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思考
张华明,武艺,朱小勇
1
1
2
(1.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9;2.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技术中心,北京100083)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开发建设项目
[摘要]对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等新国标的要求,结合方案编制工作的具体实践,对项目概况、项目区概况、主体工程分析评价、水土流失预测等12个章节的内容谈了自己的认识。[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0941(2010)04-0032-04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国家于1991年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并确立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制度。2008年7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正式实施,代替了水利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98),逐步完善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体系,使得水土保持方案的作用和效果逐渐得到充分发挥。但是经过1年多的实践,仍有许多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为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笔者结合具体实践,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谈谈自己的认识。1综合说明
综合说明是为了让行政审批机关、监督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等社会各界能快速、清楚地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水土流失影响、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所以必须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本章节的内容及排序应与报告后续各章节保持一致。2方案编制总则
方案编制总则反映的是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依据、原则与指导思想,应具备行业性、时代性和针对性三大要素,充分体现项目的特点。行业性是要反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时代性是指随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规程规范陆续颁布和水利部治水理念持续更新,编制方案应及时贯彻、执行;针对性是指工程建设具有唯一性,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所在区域的自然概况,确定相应的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水土保持方案可为优化主体工程设计服务,其编制依据是主体工程设计文件。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等有关规范和文件的规定,当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或布局发生变化时,水土保持方案应重新报批。因此,方案编制应依据通过审查的主体工程设计文件,并说明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和设计完成时间,以免水保方案因设计文件的变更而反复修改。3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是方案编制的基础,是预测水土流失和布设水土保持措施的主要依据。编写此章节时应突出工程建设的特点,重点反映工程占地、土石方数量等与水土保持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内容。如水泥生产建设项目,除介绍厂区、石灰石矿山、废石场、对外交通系统、厂外供水系统等主体工程的布局及项目组成外,还应把容易被忽视的生产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其他生产原料的来源及运输情况介绍清楚;施工工艺应重点介绍厂区场地平整、建筑物基础开挖、对外交通系统施工和厂外供水系统施工的时序和工艺;工程征占地除介绍各项目组成的占地面积及土地利用类型外,还应说明工程征占地的原则。
由于开发建设项目涉及各行各业,建设内容各有特点,项目概况章节也最容易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情况介绍漏项或叙述不清楚,往往只介绍主体工程的基本情况,缺少对辅助工程或临时工程的布置情况或主要参数的说明。如水泥生产建设项目,只介绍了项目名称、地理位置、生产规模、土石方数量、工程征占地、工程建设投资及进度安排,而对项目生产所需的燃煤、石灰石、黏土、矿渣等原材料数量及来源,供水、供电、对外交通、排水等辅助设施,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去向,拆迁安置情况等都未介绍。
项目概况是依据主体工程设计文件编写的,在方案审查时主要由设计人员负责答辩,因此编写时应实事求是,切忌由编制人员随意添加个人理解或修改数据。土石方数量、工程征占地面积、取(弃)土场的优化情况应在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中进行论述。在可研阶段,主体工程设计文件中不一定完全具备方案编制所需的数据资料,方案编制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向主体工程设计人员咨询工程设计思路、工程征占地的计算方法、土石方的调配原则、施工组织与施工工艺,充分理解项目的组成及布设,为编制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的水土保持方案奠定基础。张华明等: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思考∀33∀
4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概况也是预测水土流失和布设水土保持措施的主要依据。如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能反映土壤侵蚀背景值,地形地貌、土壤、降雨是采用类比法确定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修正系数的主要因子,地形地貌、水系状况、土地利用情况是分析水土流失危害的重要因素,设计降雨频率特征值、汇水面积和土壤特性参数是布设排水工程和拦挡工程及进行坡面稳定分析的主要参数,当地的树草品种、同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是布设水土保持措施的主要选择和参考对象。
