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列成一条直线,共有多长?
3、将一滴体积为1mm3的油滴在水面上,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为3m2 , 请你估计油分子的直径为多少?
4、地球半径R=6.4×103千米,原子核半径r=1×10﹣8厘米。地球半径是原子半径的多少倍。 5、太阳的大小约是地球直径的130万倍,地球直径大约是1×107 m,而银河系的宽度大约是十万光年,通过计算说明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很微小的一员.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盈盈同学设计一组实验(如图),请同学们一齐观察实验并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索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3)根据_______瓶(填上或下)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5)如图丙所示,盈盈同学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离开水面后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______。
2、小明用如图 1 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1)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瓶。(填“A”或“B”) (2)根据__________瓶(填“上”或“下”)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3)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______(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4)如图 2 所示,小明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再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A.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时,由于温度较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衣服逐渐变干,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故B符合题意;
C.校园里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尘土飞扬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
B.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了,“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引力、斥力都变得十分微弱的缘故,故B错误;
C.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故C错误; D.打开香水瓶盖后,香水弥漫到整个房间,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D正
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小米和大豆都不是单个的分子,故C错误;
D.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物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气体、液体、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表明分子很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空隙,这是分子扩散的前提,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尘土飞扬”是用肉眼看得到的固体小颗粒所做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雪花飞舞是雪花做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墙内鲜花盛开,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墙外的人们也能闻到花的香味,故C符合题意;
D.操场上“人声鼎沸”是指操场上嘈杂的说话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里,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通常情况下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故A错误;
B.由扩散现象可知,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即分子的热运动,故B正确; 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气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故C错误; D.分子热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一般情况下,物质从气态变到固态,温度会降低,分子热运动会变慢,但不管温度多低,分子的热运动都不会停止,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这滴红墨水是在重力的作用下竖直向下运动的,所以会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这是红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机械运动。如果看到水整体变红,则是扩散现象,二者是有区别的,题干现象也并不能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A。 9、D 【详解】
A.利用盐水腌制咸鸭蛋,这说明扩散现象对人们有用,故A不符合题意; B.衣柜里放樟脑球驱虫属于有益的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盛夏时节,四溢的花香引来蜜蜂,对于蜜蜂传播花粉是有益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甲醛扩散在空气中,甲醛对人体有危害作用,这说明扩散现象对人们有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A.手向下压活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量筒中液体的总体积小于两液体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B不符合题意; C.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块紧压后,两个铅块的底面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挂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故C符合题意; D.水蒸气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扩散 无规则运动 【详解】
[1][2]文化节中远远闻到菜肴的香味,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人闻到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引 空气 【详解】
[1]一根绳子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使分子间距很难变大。
[2]铁、水和空气三种物质中,空气的分子距离最远,分子间作用力最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
在房间喷洒84消毒液消毒,不久整个房间都能闻到84消毒液的气味,这是由于消毒液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人的鼻子,从而能闻到84消毒液的气味。
4、1×1016/1016 1.25×106 【详解】 [1]正方形的边长
a=1cm=1×10-2m
正方形的面积
S=a2=(1×10-2m)2=1×10-4m2
正方形中分子的个数
1104m216
n=10=1×10个 10m1010m[2]是全球人口的倍数
11016n’==1.25×106倍 98105、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详解】
[1]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分子间的斥力会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相较于气体而言,固体、液体的分子间距离很小,所以压缩固体、液体,需要克服分子间的斥力很大,表现为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2]两滴水珠接触时,由于两滴水珠中的水分子相互吸引,所以两滴水珠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三、计算题 1、3.3×10-10m. 【分析】
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3”可计算得出一滴汽油的体积,又知道一滴汽油所形成的面积,可计算汽油分子的直径. 【详解】
把汽油分子大致看作球形,油膜的厚度就是油分子的直径.
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3”可得,一滴汽油的体积:
0.4cm3V0.001cm3,
400知道油膜的面积为S=3m2,则汽油分子的直径为:
V0.001106m3d3.310-10m. 2S3m2、(1)2.99×10﹣26kg;(2)1.336×1015m 【解析】
解:(1)1个水分子的质量m1g2.991023g2.991026kg; 223.3410(2)将1cm3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列成一条直线,则其长度l=40nm×3.34×1022=133.6×1022nm=1.336×1015m
点睛:(1)1cm3纯水的质量除以1cm3水中水分子的个数即为1个水分子的质量;(2)用每个水分子的直径乘水分子的个数便可求得排列后的总长度; 3、3.33×10−10m 【分析】
该操作是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步骤,油散开后,油膜的厚度为一个油分子的直径,知道一滴油的体积和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利用VSd 求解. 【详解】
V1mm31109m3 ,
V1109m33.331010m . 油分子的直径:d2S3m答:油分子的直径为3.33×10−10m. 4、6.4×1016倍 【解析】
【分析】
已知地球半径和原子核半径,两者之比就是倍数关系。 【详解】
地球半径为R=6.4×103km=6.4×106m,原子核半径r=1×10﹣8厘米=1×10﹣10米,地球半径是原子
R6.4106m核半径的。==6.4×1016 10r110m5、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很微小的一员. 【解析】
地球直径是1×107 m;
太阳的大小约是地球直径的130万倍,即1107m1.3106=1.31013m;
而银河系的宽度大约是十万光年,即3108m/s3600243651059.461020m 由数据可以看出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很微小的一员. 四、实验探究
1、间隙(或空隙) 下 上 ④ 变大 变小 分子间存在引力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和分子之间不是紧密靠在一起的,而是之间留有空隙。
(2)[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索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方,二氧化氮气体在重力作用下不会向上运动,但由于扩散现象可以向上运动。
(3)[3]二氧化氮气体在重力作用下不会向上运动,但由于扩散现象可以向上运动,所以根据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4]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最高温度④下气体扩散最快。
(5)[5][6][7]如图丙所示,盈盈同学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在离开水面时受水分子的引力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竖直向下的物体重力、吸引力之和,所以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离开水面后测力计示数为物体的重力,会变小。 2、B 上 ④ 变大 引力 【详解】
(1)[1]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2)[2]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下面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表明气体发生了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3]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实验温度在30℃时气体扩散最快;
(4)[4][5]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