项目区概况主要反映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应以工程建设区的情况为重点,适当扩大至工程所在的行政区划。当项目途经多个县(市、区)时,其总体情况可用文字叙述,各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可采用表格详细叙述。一般情况下,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中除地形地貌、地层地质等资料较齐全外,其余资料相对欠缺,主要通过水土保持踏勘调查和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收集获取。因此,方案编制时需重视水土保持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是水土保持方案服务于主体工程设计的核心章节。本章节的重点内容是分析、查找主体工程设计中存在的水土保持缺陷,为制定系统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奠定基础,为优化主体工程后续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主要是对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的第3章#基本规定∃对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若遇有强制性规定,则需修正主体工程设计;若遇其他规定,则需优化主体工程设计或强化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应先简述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方案比选情况及结论,再从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土石方数量、水土流失量及水土流失危害等方面进行水土保持分析,最后从综合评价角度提出推荐方案。在方案比选评价中,若主体工程设计的推荐方案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则需调整主体工程的推荐方案,或调整工程部分设计内容;若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则一般不会推翻主体工程的推荐方案;若推荐方案的水土保持指标劣于比选方案时,则需建议后续设计对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进行优化设计。
在对主体工程推荐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过程中,除按标段、桥隧等节点分段对土石方进行平衡调配外,还应重点对表土储量和绿化、复耕的表土需要量进行分析,确定剥离的表土数量,并对后续设计提出土石方平衡的优化建议。取(弃)土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除考虑是否有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外,还应从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运输条件、工程经济、水土流失危害等方面统筹考虑,尽可能优化取(弃)土场设置。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中,应重点分析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环节,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建议,如桥梁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当未说明钻渣泥浆处置方式时,水保方案中就应进行分析,并提出设置泥浆沉淀池、土地整治等建议。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分析应先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进行界定,再评价该措施是否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最后从全面、系统防治水土流失的角度分析并提出需要补充完善的措施,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布局与设计提供依据。
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建设单位承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和义务的范围,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的范围,是反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影响大小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工程建设征用土地、使用及管辖范围和租用土地。征用土地是工程建设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受到扰动破坏,但在分期建设的项目或矿山露天开采类项目中,要注意若有部分土地在一期或首期工程中不受扰动和破坏,则在水土流失预测和水土保持效益指标计算时,其扰动地表面积应小于征用土地面积。使用及管辖范围是建设单位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主要发生在建设性质为改扩建的项目中,使用及管辖范围应按照占多少算多少的原则确定。租用土地是为了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在工程征用土地、使用及管辖范围外而临时占用的土地,一般包括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取土场、弃土场等。不能随意改变租用土地的使用性质,工程完工后,要根据租用土地原有的土地利用性质进行恢复。可根据土地拥有者的意愿,调整租用土地的使用方向,但不能缺少水土保持措施。直接影响区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项目建设区以外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地域,一般在项目建设区周边呈条带状分布,其面积大小受项目建设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工程建设内容及施工工艺的影响,但在坑采矿山类项目中,受开采境界的影响,直接影响区为块状,其面积一般要扣除地表工程建设用地的矿权范围。直接影响区面积依据项目及项目区的特点,结合类比工程调查,经分析后确定。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有针对性地采用水土保持措施,防治各个地块的水土流失。建设规模较大、内容复杂的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可分级分区开展。线性工程按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分区,如位于赣南的江西瑞金至寻乌段高速公路根据地貌类型分为中山区、丘陵区;大的点式工程可按施工片区划分,如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分为枢纽工程区、库区防护工程区、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改建区。二级及其以下分区应结合工程布局和水土流失情况进行逐级分区,各分区之间的水土保持措施应具有差异性。建设规模小、建设内容简单的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不需分层次,但分区应体现其特点,如房地产项目,可按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等分期建设的特点分区,也可按普通住宅区、别墅区、公共设施区等功能划分的特点分区。为了便于建设单位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应列表反映各防治分区、各行政区划的建设内容及占地面积等情况。7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是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和优化主体工程施工
∀34∀中国水土保持SWCC2010年第4期
多绿化、少硬化,挡土墙尽量矮化;植物措施宜适地适树,并采用乔、灌、草立体配置模式,以尽快恢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临时措施应根据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施工工艺有针对性地布设,如桥梁基础施工,采用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时,应设置临时堆土场,并布设临时防护措施或进行清运处理,而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时,应设置泥浆沉淀池,并对沉淀后的泥沙进行清运处理。
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过程可分为4个步骤。第一,明确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位置,收集、绘制平面布置图,测算出措施数量。第二,根据措施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降雨等自然概况,确定设计标准,查找相关设计参数。第三,按照相关规范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参数,计算出措施的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绘制主要断面图等。第四,根据措施的位置、类型、结构及尺寸等情况,初步拟定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以便于水土保持投资估算。9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是监测单位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的指导性文件,是后续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服务于开发建设项目整个建设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单位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水土保持监测部分的内容包括监测目的、监测的内容和重点、监测的方法和手段、监测频次,初步确定监测点位,估算监测费用等,应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和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文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的要求进行编制。由于必须实行驻点监测和开展建设期全程监测,监测工作的内容及要求都比以往高出很多,因此应从满足工作角度出发足额估算监测费用。另外,监测取费不能太低,否则将难以满足监测工作正常开展,难以保证监测工作质量;监测的内容和重点应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大小有所区别,一些组成简单、规模小的项目可不设监测小区或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以简化监测内容。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投资为静态投资,不需计算借款利息。水土保持投资由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临时措施费、独立费用、预备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等构成。对于生产建设类项目,其建设期投资和运行期投资应分开计列,综合说明章节的方案特性表中只反映建设期投资。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临时措施费等3项防治措施费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工程量与工程单价进行计算,为了便于检查复核,分部工程估算表中的工程项目及工程量应与第8章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中的项目及排序一致。
独立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方案编制费、科研勘测设计费、水土保持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费等,其中:建设管理费按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临时措施费等3项防治措施费之和的2%计列;科研勘测设计费按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计列;水土保持监理费按照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费管理规定 计取;方案编制费、水(下转第57页)
工艺的主要依据。该章节重点是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时段,测算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弃土(石、渣)量、水土流失量,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弃土(石、渣)量等主要通过查阅主体工程设计的有关技术资料,利用设计图纸,结合实地查勘确定,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项目扰动地表面积都等于工程建设征占土地面积。
水土流失量的预测相对复杂,要依据工程施工进度测算预测时段,依据工程建设内容测算预测范围及面积,依据工程建设区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自然概况测算土壤侵蚀背景值,依据工程的施工工艺、土壤性状及降雨径流情况测算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土壤流失量。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影响因素很多,目前还不能精确计算。在预测水土流失量时,土壤侵蚀模数没有必要太过精确,一般精确到十位数就可以了;但预测时段的准确与否对水土流失量测算的影响非常大,预测时段应根据每个预测分区土建工程的开工时间与完工时间来计算,而不是每个预测分区的预测时段都一样。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主要是预测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及项目区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及项目区的自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分析是技术评审专家和方案审批机关非常关心的部分,若水土流失危害非常严重,则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审批立项,因此水土流失危害分析既要体现项目的特点,又不能随意把危害夸大。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水土保持投资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该章节的重点是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和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除必须反映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6项指标外,还应包括原有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控制、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水土保持设施安全等基本目标。在确定防治责任范围内的6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时,必须先根据项目所处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基准值,再根据项目区的年均降水量、现状土壤侵蚀强度、地形地貌等进行修正。各防治分区的6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应根据其建设内容和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各防治分区的防治目标按面积进行加权平均合计后,就等于防治责任范围的总防治目标。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应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内容、施工工艺及工程建设区域的地形、土壤、植被、降雨等自然概况。从降低水土保持投资角度考虑,水土保持措施所采用的材料应尽量利用当地材料或工程建设的开挖料,如选用乡土树、草品种,浆砌石材料优先选用工程开挖产生的石料,石料缺乏的地方尽量利用混凝土预制块或浆砌砖作为硬化材料等。从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角度考虑,首先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如对场地平整、路基开挖与填筑等土石方大量调配的时段和区域内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必须要足够重视。其次应
宋秀瑜:密云水库上游水源涵养林主要乔木结构特征研究
径级和高度级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山杨的平均胸径为8cm左右,平均树高为8m左右;蒙古栎的平均胸径为12cm左右,平均树高为11m左右。从年龄来说,山杨刚刚进入速生期,而蒙古栎已处于速生后期。同时,蒙古栎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在调查样地内可以看到,凡是生长在蒙古栎附近的山杨多数都表现出了枯萎的现象,距离蒙古栎越近,枯倒木的数量越多。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山杨必然要被蒙古栎所取代,在长期进展演替的过程中,蒙古栎的优势地位将最终得到确立。
∀57∀
(4)以油松、刺槐、侧柏等单一树种组成的人工纯林占有绝对的比重,而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较少,管理粗放、密度过大,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林分的稳定性以及森林植被水源保护功能的发挥[7]。森林结构的不完整直接影响着森林功能的实现,这种不合理的森林结构将严重影响森林的水源保护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国栋,王志刚,袁玉欣,等.保定市城市森林结构特征分
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5):51-56.
[2]马克平,刘玉明.生物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多样性的测
度方法(下)[J].生物多样性,1994,2(4):231-239.[3]许克福,吴泽民,管露露.马鞍山市不同城市森林类型树种
组成及多样性[J].林业科学,2008,44(10):142-147.[4]PielouEC.数学生态学引论[M].卢泽愚,译.北京:科学出
版社,1978.
[5]郭新荣,李孟楼,谢恩魁.生物多样性测定与森林害虫发生
程度预测理论[J].西北农业学报,1998,7(5):40-42.[6]刘灿然,马克平,吕延华,等.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与多样性测度有关的统计问题[J].生物多样性,1998,6(3):229-239.
[7]雷相东,唐守正.林分结构多样性指标研究综述[J].林业
科学,2002,38(3):140-146.
[作者简介]宋秀瑜(1976-),男,北京市人,工程师,硕士,从
事水源涵养林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收稿日期]2010-01-09
图12山杨蒙古栎混交林的径级、高度结构分布5结语
(1)由于配置结构不当和人为破坏导致的健康水平低下,刺槐林生长严重不良,目前的状况只能用作薪炭材。但是,随着农村薪材利用的减少,高耗水量的刺槐林有碍于水源保护功能的持续发挥[6]。因此,将现有刺槐林改造成为耗水较少、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的水源涵养林已成为当务之急。
(2)库区的油松、侧柏、蒙古栎生长状况良好,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促进密云水库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需进行抚育间伐。
(3)混交林群落结构要好于纯林,但是部分林种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在长期进展演替的过程中,混交林的群落结构慢慢向单一结构发展,水源涵养效益将最终削弱。
(责任编辑徐素霞)
(上接第34页)土保持监测费、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费参照水保监[2005]22号文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计列,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水土保持损益分析是对主体工程设计提供优化建议的重要内容,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的重要依据,主要从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状况、水土保持功能、水土流失及危害、环境及耕地的人口容量、水土保持成本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损失和效益分析。11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既是建设单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文本,也是建设单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出的承诺。方案实施保障措施内容包括组织领导与管理、后续设计、水土保持工程招投标、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检查与验收,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方案编制过程中,方案编制单位应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既要反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的规定和要
求,又要反映建设单位的意愿和想法,体现出项目的特点。12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是水保方案的总结概要。结论部分应重点明确有无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明确项目的可行性。建议部分是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下阶段应重点研究的内容和设计建议,具体包括水土保持工程后续设计、施工管理、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
[作者简介]张华明(1978-),男,江西井冈山市人,工程师,学
士,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等工作。
[收稿日期]2010-01-25
(责任编辑孙占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